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論文 > 綠色會計淺探

綠色會計淺探

摘 要:綠色會計作為會計學科的重要分支,在近十年來發展較快,我國也在近幾年著手研究綠色會計。綠色會計要求我們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綜合考慮,這更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綠色會計;傳統會計;環境資源

  綠色會計(GREENACCOUNTING),也稱為環境會計,是將環境科學、現代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傳統的會計學相互結合,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運用一定的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形式,輔之以實物計量和文字表述,來反映、報告和考核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門新興會計科學。

  1 綠色會計產生的動因

  從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日益先進的現代工業在為人類社會提供豐富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人類社會發展所依賴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已呈現出日漸衰竭的征兆,從而使全球經濟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被動搖。為解決這一矛盾,部分西方經濟學家、環境學家、社會學家和生態學家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著手研究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會計學月刊》上發表了《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1973年,馬林(J.T.Mar lin)在《會計學月刊》第2期上發表了《污染的會計問題》,從此綠色會計的研究和發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國家首腦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環境的四個綱領性文件,環境問題受到關注;1999年,聯合國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形成了系統完整的國際環境會計與報告指南。各國政府紛紛研究建立本國的環境會計體系,我國于2001年3月成立了“綠色會計委員會”,2001年6月,經財政部批準,中國會計學會成立了第七個專業委員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標志著我國綠色會計研究進入新階段。

  2 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

  綠色會計是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針對傳統會計在核算過程中對環境問題的無能為力而產生的,其與傳統會計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2.1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傳統會計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和反映是不完整的,而綠色會計則彌補了其不足。從人類經濟活動的角度反映和監督企業的資本及其運動,按照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等原則、采用復式記賬的方法對企業發生的經濟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但是企業的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在會計核算中得不到反映,從這一角度來說,傳統會計所反映的內容是不完全的。綠色會計則從生態環境和整個人類的活動出發,圍繞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費的補償為中心,全面反映和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從而有效解決傳統會計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2.2 傳統會計對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的計量存在缺陷,而綠色會計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完善。在傳統會計中,只有存在財產所有權的東西才有價格,才能以貨幣進行計量,才能在企業的會計賬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氣、海洋、臭氧層等對人類至關重要但無所有權的事物卻不能成為傳統會計核算的內容,企業對這些事物的使用和損害并不記入企業的經營成本,這不僅使企業的成本虛減,利潤虛增,更為嚴重的是,這種“默許”無疑可以視為是對以犧牲環境來取得目前利益的行為的一種鼓勵。而綠色會計則充分強調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財產”,必須賦之以價值和價格,并對其損耗予以補償,從而使企業的責任向社會延伸,迫使企業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綜合考慮,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綠色會計的確認、計量和披露

  由于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傳統會計相比,綠色會計的確認和計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筆者認為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會計要素的變化

  綠色會計是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考慮了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會計,因此筆者認為在會計要素的劃分上和傳統會計保持一致,即應劃分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但在具體內容上應有所不同。例如在資產要素中,綠色會計應設置“環境資產”、“環境資產損耗準備”和“環境資產凈值”;在負債要素中應設置“環境負債”,包括應付環境資源損耗費、應付環境資源保護費和應付環境污染治理費;在所有者權益要素中設置“環境資本”;在收入要素中設置“環境收入”,核算企業因采取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而由國家給予的補貼、獎金和稅收減免,企業回收處理的“三廢收入”,其他單位和個人交來的環境損害賠償或罰款收入;在費用要素中設置“環境費用”,在利潤要素中增加“環境利潤”等等,用以核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與環境相關的經濟業務,這也是承認環境具有價值的必然結果。

  3.2 會計假設和會計原則的變化

  3.2.1 會計假設的變化。傳統會計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同傳統會計相比存在較大差異,適當調整其會計假設分屬必然,但不必另起爐灶,因此筆者認為綠色會計的基本前提可以確定為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多元計量。多元計量假設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中,以貨幣計量為主,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復雜性,很多時候不能以貨幣計量,因此應以實物、百分數或指數計量等作為輔助方式,在某些時候,還可以用圖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說明。

  3.2.2 會計原則的變化。鑒于綠色會計核算內容及其假定的變化,其會計核算原則也應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會計原則的同時,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則,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強制性和自愿性相結合的原則。

  政策性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的核算中要充分體現國家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正確處理企業利潤和環境資源保護、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

  社會性原則是指綠色會計要求企業必須站在社會的角度、站在對環境資源負責的角度,考慮企業的利益。社會對企業的評價必須舍棄當前單純以企業的經營利潤為標準的觀念,代之以企業所創造的綠色利潤。同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有利于國家的管理和宏觀調控。

  強制性和自愿性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體系中,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應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資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同時鼓勵企業盡可能多的向社會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提供環境資源信息。

  3.3 綠色會計的計量和披露

  綠色會計的計量是指將涉及環境資源的經濟事項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并列入會計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但環境資源的價值在計量中存在一定難度。一般情況下,環境資源的價值計量可以采用直接市場法、替代性市場法和模糊數學法等,直接市場法又具體包括恢復費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護費用法、市場價值或生產率法、人力資本法或收入損失法等。

  綠色會計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為了向有關各方提供準確有效的綠色信息,以滿足決策者分析、決策的需要。它從總體上可分成兩部分,一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及其附注中具體披露企業本期發生應記入本期損益的環境支出和與環境相關的資本性支出;二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企業執行的環境政策、實施情況以及企業治理環境和保護環境的長期目標等。

  [參考文獻]

  [1] 陳煦江 環境會計假設探計[J] 財會研究,2002(2)。

  [2] 劉永祥 論環境會計假設和核算原則[J] 上海會計,2001(9)。

  [3] 朱小平,徐泓 環境會計的基本假設[J] 財務與會計,1999(3)。

  [4] 許磊 綠色會計理論體系初探[J] 財會月刊,2003(3)。

  [5] 中華財會網關于我國環境會計計量與報告的研究。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