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績效評價研究
—基于財政監督和資產管理雙重視角
內容提要:本文以公立醫院為對象,基于國內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問題,從財政監 督和資產管理的雙重視角出發,構建一個涵蓋資產服務保障效能、資產質量、資產效益、資產 管理和資產風險五個維度的固定資產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旨在推動公立醫院固定資產 績效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促進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財政監督 資產管理 固定資產 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F8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 1391(2023)08- 0095- 07
DOI:10.19477/j.cnki.10-1368/f.2023.08.007
一、引 言
醫療衛生體系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立醫院作為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在 社會保障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公立醫院固定資產是醫院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醫療技術服務 的物質基礎,也是保證醫院正常運轉的發展基石,其管理水平對醫療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及患者滿 意度有著顯著影響。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作為非經營性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點管理和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家 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持續加大及醫院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規模和結構 發生了巨大變化。據統計,目前醫院固定資產的份額占醫院資產總額的 90%左右①。因此,做好公立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開展績效評價工作,一方面是醫院改善固定資產粗放管理、加強自我約束的內在 發展需求,有助于優化公立醫 院固定資產使用率、提升公立醫 院管理效能;另一方面也是財政部 門、主管部門履行主體監督職能的外在政策要求,有益于公共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確保財政資金發 揮最大作用。
當前,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要求日益規范化、制度化,2020 年財政部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全面 執行《政府會計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規定公立醫院固定資產計提折舊;2021 年國務院頒布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全國乙類 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2023 年 2 月新版
* 基金項目:山東省衛生經濟協會重點研究課題“智慧醫院背景下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績效評價研究”;國家社會 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企業綠色發展影響因素、經濟后果及動力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BJL136)。
① 根據中贏信合研究網:《中國醫院行業營運態勢及未來發展規劃研究報告 2023—2030》整理所得。
《國有資產等資產基礎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發布,將國有資產分為 7 個門類、75 個大類、近 3000 項細分類目,為實現醫院固定資產全口徑分類和全生命周期分類管理打好基礎。然而,公立醫院固 定資產管理仍普遍存在一定問題,如資產閑置、使用效率不高、投資決策不夠合理、缺乏科學評價 體系等,這些問題不但對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而且不利于公共資 源的合理配置,增加了相關的財政風險。
財政監督作為加強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手段,對于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規范資 產管理、提高投資效益、降低財政風險、實現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建立基于財政監督 和資產管理雙重視角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有效衡量公立醫院固定資產服務保障能力、資產質 量、資產效益、資產管理水平和資產風險,以推動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向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從而實現財政監督下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績效管理優化和提升。
二、相關文獻述評
國外對醫院資產績效評估的研究主要關注醫院實物資產,認為醫院資本投資決策對未來幾十 年醫療保健服務供應和使用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主要通過評估醫院建筑、設備等實物資產使用效 率,為優化資產管理流程和提高資產效益提供依據(Deyet al.,2016)。近年來,部分學者也將醫院實 物資產績效評估視為醫院財務戰略管理的重要職責之一進行研究。Stre- Valen et al.(2014)通過評估 挪威醫院設施實物資產在技術條件、建筑性能、可用性和適應性等方面狀況,探討醫院資產績效管理 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從運營思路轉變為財務戰略管理視角來優化醫院實物資產配置 。 隨著互聯 網和信息技術發展,越來越多學者將這一研究視角納入醫院資產管理績效評估中(Gastaldiet al.,2012)。
國內部分學者開展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研究,也有個別學者專門針對公立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開展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面(譚靜、李艷芝, 2015;汪丹梅等,2022),且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廣泛認可的完整指標體系。李國紅等(2001)采用專 家咨詢方法對公立醫院經營狀況、業務水平和患者滿意度三個方面進行權重分配,設計評價指標, 并通過問卷調查法對上海市多家公立醫院績效情況進行評分和評價。部分學者通過專家調查和層 次分析法構建 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進行實證分析評估(謝 立娟,2014;王志剛、喬梁,2015;楊春霞,2016)。于俊紅(2020)、季小滬(2018)等建議公立醫院通過 建立集中式預算管理控制系統來實現固定資產一體化管理和評價。柳夢靈(2023)強調在財政監督 下開展固定資產績效評價,指出績效評價可反映財政部門在公共資金配置方面的職責。
綜上所述,國內外專門針對公立醫院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研究仍然不夠豐富,目前尚未形成一 個廣泛認可的完整指標體系 。本文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的評價指標,及財政監督下固定資產績效評 價理念,基于財政監督和資產管理的雙重視角構建一個綜合評價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績效的指標體 系,為進一步推動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優化醫療服務供給質量提供借鑒參考。
三、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資金投入壓力不斷增加。 當前,醫療成本不斷上升,藥品價格上漲、人員成本增加等給公立醫院
帶來了較大的資金壓力。 同時,隨著科學技術在醫療行業的迅速應用和發展,公立醫院需要及時更 新固定資產以適應新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的要求。上述因素使得醫院資金投入面臨較大壓力,迫使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合理配置、科學維護和高效利用。
存在資產閑置和資源浪費。一方面,一些設備、樓宇、儀器等未能被充分利用。這不僅導致公共 資源浪費,還限制了醫院運營效率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臨床工作特殊性,醫院中部分固定資產使 用效率不高。例如,一些大型設備只集中在某段時間使用,造成了資源浪費。
管理與監督不到位。管理者對于固定資產管理重視程度不夠,監督機制不完善,容易出現資產 管理漏洞和問題 。大部分公立醫院缺乏相應績效激勵機制,導致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對于固定資 產管理和績效評價缺乏積極性 。部分醫院開展了績效評價,但主要以經濟指標為主,忽視了對資 產質量、資產利用率等因素的評價。 同時,缺乏定量化評價方法和數據支持也是體系不完善原因之 一。另外,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工作缺乏全面考慮和科學分析,有時候會出現冗余投資或是忽視某些 關鍵領域投資,導致無法實現最佳利益獲取。
四、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 雙重”視角
(一)財政監督視角
在我國,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績效評價受到財政部門監督。財政部門應深入理解公立醫院功能定 位及與之對應的資產價值導向,即醫院固定資產的價值在于醫護人員使用這些固定資產為門診患 者和住院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因此,從財政監督的視角,一方面應考慮資產管理的現實需求,客觀 評價醫院落實資產配置、使用和處置等制度的情況;另一方面,強調醫院固定資產的服務保障效能, 評價其在門診和住院服務提供過程中的資產利用情況,以鼓勵公立醫院合理優化配置資源,確保 廣大人民群眾“ 看得起病”和“ 看好病”。
(二)資產管理(醫院管理)視角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具有數量大、種類多、分布廣泛、單價高昂的特點,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專業 性和先進性。特別是當前隨著科學技術在醫療行業迅速應用和發展,公立醫院需要及時更新固定資 產以適應新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的要求,或解決醫療技術方面困難。 因此資產質量對醫院固定資產管 理影響較大,設備的技術先進性、使用壽命、故障率等,均會影響醫療服務水平和技術競爭力提升。 此外,資產效益對資產價值評價也具有重要影響,投資回報率、資產周轉率、收益率等的提升關乎 固定資產投資的運營效果。有效內部資產管理制度不僅對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績效評價至 關重要,還可進一步提高資產使用效能和價值。
五、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
基于國內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問題,從財政監督和資產管理的雙重視角出發,本文分 別從資產服務保障效能、資產質量、資產效益、資產管理和資產風險五個維度來構建績效評價指標 體系,為醫院和政府部門提供有效的管理和監督依據。
(一)資產服務保障效能指標
資產服務保障效能客觀反映了固定資產在門診和住院服務中的利用情況。對于公立醫院而言, 固定資產服務保障效能的提升,意味著醫院資源配置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的提高。該指標包括兩個 二級指標:單位固定資產門診服務人次和單位固定資產住院服務人次。
單位人均固定資產門診服務人次。該指標反映了醫院通過固定資產所提供的門診服務數量情 況,可從兩個方面體現資產服務保障效能:一是通過比較不同醫院單位人均固定資產門診服務人次 差異,了解醫院固定資產在門診服務中的利用效率,較高單位人均固定資產 門診服務人次表明醫 院資源利用效率較高,在給定人均固定資產條件下,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多門診服務;而較低單位人 均固定資產門診服務人次可能意味著固定資產利用率較低, 有待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運營流 程。二是通過比較同一醫院在不同時間段單位人均固定資產門診服務人次變化,為醫院在門診服 務中提高全時間段資產利用率提供思路。
單位人均固定資產住院服務人次。該指標與單位人均固定資產門診服務人次類似,可很好地反 映固定資產在住院服務中服務保障效能。高的單位人均固定資產住院服務人次表示醫院能夠利用固 定資產為患者提供更多住院服務,提高病床周轉率,減少等待時間;而低的單位人均固定資產住院 服務人次可能意味著存在床位利用不充分或服務效率不高問題,需優化資源配置和改進病床管理。
(二)資產質量指標
資產質量指標有助于了解公立醫院的固定資產價值、狀況和更新情況,有助于評估公立 醫 院 固定資產的價值和性能。該指標包含 8 個二級指標:技術先進性、折舊率、故障率、維修費用率、資 產閑置率、資產利用率、資產維護水平和資產安全性。
技術先進性。醫療設備技術先進性與其使用效能密切相關,采用先進的醫療設備能夠提高醫療 效果和診療精度。衡量指標可包括設備技術性能、操作便捷性等。
折舊率。折舊率能夠反映出醫療設備在使用期間的價值損耗和剩余價值情況,以醫院固定資產 的累計計提折舊值與固定資產原值之比衡量。較高折舊率表明設備已接近報廢期,需要考慮進行更 換或更新,而較低折舊率則可能表明設備仍有較長的使用周期。
故障率。故障率能夠直接反映出設備穩定性和可靠性,以固定資產出現故障的次數與使用時間 之比衡量。高故障率意味著設備維修頻率較高,可能帶來診療延誤和安全風險。
維修費用率。維修費用率是固定資產維修費用與固定資產原值之比,可衡量設備維修成本和頻 率。較高維修費用率可能表明設備維護和保養工作不足,或設備本身存在設計或質量問題。
資產閑置率與資產利用率。資產閑置率以閑置固定資產價值與總固定資產價值之比衡量,資產 利用率以固定資產的實際產出與理論產出之比衡量。較高資產閑置率和較低資產利用率表明醫療 設備利用率較低,可能存在設備數量過剩或使用不當情況,公立醫院可通過改進設備使用計劃、提 高設備使用效能等措施來提高資產利用率。
資產維護水平與資產安全性。資產維護水平包括設備維護計劃執行情況、維修記錄完整性等方 面,而資產安全性則涉及設備防護措施和安全操作規程等。公立醫院應加強設備維護管理,確保設 備正常運行和長期穩定性,并加強安全培訓,提高設備使用安全性。
(三)資產效益指標
固定資產效益的提升關乎醫院固定資產投資的效益和運營效果。該指標包含 7 個二級指標:投
資回報率、總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負擔率、單位服務成本、醫療服務收入和社會 效益。
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是評價資產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醫院所投資固定資產實現 的凈利潤與投資成本之比來衡量。
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是衡量資產運營效能的指標,通過醫院業務收入與總資產之比衡量。
固定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是評估醫院固定資產利用效果的指標,通過醫院的醫療服務 收入與固定資產凈值之比衡量。
固定資產負擔率。該指標是評價固定資產運營成本的指標,反映了醫院在運營過程中所產生固 定資產相關費用占總營業收入比例。低固定資產負擔率表示醫院能夠更有效地控制運營成本。
單位服務成本。該指標是評價醫院服務效益的指標,反映了醫院提供每個單位服務所需成本。
醫療服務收入。該指標是評價醫院經濟效益的指標,反映了醫院通過提供醫療服務所獲得收入。
社會效益。社會效益是評價醫院綜合績效的指標,包括醫院對社會健康水平貢獻、醫療服務可 及性和公平性等方面。
(四)資產管理指標
合理配置、科學維護和高效利用資產,不僅可以提高醫院服務質量和效率,還可以降低運營成 本,避免資源浪費。公立醫院資產管理應從資產配置合理性、維護與保養、更新率、報廢率、盤點準 確性以及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6 個方面,幫助公立醫院全面評估和改進資產管理工作。
資產配置合理性。評估醫院固定資產配置是否符合業務需求、是否能及時滿足患者和醫療服務 的需求。公立醫院可通過對各類設備使用頻率、實際需求和科室需求進行評估,優化設備配置,使 其更加符合醫院服務要求。
資產維護與保養。評估醫院對固定資產進行維護、保養的水平。定期維護和保養可延長設備使 用壽命,減少設備故障導致停機時間和降低維修費用。公立醫院可建立健全維護計劃,包括設備日 常保養、定期檢修和緊急維修,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運行狀態。
資產更新率。通過固定資產更新換代率衡量。及時更新設備可使醫院擁有先進醫療技術和設備,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公立醫院可根據設備更新周期和技術創新發展,制定合理設備更新計劃,確保設 備更新和替換能夠及時進行。
資產報廢率。通過報廢固定資產價值與總固定資產價值之比衡量。公立醫院應加強對設備報廢 的管理,及時對老化、過時或不再適用設備進行清理和處置。合理的資產報廢管理既可減少不必要 資源浪費,又可節省設備維護和保養的成本。
資產盤點準確性。通過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盤點結果與實際資產情況的符合程度衡量。公立醫院 應建立健全資產盤點制度,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和核對,確保資產數量和存放位置準確性,防止 資產丟失和濫用等問題發生。
資產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評估醫院固定資產制度的建設情況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公立醫院 應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包括設備購置、驗收、使用、維護和報廢等方面規定和流程 。 同時,應引 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對資產信息集中管理和監控,提高資產管理效率和準確性。
(五)資產風險指標
資產風險指標幫助醫院有效識別和管理固定資產各類潛在風險。通過對資產安全風險、投資風
險、資產負債風險、資產壽命風險、知識產權風險 5 個指標合理設定監測范圍。
資產安全風險。資產安全風險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受到損壞、失竊或濫用風險。公立醫院 作為醫療機構,資產安全性對于醫院正常運作和醫療事故發生都具有重要影響。
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是指公立醫院在購買和更新固定資產時所面臨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投資 風險大小將直接影響醫院資金利用效率和投資決策準確性。
資產負債風險。資產負債風險指公立醫院在使用固定資產過程中所面臨的負債風險,包括債務 償還、資產抵押等方面的風險。合理控制資產負債風險能夠提高醫院財務穩定性和經營效能。
資產壽命風險。資產壽命風險是指在固定資產實際使用壽命與預計壽命不一致時所面臨的風險。 資產壽命風險存在可能導致醫院固定資產投資預期無法實現。
知識產權風險。知識產權風險指固定資產所涉及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受到侵權、盜用 等風險。合理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對于公立醫院科技創新和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以公立醫院為研究對象,從財政監督和資產管理雙重視角出發,構建了包括資產服務保障 效能、資產質量、資產效益、資產管理和資產風險五個維度的固定資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旨在促 進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績效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
基于本文的分析,針對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一是加強 固定資產規劃管理。公立醫院應建立完善固定資產規劃制度,根據醫療服務需求和發展需求,科學 規劃和配置固定資產,確保資產合理利用和管理。二是提升設備更新與維護水平。公立醫院應加大 設備更新力度,引進先進設備,確保設備更新換代跟上技術進步,同時加強設備維護和保養,保證 設備正常運行,延長使用壽命。三是推動信息化建設。公立醫院應積極推動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 系統建設和管理水平。優化醫療信息化系統,實現數據準確錄入、及時更新和有效利用,以提高醫 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四是強化資產管理機制。公立醫院應建立科學資產管理機制,包括資產購置審 批制度、資產調撥流程、資產盤點和清查等,確保資產規范運作和有效管理。五是加強人員培訓與 意識提升。公立醫院應加強對醫務人員培訓,增強他們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和能力。加強固定資產 管理宣傳和教育工作,增強全員參與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和責任感。六是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公立醫 院應建立健全 固定資產績效考核機制,將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醫院績效考核相結合,激勵醫務人 員和管理人員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取得良好成績。
參考文獻
[1]DEY A,VIJAYRAMAN B S,CHOI J H. RFID in US Hospitals: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echnology Adoption[J]. Manage- ment Research Review,2016,39(4):399- 424.
[2]GASTALDI L,LETTIERI E,CORSO M,MASELLA 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Hospitals:Leveraging on Knowledge Asset Dy- namic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J]. 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2012,16(4):14- 30.
[3]STRE- VALEN M,LARSSEN A K,BJ覫RBERG S.Buildings ’Impact on Effective Hospital Services:The Means o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Role in Norwegian Hospitals[J].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2014,28(3):386- 404.
[4]財政部行政政法司課題組.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思路和體系構建[J]. 中國財政,2009(22):31- 33.
[5]崔爽,楊九龍,李中帥,李傳榮. 公立醫院績效評價研究— 公立醫院績效評價的方法與指標體系[J]. 中國衛生經濟, 2008(2):57- 61.
[6]鄧益堅,黃慧群. 政府對非營利性醫院績效評價中的指標體系設計[J]. 中國衛生經濟,2010,29(4):80- 84. [7]季小滬.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標構建思考[J]. 現代經濟信息,2018(24):225+227.
[8]李國紅,胡善聯,崔益萍,王波. 上海市不同級別醫院績效評價[J].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2001(6):562- 565.
[9]李玲,陳秋霖,張維,陳劍鋒,吳天琪. 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及其保障措施[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0,3(5):7- 11.
[10]李姍姍,龍岳華. 基于 TOPSIS 法的廣州市某三甲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績效評價[J]. 醫學與社會,2021,34(3):40- 44. [11]柳夢靈. 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23(11):5- 7.
[12]譚靜,李艷芝. 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 經濟研究參考,2015(33):25- 40.
[13]汪丹梅,汪怡衡,王玉,等. 公立醫院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問題與對策分析[J]. 衛生經濟研究,2022,39(4):83- 86.
[14]王志剛,喬梁.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研究—基于支持向量機的方法[J]. 經濟問題,2015(9):99- 104.
[15]謝立娟.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實證研究[J]. 中國衛生經濟,2014,33(2):79- 81.
[16]楊春霞. 基于 AHP 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評價[J]. 財會通訊,2016(19):49- 51.
[17]于俊紅. 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實施困境與探索[J]. 衛生經濟研究,2020,37(1):63- 64+67.
[18]趙保卿,李文娟. 基于審計角度的政府績效公眾滿意度分析[J]. 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26(5):14- 20.
[19]鄭安琪,沈曉,馬宗奎. 非營利視角下政府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責任[J]. 衛生經濟研究,2016(4):18- 21. [20]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課題組, 李良宏. 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績效審計[J]. 中國金融,2013(11):71- 72.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ixed Assets in Public Hospitals ——Based on the Dual Perspectives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Asset Management
Li Jie
Abstract: Focusing on public hospital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ixed asset from dual perspectives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asset management. The index system encompasses five dimensions, namely asset service guarantee effectiveness, asset quality, asset efficiency, asset management, and asset risk.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ity of fixed ass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ixed asset management in public hospitals.
Key word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sset Management; Fixed Asse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