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喻曉燕
在一個企業的經濟活動過程中,建立、健全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在會計工作中極為重要。一個有目的的行之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企業的經營方針和目標的實現,有助于業務處理及各部門協作效率和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反之一個無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則會導致企業內部管理的混亂和經營的無序。得控者強,失控者弱,無控者亂。
在筆者的會計工作經歷中,在一家上規模的汽車4S銷售店,凡事都要按規章制度進行業務流程操作,事事有章可循,人人各司其職,雖然有點刻板,但企業在正常運行中,不太會發生管理秩序雜亂無章的現象。之后在一家服裝廠工作,由于企業是創業初期,管理層都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做事全憑一腔熱血和對公司的責任心,卻缺乏很好的管理經營能力,企業內部存在非常嚴重的制度缺失。大多情況下,員工與公司發生摩擦時,直接找到老總解決問題,什么事情都是老總一人決定。在人員較少的情況下,老總還能應付,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及人員的增加,要求老總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老總身心疲憊,卻又不能在短時間內就制定出合理完善的經營方針和政策。為了規范會計基礎工作,筆者提出,針對公司的具體情況及參照會計基礎制度,從制定基礎的會計工作制度著手。如:制定現金管理辦法、倉庫管理辦法、財務管理制度等制度以規范會計工作,提高自己的財務工作效率及增強與各部門的合作協調,減少摩擦。
在實踐中,筆者體會到小企業內部控制應注意的問題:
1.建立合理的適合本企業的組織結構。合理的組織機構,也就是對本企業管理的規劃和職務的分離,對不相容職務堅決職務分離,避免發生錯誤和弊端被掩蓋。企業內部主要不相容職務有:授權批準職務、業務經辦職務、財產保管職務、會計記錄職務和審核監督職務。
各個部門基本應做到各司其職,杜絕高層管理人員交叉任職,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效能。
2.建立授權批準控制。在小企業中財務收支批準是內部控制的關鍵,發生經濟業務時需由部門經辦人提出申請,財會部門審核后報廠長(經理)批準,完成批準。有時批準不是一次完成的,有時需經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相互聯系的批準才能完成。后一次的批準是對前一次的認可,又是對前一次批準形成的經濟業務的進一步監督和控制。如果每次負責批準的人和部門相互獨立,則更能強化批準控制的功能。
3.人員控制。企業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企業的制度都是由人來執行的,如果沒有相應稱職的人員來操作也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員工的忠誠度、向心力和創造力,是企業興旺發達的活力和強大推動力。因此,如何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員工的潛能,將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任務。人員控制應包括:(1)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招聘的人員符合招聘的要求。在小地方小企業中,家族企業比較普遍,任人唯親,應避免出現管理層都是連帶親屬,導致下屬員工不敢說不敢做。(2)制定員工工作規范,加強考核獎懲制度,促進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3)不定期地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提高業務水平和素質,從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通過在培訓中的指導以及在游戲和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讓員工增長知識提高素質。
4.預算控制。無論是小企業還是大企業都有為達到企業既定目標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收支計劃。預算是績效考核的基礎,一個企業都是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而發展,對訂單項目的管理也就是對預算的管理。比如服裝行業的預算,就是對某一訂單的預估盈虧,在合理的損耗范圍內計算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費用成本得出是否本企業能接下此訂單。
5.會計控制。會計控制不僅在于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更對提升現代企業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處理程序很重要。會計控制主要包括:(1)根據小企業自身的特征建立恰當的崗位設置,一般應設置會計主管、明細賬會計兼稽核、出納崗位。體現權責明確,相互制約以及內部審計的要求。(2)根據自身行業特征設計合適的憑證格式及傳遞程序。在發生每一筆經濟業務時,就會在制作、傳遞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所有憑證入賬前必須嚴格審核,保證每項經濟業務的正確和準確。
6.內部審計。為了防范企業風險及對內部管理的有效性控制,進行內部審計以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和嚴密。內部審計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包括審核會計賬目,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部各部門機構執行職能的效率。上半年公司進行了一次內部審計,審計人員對財務工作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對改進公司管理及財務操作規范有很大益處。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只有制定出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解決現實問題,幫助引導企業向更好更高的管理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新源服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