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會計政策是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及所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它的選擇是完成企業目標和貫徹經營思想的手段,也是會計信息揭示的基礎。本文從會計政策的基本含義出發,闡明了會計政策的本質,引出了會計政策選擇的概念及分類,介紹了我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主要原因及分類;在對會計政策選擇的相關理論進行詳盡論述的基礎上,指明了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應用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并對會計政策選擇應用的原則進行了描述。
【關鍵詞】 會計策略; 會計策略選擇; 會計策略應用
一、引言
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利用其自身特有的方法和一定的程序,將企業發生的大量經濟業務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形成有用的會計信息,向會計信息使用者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供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經營管理當局實行正確的決策和有效的管理控制。會計信息是會計活動的產品,其質量優劣的重要方面在于它的決策相關性,即能否滿足決策者決策的需要。就像商品需要按照客戶的要求生產一樣,會計信息的提供也要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決定著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及輸出的全過程。也就是說,企業生產過程的特征及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變化,影響著企業會計核算的確認、計量、記錄及報告全過程。然而,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是靠會計政策來規范的,不同的會計政策規范會導致完全不同結果的會計信息。可見,會計政策對整個會計活動過程有著重要的導向和約束作用。
二、會計政策的概念及本質
(一)會計政策的概念
會計政策是政策在會計中的具體應用。會計政策具備政策的基本特征,既有總括的原則,如會計準則、制度等,也包括具體的方法和措施,如會計確認、計量、核算的方法。對于會計政策的定義,國內外有關機構、學者有著不同的表述。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在《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當期凈損益、重大差錯和會計政策變更》中,對會計政策的定義是:企業編報財務報表時所采用的特定原則(specific principles)基礎(basis)、慣例(conventions)、規則(rules)和做法(practices)。
中國香港《會計實務準則第1號——會計政策的披露》中對會計政策的定義是:一家企業所選擇及一貫依循的特定會計基準,在管理階層看來,這些特定會計基準適合該企業的情況,并能最公允地呈列其業績及財務狀況。
可以看出,國際會計準則所定義的會計政策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了特定會計原則、會計基礎、會計慣例、會計規則和會計方法等。國際會計準則對會計政策的內容界定,并不意味著一個國家或企業的會計政策都包含這些內容,而是國際會計準則考慮了各國會計準則制定體制及語言習慣方面的差異,照顧到不同國家會計政策的具體定義和表述。
(二)會計政策的本質
雖然會計政策有宏觀和微觀之分,但會計政策的執行則是在微觀層面,即由會計主體具體執行會計政策。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是向企業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來源于會計這一信息系統對經濟業務信息的輸入、加工處理和輸出過程,也就是取決于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這一整個會計過程。隨著國家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我國將逐步建立起以會計準則為核心的會計規范體系,用以規范企業會計政策。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執行會計準則不同于執行具體會計制度,在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處理時有多種備選的會計處理方法,這就為企業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留下了較大的空間,由此導致同樣的經濟業務事項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過程的最終產品——會計信息多半是主觀判斷的產物,是各個利害關系集團如股東、債權人、政府、企業管理當局等各方利益博弈平衡的結果(張為國等,1997)。
會計政策的制定、選擇和執行,看似技術問題,實際上其結果都會涉及各方的經濟利益。例如,我國在頒布了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具體會計準則后,有些企業就利用準則中規定的有關條款,利用其關聯方交易過程中的轉移價格以及債務重組的讓步政策,在資產置換和債務重組中提高資產置換價格,不合理確定債務重組條件,增加企業的營業外收入和債務重組收益,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造成許多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此后,國家又及時地對這兩項具體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遏制了這些現象,這實質上就是國家投資者和企業內部人控制各方力量的博弈。已出臺的會計準則大都是各方利益均衡與妥協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會計準則的制訂過程是一個政治過程。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會計政策在形式上表現為對會計主體的一種規范,但其本質是一種經濟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規則和制度安排。
三、會計政策的分類
會計政策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原則、基礎、慣例、方法、規則及程序等,是一個完整的政策體系。為了進一步研究、認識和運用會計政策,就需要對會計政策進行分類。
(一)會計政策按重要程度分類
會計政策按其重要程度分類,可分為重大會計政策、特殊會計政策和一般會計政策。
重大會計政策是指對形成會計報表和促成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具有重大影響的會計政策,如企業合并政策、外幣業務政策、資產估價政策等。
特殊會計政策是指那些特殊行業、特殊業務以及不同尋常的會計政策,如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勘探費用資本化政策、油氣資產減值政策、礦權交易政策等。
一般會計政策是指那些不必要在會計報表中加以揭示,只是在日常的會計活動起作用的會計政策,如財務會計組織機構、會計科目及賬戶設置等政策。
(二)會計政策按反映的內容分類
會計政策按其反映的內容分類,可分為綜合性會計政策和具體性會計政策。
綜合性會計政策是指對本企業中某一類或某一方面的工作所規定的會計政策,它通常是企業會計工作管理中的各個類別、各個方面的綜合性政策,具有協調、控制企業各個領域、各個部門會計工作和諧發展的功能。
具體性會計政策是指為解決特定時期和范圍內的某個具體會計問題所確定的會計政策,如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存貨計價方法等。
(三)會計政策按揭示的范圍分類
會計政策按其揭示的范圍分類,分為對內會計政策和對外會計政策。
對內會計政策是指向企業管理當局提供經營決策、內部控制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時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如成本計算方法、投資控制政策、內部會計控制等。
對外會計政策是指為企業外部的使用者提供關于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數量化信息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如會計處理方法及其變更等會計政策。
(四)會計政策的其他分類
會計政策的其他分類包括按不同的使用者分類、按規范的功能分類、按決策功能分類等。
四、會計策略的選擇應用
(一)會計政策選擇應用的客觀性
會計政策的選擇應用既包括某項經濟業務事項初次發生時的初始選擇,也包括由于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更原會計政策,轉而選擇采用新的會計政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改變了國家與企業的關系,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同時,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這此均對企業的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從而形成了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客觀環境,使會計政策選擇這項工作變得十分必要。
(二)會計政策選擇應用的原則
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不是一個單純的會計問題,它是與企業相關的各利益集團處理經濟關系、協調經濟矛盾、分配經濟利益的一項重要措施。企業恰當地選擇會計政策,對于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不能只考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必須兼顧方方面面。所以,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應同時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合法性和相對獨立性相結合。
2.一貫性原則。
3.適用性原則。
4.成本與效益相結合的原則。
5.遵守職業道德原則。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譯.國際會計準則2002[S].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3).
[2] 關于企業會計政策的探討(1).中國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lunwen86.com.
[3] 張為國,徐宗宇.實證研究、會計選擇、證券市場[J].會計研究,1997,(10).
[4] 龔光明.油氣會計準則研究[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8).
[5] 王文彬,林鐘高,龔明曉.企業會計政策選擇——面向政策績效的分析[M].上海三聯書店,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