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財務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然而,有些企業的財務管理則不盡人意。這些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兩個誤區:一是把財務管理簡單化,仿佛財務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事,忽視其整體管理職能;二是財務部門完全聽命于“老板”,忽視財務管理自身的規律性與相對的獨立性。
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少國有企業連年虧損,瀕臨破產,而同樣是國有企業的邯鋼卻步入良性循環,蒸蒸日上。為什么?因為邯鋼人在深化改革中敢于創新,創立了一套“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邯鋼經驗有兩大要點:一是指標分解,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二是全員參與,每項成本、費用指標都有賬可查,有人控制。我們甚至可以說,邯鋼經驗的“成本控制”是從現代財務管理中引申、深化出來的,是把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核算與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業管理中去,既包括產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等。學習邯鋼經驗,我們應從成本控制入手把財務管理推向一個新階段,這是企業目前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本文著重討論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投資管理、資金管理、財務監督管理、利潤分配管理等問題。
一、現代企業制度與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大約在15-16世紀,地中海沿岸一帶的城市商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現要求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誕生了。但這個時期的財務管理還僅僅只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附屬部分,還沒有自己的獨立職能,也缺乏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因此,這只能財務管理的蔭芽時期。
到了19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西方產業革命進入完成時期,隨著股份制公司的不斷擴大與逐漸完善,為了適應怎樣籌集資本、發行股票,怎樣分配利潤的需要,才產生了專業化的財務管理。
我國企業管理和理財的發展應該說是走過彎路、付出了相當的代價的。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企業管理與財務管理不是以追求企業效益為目標,收益分配是按勞分配口號下的平均主義。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1993年,黨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實行科學的企業管理(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才被重視起來。
目前,國有企業正在加快企業改制工作。單一的國有企業正朝著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經濟形式發展,經營者與企業職工持股使國有企業和廣大員工真正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之后,將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與法人治理實體。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國有企業改制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
二、當好參謀,把好企業投資決策關
決策是企業管理中一項最為重要的工作。決策是有成本的,這一點容易被人忽視。例如一個正確的決策為企業盈利100萬元,如果失去了機遇,沒有作出及時的決策,這個決策成本就是100萬元;如果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策,不僅沒有賺到100萬元,反而虧損了100萬元,那么,這個錯誤的決策成本就是200萬元。因此,決策也必須講成本控制。
投資決策昌企業所有決策中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決策,因之我們常說:投資決策失誤是 企業最大的失誤,一個重要的投資決策失誤往往會使一個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因此,財務管理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職能就是為企業當好參謀把好投資決策關。
投資是指投放財力于一定的對象,以期望在未來獲取利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有很多種類;從投資回收的時間劃分,有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從投資的方向來看,有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以投資對企業前途的影響為依據,可分為戰略性投資與戰術性投資,以及初創投資與后續投資;確定性投資與風險投資;相關性投資與非相關性投資等等。這些分類是從邏輯劃分的二分法劃分出來的,每一種投資本身就具有多種類型的性質與特點,例如一項長期投資本身,它既可能是戰略性投資,又可能是風險性投資等等。因此,我們在考慮投資時必須把好以下“四關”。
第一,把好經濟行為關。必須明確投資是一項經濟行為,必須從經濟規律中去尋找依據,從而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筆者調查過若干個國有企業不少失誤的投資決策,其中一個很大的失誤原因是沒有從經濟規律本身去決策,而是從“政治”、“人際關系”等因素輕率地作出了投資決策。例如一個國有企業的董事會聽命于某位上級首長的“暗示”,給上級的老首長的兒子的一個公司投資300萬元,結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又例如一個很成功的國有企業的總 經理 ,為了回報他的故鄉,強行主張在他的故鄉投資500萬元辦廠,而他的故鄉卻不具備辦這種工廠的條件,結果廠是辦成功了,卻年年虧損,成了這個企業的“沉重包袱”。甚至還有國有企業的負責人把國有資產隨意地投資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和身邊的人,嚴格地說,這已經是一種腐敗行為,是一種犯罪了。這一種投資方式在筆者調查的投資決策失誤中竟占40%左右,是一種十分值得重視的現象。另一種投資決策失誤是投資決策者本人素質差,官僚主義,獨斷專行,自己又不懂經濟規律而拍腦袋作出的決策。這種投資方式在筆者調查的投資決策失誤中約占50%.
第二,把好調查研究關,嚴格按國際慣例辦事,按法治辦事。投資決策是一個過程。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必須深入進行調查研究,進行可行性分析,否則不能輕易投資。特別是對外投資,即企業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證券等有價證券方式向其他單位投資,一定要按國際慣例辦事,對投資方的資信、財力等諸多方面有可靠的證明。合同要嚴格把關,符合有關法律手續,切不可留有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