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據《財務與會計》2021年23期,國家電網作業標準成本以電網企業的業務活動規律、規程、規定為依據,逐步逐層分解,進而確定單項資產所涉及的作業類型、數量,然后根據測算的單項作業成本定額,反向匯聚形成單項資產的標準成本,主要方法為“選、測、匯、比、引”五步法。
(一)“選”典型
從電網典型資產入手搭建標準成本體系,貫通“典型資產——典型設備——典型項目——典型作業”鏈路,實現以點帶面、事半功倍。
1.典型資產。根據電壓等級、資產性質等屬性進行劃分。以輸變電資產為例,國家電網選取了31類典型資產,110kVGIS變電站就是其中的一類。
2.典型設備。明確典型資產所含設備的種類、型號和數量,并選取實際業務場景中使用最廣泛的案例作為典型。例如:目前公司系統110kVGIS戶內變電站配置2臺主變壓器的配置占比較高,因此選取2臺主變、室內布置GIS設備的變電站樣本作為典型設備。
3.典型項目。根據業務規程,明確針對典型設備開展的業務項目,例如:110kVGIS主變壓器包括3類典型檢修項目,即綜合檢修、分項檢修、電氣試驗。
4.典型作業。在項目基礎上進一步細分作業,例如:上述分項檢修項目的變壓器檢修中可再細分為變壓器干燥、加放油、繞組檢修、鐵芯檢修、吊罩檢修等30項明細作業。至此,國家電網將電網企業最主要的輸變電資產逐層拆解,從一個變電站/一段輸電線路拆解至所屬的設備/材料和底層檢修作業,構建起單一輸變電資產可展開至設備的運維檢修業務作業庫。
(二)“測”作業
針對選取的典型,以生產工藝、技術規程為基礎,根據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的消耗量和市場價格水平,測算各項明細作業成本定額。根據技術測定法和科學計算法計量,具體方法如下:
人工費=Σ(各類型人工單價×相應的工日);材料費=Σ(各類型材料單價×相應消耗量);機械臺班費=Σ(各類型機械臺班單價×相應臺班消耗量);單項檢修作業費用=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臺班費。
例如:110kV變壓器繞組檢修作業主要是檢查相間隔板、圍屏、油道、墊塊等設備及檢測絕緣狀態。通過測算單次作業消耗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臺班費和作業頻次,測定本項作業的平均年成本。
(三)“匯”資產
在作業定額的基礎上,根據每年頻次、業務外包情況,匯總計算每項作業的年度成本定額,再根據“四個典型”的鏈路,匯總典型資產的年度成本定額,測算單位典型資產的成本標準。最終得到單個變電站開展典型檢修作業的成本標準(萬元/站·年)。即:典型資產年度運維檢修費用=Σ(各類檢修項目年度單價×頻次)。
(四)“比”差異
對比分析典型與非典型以及地域、地形等客觀差異,通過設置調整系數等方式,對成本標準進行優化平衡,增強標準成本的通用性和適用性。例如:在測算110kVGIS變電站成本標準時,將典型資產(2臺主變壓器)系數設為1,對含有1臺、3臺、4臺主變壓器的變電站分別測算折算系數;輸電方面,根據國家能源局規范,將地形分為平地、丘陵、山地三檔,以平地為典型,測定丘陵、山地的調整系數。
(五)“引”參數
在成本標準的基礎上,引用基層好填報、總部好審核的業務量參數,計算形成標準成本規模(單位資產標準成本×業務量)。例如:各省公司上報各個電壓等級各類型變電站的數量和主變臺數、在各類地形上的架空輸電線路長度,乘以相應的調整系數和標準成本,最終測得這兩類資產的年度檢修成本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