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高職學生撰寫畢業論文背離了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筆者認為,取消畢業論文,代之以現場職業技能考核,才能使畢業環節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實現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畢業論文;培養目標;應用性人才;現場職業技能考核
畢業環節是高等學校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猶如產品出廠前的最后一道質檢,是一所高校教學質量的最終體現。目前,高職會計專業的畢業環節以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為兩大主線。畢業實習無疑是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前全面提高實際動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已經受到了各方面充分的肯定和足夠的重視;而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筆者認為,目前,我國高職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顯然背離了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亟待改革,本文以會計專業為例僅作粗淺探討。
一、培養目標決定畢業環節的教學措施
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層次劃分為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寬口徑、厚功底的“通才”;碩士階段則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研究人才;專科教育包括了高職教育,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高職的培養目標重在“應用性人才”,而非“通才”,更不可能是“專業研究人才”。厚功底的“通才”和專業研究人才畢業后可能去大學、去研究所從事學術性、研究型工作,這些層次的畢業生非常需要受到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也就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畢業環節必須包括畢業論文,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確保這兩個教育層次培養目標的實現。
但是應用性人才畢業去向具有很強的基層性,高職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去企業財務部門從事基層會計工作,他們必須具備與高等教育相適應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以較強的處理經濟業務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區別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職畢業生不但要懂得某一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某一崗位群所需要的操作能力,是一種專業理論夠用、操作能力強的應用性人才。畢業論文作為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適合的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卻不適合高職教育,應該從高職學生的畢業環節中鏟除,以其它切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考核方式取而代之。
現在媒體上甚至已經出現了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呼聲,那是因為我國本科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趨勢已經出現。高等教育在向大眾化發展過程中。無法再維持其所謂“高深”的知識傳授。它必須考慮在擴大門檻后,如何給素質參差不齊的新生以教育,如何把大多數學生培養成一般的人才,尤其是應用性的人才。從這個趨勢來看,取消高職生的畢業論文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
二、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一)論文質量差
高職學生的畢業論文在選題、構思和語言表達上都不能達到相應的要求。學生交上來的畢業論文不外乎兩類:要么,是一篇無可挑剔且理論高深的論文。顯然是從哪里通篇下載的;要么,是一篇層次混亂、主次顛倒、語句不通的論文。顯然是學生自己東拼西湊、粘貼、嫁接起來的。對不少高職學生來說,他們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遠不如本科生寬厚,實踐經驗尚未積累,而且文字組織能力向來就不是他們的強項,短短兩、三年的高職學習生涯的學習重點是提高動手能力而非寫作能力,要他們“論”起文來實在是力不從心。
(二)畢業論文成了例行畢業環節,失去了教學目的
如今,高職院校的畢業論文已經失去了其教學本意,僅僅是走走過場而已。學生認為,寫畢業論文純粹是為了交差。學校、老師也不會因為畢業論文不過關而真給不及格,讓學生畢不了業。上一屆學生把這一“訣竅”傳給下一屆學生,于是學生的論文寫作態度可想而知,拖到最后隨隨便便交來一篇,不是“完美無缺”的,就是“滿目瘡痍”的,讓老師的筆提得起、下不去。老師要是較起真來,很大一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是不能過關的。老師又不能真讓大多數的學生畢不了業,何況高職學生的畢業論文也不是老師較真就能寫好的。老師只好妥協,不斷地降低要求。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這一教學目的在高職院校確實成了擺設,失去了實際意義。而這個教學目的和高職院校的“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實際上是背離的,因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畢業論文應該被取消。
三、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環節應凸顯“應用性”特色
畢業環節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高職學生的畢業環節要充分體現其職業性和崗位性。畢業實習顯然是高職學生畢業環節的重中之重,是對學生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及應用能力的全面檢驗。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畢業實習是深入到企業的財務部門,全面了解、熟悉現行會計實務操作技能,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一個較全面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較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這一教學措施是非常切合“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目標的,應繼續予以加強。
一般來說,學生畢業實習結束返校后,立即著手畢業論文的答辯。高職學生畢業論文取消以后,并不等于畢業環節作為綜合全面檢查高校教學質量的作用就消失了,應該采用一種切合“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的方式來檢驗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崗位性和職業性。現場職業技能考核就是畢業論文的理想的替代方式。將畢業實習加職業技能考核作為高職的教學指揮棒,可以充分體現會計專業的職業性和崗位性。職業技能考核需要以實踐教學為基礎,需要有配套的實踐教學,學生在考核之前必須受到有素的訓練。
(一)以培養目標為準繩,突出高職會計教育實踐特色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會計專業又是一個職業化程度很高的專業,它的教學重點在于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側重于考查學生將理論知識的轉化及運用能力,還考查實際操作的準確性和快捷性,所以其實踐性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也在會計教學體系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突出高職實踐教育特色,才能更好培養應用性人才。
目前,我國高職會計教育在實踐教學方面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辦學理念難以跟上時發表展的需要,致使實踐教學并未完全到位,理論教學仍占主導地位,偏重理論考核,輕視現場職業技能考核,實踐教學流于形式。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定位在應用性人才培養,因此高職會計教育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安排,還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上都要重點突出實踐,強化應用。
(二)合理設置會計實踐課程,不斷加大實踐力度
將實踐教學環節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有:單元模擬實驗、課程實訓、畢業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畢業前現場職業技能考核。具體做法是:講一章或一單元理論課進行一次單元模擬實驗、課程結束進行課程實訓、畢業實習前進行畢業綜合實訓、學生畢業前一個學期進行畢業實習、畢業實習結束進行職業技能考核。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學生提高操作能力的積極性。
會計實踐要在整個學習階段不間斷地進行,讓學生能熟練掌握會計工作的程序。從基礎會計的簡單業務中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業務技能,使學生能熟練、規范地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從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課程實訓中使學生掌握各種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熟練編制財務報告、合理核算成本。畢業之前的綜合實訓是為畢業實習所做的準備工作,以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操作技能,使學生更快地適應實習單位的會計工作。
(三)改進會計實踐教學的考核辦法。以現場職業技能考核取代畢業論文
會計實踐教學的考核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合理的會計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和實踐成績評定辦法等制度,確保會計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實訓課的成績往往是由教師根據學生交上來的實訓作業評個等級,有比較大的疏漏。如在財務會計課程實訓,時間安排上少則兩星期多則一個月,學生在這段時間內逐步完成。有些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動不了手,但有足夠的時間抄襲基礎好的同學的實訓作業,同樣能得到不差的成績,蒙混過關。這種松散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不能達到敦促學生自覺提高操作能力的目的。只有通過現場職業技能考核,才能甄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基本的職業技能,確保會計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
現場職業技能考核是對將要畢業的學生進行一次綜合的系統的業務技能考核,并且需要當場完成。具體做法是:選擇一個會計期間發生的濃縮的經濟業務作為技能考核資料,按照“建賬—基本業務的處理一成本核算—利潤計算及分配一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程序,采用真實的憑證、賬表等進行規范化的現場操作考核。在具體操作中,學生身臨其境,真正把自己當作企業的財務人員,獨立處理每一項經濟業務。考核時間掌握在四個小時左右,因此,選擇的業務要經典、有代表性,量要恰當,監考要全程,評分標準必須客觀、嚴密。現場職業技能考核將是對應用性人才培養的一個有力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