
作者:[馮建 吉利]
現在,決策者愈來愈依賴財務信息來作出理性的決定。傳統的財務信息管理模式效率和效益較低,提供的財務信息內涵有限。為了滿足新經濟形式下信息用戶不斷產生的新需求,有必要對財務信息管理模式進行創新。
一、兩對易混淆概念的區別
1.財務信息與會計信息這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緊密聯系的概念。
二者的區別主要是:①信息內容不同。會計信息主要指會計核算資料、會計報表及其附注。財務信息包括會計信息和運用財務管理方法生成的信息,后者如財務指標、債券和股票定價、風險和收益預測,以及投融資和并購等的財務策略。②信息時態不同。會計信息按歷史成本提供,絕大部分反映過去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財務管理方法中有多種預測手段,可以提供反映未來價值的“預測信息”和投資安全性變化的“動態信息”。③信息形式不同,會計信息是以貨幣計量的數字形式,財務信息中財務計劃、財務策略、財務評價等內容,多輔以文字形式呈報。第四,信息作用不同,這是產生上述區別的根本原因。會計信息旨在客觀地反映經濟活動中量的變化。財務信息反映量的變化的同時,更多地評價經濟活動的質,作為下一步決策的依據。
二者的聯系主要是:①會計信息是主要的、基本的財務信息。②會計信息的邏輯組合可以派生出財務信息。如對會計報表進行比較分析和指標分析。應該注意,并非所有的財務信息都是會計信息或由會計信息生成,還有許多財務信息需要利用外部信息或其他管理信息,依托專門的財務管理方法而得到,這解釋了為什么會計核算不能代替財務管理,會計信息管理不能代替財務信息管理。
2.財務信息管理與財務管理信息化財務信息管理是對財務信息收集、加工、報告等系列活動的組織、安排和協調。
財務管理信息化指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并被應用于財務管理領域,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自然包括利用計算機系統強大的運算能力和網絡的開放性來輔助財務信息收集、加工、報告、反饋等。
二、財務信息管理模式的創新
(一)創新的目的
財務信息管理模式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信息用戶不斷產生的新需求。
財務信息作為決策的依據,與決策的“相關性”是它最高層次的特征,通常從三個方面來衡量這種特征:第一,預測價值,指信息能否幫助決策者預測未來可能事項及其結果。第二,反饋價值,指信息能否幫助決策者證實過去事項,評價和修正過去決策。第三,及時性,指信息能否幫助決策者盡快獲知情況變化并作出反應。
我們過去的實務,往往以會計核算代替財務管理,突出強調信息是否客觀、可靠,應用最廣泛的財務分析,偏重事后評價,僅具有反饋價值。隨著競爭范圍的拓展和程度的日益激烈,為了立于不敗之地,決策者總是希望第一個作出決定并隨時調整策略,對財務信息預測價值和及時性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
(二)創新的內容
1.與業務同步的信息生成方式。
傳統的財務信息,是在業務發生后,經過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的加工,經歷一個較長周期而得到的?,F在,企業的所有業務被整合于一個管理系統,并與外部系統如供應商報價系統、消費者需求系統、政府稅務系統等連接。這樣,一方面可直接從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和外部環境收集信息,將一些非財務信息也納入財務信息管理,極大地拓展了信息渠道,豐富了信息內容。另一方面,企業的每一項業務都能被立刻反映出來并被加工成為最新的財務信息,傳統的靜態財務報告被可以實時更新的動態財務報告代替。財務信息與業務同步生成也使預算控制、財務預警等財務管理方法發揮作用的時限縮短,控制、防范的功能更強。
2.多時態、多形式的信息報告方式。
隨著以高新技術和人力資本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不斷發展,信息用戶除了要求繼續提供有形資產信息外,還要求提供無形資產信息,乃至企業生產經營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等的信息,而且注重關心企業未來發展的預測性、前瞻性信息。因此,財務信息在時態上必須跳出歷史成本的限制,按需使用多種計量屬性,如在投資決策中使用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在債券和股票定價中使用類似證券的市場價值,在資產置換中使用重置成本,在并購中使用清算價值。財務信息管理模式的這種創新要求我們積極探索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的計量模式,以及核算和披露方法,盡快制定出相關的準則和制度。在新經濟形勢下,只有以貨幣計量的數字信息形式還遠遠不夠,還要求采用文字、圖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形式。在反映存貨、專利技術、市場份額等的情況時,還可能采用件、項、百分比等單位。
3.人性化的信息表達方式。
作為專業人員,財務人員總是有意無意地使用專業術語和數字,但要讓信息用戶產生信任并采用自己提供的信息,從而真正在決策中發揮參謀作用,就需要人性化地表達信息,幫助信息用戶充分理解信息內涵。人性化表達的要點有:第一,盡可能把專業術語和數字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語言;第二,簡明、醒目地陳述結論,提供原因但不提供太多,相關佐證只在需要時提供;第三,從不同信息用戶的角度提煉要點,提供用戶真正需要的內容。投資人關心企業的贏利能力,如投資回報率、每股收益等;債權人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如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等;供應商關心如果企業產品結構變化,是否還需要其他的原材料,需要多少;政府關心企業是否如實按時上繳各種稅金;社會公眾則關心產品質量和企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三、財務管理信息化對財務信息管理創新的支持
勿庸置疑,財務管理信息化極大地提高了財務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使創新得以實現,這種支持具體表現在:
1.使技術更可行。要大范圍、及時地提供信息,必須搭建網絡平臺,配置高性能的硬件和先進的軟件,并確保它們穩定地運行。要迅速、正確地處理隨時生成的大量信息,也必須依賴計算機系統強大的運算能力。另外,電子加密技術、信息隔離技術、網絡防護技術等,可以保證財務信息的安全,不泄漏企業機密。
2.使成本更經濟。信息的有用性由決策者自己判斷,這種判斷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決策類型、決策方法、決策者能力等,因此我們主張信息多多益善。但信息的收集、加工、報告等都需要花費成本,我們只能在對成本效益的權衡下盡可能地提供信息。財務管理信息化,首先將財務人員從機械的計算、抄寫等勞動中解放出來,節約了人力。其次,網絡使得信息遠程傳輸方便而且迅速,節約了信息傳輸所需的時間和金錢。最后,網絡的開放性有利于實現企業內部乃至整個市場和社會的信息共享,有利于辨別信息的真偽,并且節約了信息的交易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