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實施,重組預算會計體系,形成政府會計(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的客觀要求,迫切地提到我們面前。本文就構建政府會計的基本思路談談筆者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政府會計的必要性
1、建立政府會計,是適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必將對我國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產生沖擊,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的改革,將逐漸趨向于以一級政府為中心,核算整個政府的財務狀況和收支結果。從而,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必將合二為一,共同組成政府會計。
2、建立政府會計,有利于客觀真實地評價政府的財務受托責任,滿足國家宏觀管理的需要,實現其會計目標。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只能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而不能提供整個一級政府的營運業績和財務受托責任的會計信息,不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判斷。
二、政府會計準則制定機構
綜觀世界各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由民間會計機構或組織制定發布;二是會計職業團體組織機構制定會計準則,而由官方機構批準發布;三是由政府機構制定、發布會計準則或制度。從我國會計環境出發,依據《會計法》的規定,政府會計準則應由財政部制定、發布。
政府會計準則的制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保證政府會計準則的質量,建議在財政部組建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專門負責政府會計準則的規劃、研究、制定等工作,最后由財政部發布實施。在政府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要吸收各界人士參加,加強會計準則制定的理論研究,嚴格履行準則制定的程序。
三、政府會計準則理論結構
會計準則理論結構,又稱為概念結構、理論框架,它是會計理論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會計準則,而是為制定、理解和應用會計準則提供理論基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由于沒有制定會計準則理論結構,導致企業會計準則發生概念不統一、首尾不一致。因此,構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理論結構的呼聲越來越高。作為政府會計準則理論結構的建立,要汲取企業會計準則制定的教訓,借鑒國外政府會計準則理論結構的做法,先制定政府會計準則理論結構,然后再制定具體的政府會計準則。
政府會計準則理論結構是在一定會計環境下,基于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程序和方法結構而構建的。具體包括:(1)政府會計目標;(2)政府會計假設;(3)政府會計信息質量特征;(4)政府會計要素;(5)政府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6)政府會計準則制定和實施的方式。
四、政府會計準則的具體內容
政府會計準則是在政府會計準則理論結構的指導下,對具體政府會計業務的處理作出規定。政府會計準則的具體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會計要素準則,主要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信息的披露作出具體規定。包括資產準則、負債準則、基金或凈資產準則、收支準則。二是會計報表準則,主要對報表反映的內容、格式和項目的排列作出規定。包括資產負債表準則、收支情況表準則、現金流量表準則以及基金增減變動表準則。三是特殊行業會計準則,主要對某些特殊行業的業務進行會計核算作出規定。包括預算與決策報告會計準則、國庫會計準則和捐贈會計準則。
五、政府會計準則制定的幾點建議
1、隨著我國政府會計的建立和完善,其會計規范必將從制度模式逐步向準則模式轉變,這是會計規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建議盡快制定政府會計準則規劃,循序漸進,逐步落實,力爭在5-10年內,制定出一套結構科學、內容完整、先后有序、概念統一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政府會計準則。
2、在政府會計準則制定與實施之前,政府會計規范仍應采用會計制度模式,但應根據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建立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修改、補充和完善。
3、加強政府會計準則理論結構的研究,特別是政府會計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政府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會計報告等,為構建前后一致,邏輯嚴密的科學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重慶商學院會計系
責任編輯 季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