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下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京隆重舉行注冊會計師行業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20周年研討會。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為研討會發來書面講話;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中注協會長劉仲藜,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證監會首席會計師周忠惠等部門的領導以及上交所、中央財經大學、全國律協和注冊會計師代表圍繞“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科學發展”主題發表了演講。研討會由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主持。
謝旭人部長在書面講話中對中注協成立20年表示祝賀,并向全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廣大從業人員致以親切的問候!謝部長表示,注冊會計師行業在改革開放和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探索了社會經濟監督市場化的新方式、專業服務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職業化的新途徑、行業自我管理規范化的新模式。行業發展有效促進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育,為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謝部長要求,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要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以誠信為本,進一步提升行業公信力;堅持準則動態趨同,進一步完善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堅持質量高于一切,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督體系建設;堅持把協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管理中的作用。
謝部長特別強調,在積極應對當前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時,注冊會計師行業要在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國家重大宏觀經濟政策的落實到位、為市場信心的有效提升提供服務。
謝部長寄語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全體同志,繼續兢兢業業,扎實工作,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勵精圖治,為開創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新局面,推動行業更好地服務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軍副部長在講話中對改革開放以來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建設成就表示祝賀,并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副部長指出,對改革開放30周年、中注協成立20周年的最好紀念就是行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行業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拓寬思路,扎實工作,在改革開放前沿探險開路,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努力為開創注冊會計師行業新局面,推動社會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王副部長強調,行動就要科學把握形勢,認清歷史責任,把握歷史機遇;行動要有目標,明確新的前進方向;行動要有扎實的工作作風,開拓進取,奮發有為;行動要形成合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劉仲藜會長在講話中對中注協成立20年來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全面總結。劉會長認為,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注協帶領注冊會計師行業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有效服務于市場經濟運行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初步形成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專業隊伍;不斷加強執業標準建設,建立了與國際趨同的職業規范體系;不斷加強監管制度建設,基本形成了內容完備的行業監管體系;不斷推動事務所健康發展,提高了事務所的整體競爭能力;不斷加強國際交往,有效提升了國際影響和國際地位。
劉仲藜會長表示,在行業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協會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引導作用,協會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協會服務意識不斷增強,管理和服務能力也不斷得到提升。
劉仲藜會長在講話中總結了行業發展與協會建設的基本經驗:一是始終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逐步壯大;二是積極發揮會員的首創精神和進取精神,集中行業整體智慧,發揮整體合力;三是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借鑒,提高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四是注重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推動行業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
董大勝副審計長在演講中對中注協成立20年來行業建設所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中注協逐步構建起了包括注冊會計師年檢制度、上市公司業務報備制度、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制度、懲戒制度等在內的行業監管體系,并且把證券、期貨、金融行業審計作為執業質量檢查的重點,這些監管措施有效提高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使注冊會計師審計成為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為我國經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有序運行以及社會穩定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孟建民副主任表示,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支持,中央企業每一次的重組、并購、改制上市和掌控國際資源等重大經濟行為,以及清產核資、會計制度改革、財務決算管理等基礎性工作,都離不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指導、鑒證、監督與服務。同時,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注冊會計師行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希望注冊會計師行業繼續發展壯大,增強國際競爭力,為國有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全面、專業、及時的服務。
周忠惠首席會計師對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資本市場、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表示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愿意與中注協一道,共同維護獨立審計與證券市場的良性發展,促進監管水平的提升。
上交所副總經理周勤業,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李爽,全國律協秘書長鄧甲民分別從注冊會計師審計與證券市場的良性互動,注冊會計師行業20年來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等方面進行了精彩演講。
浙江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胡少先,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陳永宏,行業領軍人才培訓班代表魏先鋒等行業代表從行業自身的角度,講述了行業創業、展業、興業的歷程,對中注協20年來加強行業管理和服務,提升行業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等進行了回顧,并對行業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會議期間,還對獲得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名譽會員稱號的10位曾為行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進行了授牌儀式;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和中注協成立20周年書畫比賽的獲獎者進行了頒獎。
中注協理事會理事,中注協部分老領導、老員工,以及來自相關部門、兄弟協會、部分企業、高等院校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代表約270余人出席了研討會。
據了解,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1980年我國開始恢復重建注冊會計師制度,至今全國已有注冊會計師8.3萬人,非執業會員7萬余人,行業從業人員近30萬。注冊會計師在服務國企改革、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審計監督和專業服務作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于1988年11月,自成立以來,建立了行業考試準入、資格注冊、專業標準、業務監管、繼續教育以及國際合作等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1999年率先推動全行業在中介行業中完成脫鉤改制。近年來,以誠信建設為主線,確立并實施了行業人才培養、準則國際趨同和事務所做大做強戰略,積極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和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鏈接:
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大事記
(一)歷史沿革
1918年9月7日,在謝霖等一批會計專家的力諫下,北洋政府農商部頒布《會計師暫行章程》。同年,謝霖領取農商部頒發的第一號會計師證書,并在北京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正則會計師事務所,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正式誕生。
1925年3月,首家會計師行業組織——上海會計師公會成立。
1927年,民國政府頒發《會計師注冊章程》,規定會計師由財政部管轄。隨后又相繼由工商部和立法院頒發了《會計師章程》和《會計師條例》。至1949年,全國已擁有注冊會計師近3000人。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計劃經濟體制建立,注冊會計師行業中斷發展。
1980年12月,順應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財政部發布《關于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開始恢復重建。
1986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同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規范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的行政法規,確立了注冊會計師行業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的法律地位。到1988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之前,全國已有注冊會計師逾2000人,會計師事務所200多家。
(二)20年歷程
1988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在廣州舉辦行業第一次培訓——查賬業務培訓班;啟動執業規則的制定工作。
1989年,創辦《注冊會計師通訊》;在香港舉辦現代財務管理培訓班。
1990年,在廣州舉辦管理咨詢業務培訓班;先后選送33名注冊會計師赴澳大利亞、日本和香港實習。
1991年,建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制度,組織實施第一次考試。
1992年,國務院召開第192次總理辦公會議,專門研究如何加速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召開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派出代表參加經貿部團組,赴日內瓦進行會計市場開放條件的談判。
1993年,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開展行業第一次清理整頓;批準7家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財政部、證監會發布《關于從事證券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資格確認的規定》。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實施;發布合伙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設立及審批辦法和注冊會計師注冊審批辦法;對外開放注冊會計師考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研究關于大力開展注冊會計師培訓工作的會議紀要》,成立由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家體改委、國家教委、人事部、審計署、中國人民銀行八個部委領導組成的注冊會計師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著手籌建3個注冊會計師全國培訓中心;在高等院校開設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成立獨立審計準則組。
1995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與中國注冊審計師協會實現聯合;成立審計準則中外方專家咨詢組;發布第一批獨立審計準則;發布《注冊會計師后續教育培訓制度》。
1996年,加入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召開全國特別代表大會;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發布第二批獨立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基本準則、質量控制基本準則、后續教育基本準則;在深圳召開第一次事務所體制改革研討會;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一屆海峽兩岸會計師行業研討會。
1997年,加入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舉辦“中國經濟改革與會計市場開放”國際研討會;開展行業第二次清理整頓工作;組織第一屆注冊會計師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考試。
1998年,啟動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工作;具有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完成脫鉤改制;發布外籍中國注冊會計師審批暫行辦法,并第一次審核批準了4名參加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合格的境外人員為中國注冊會計師。
1999年,印發《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實施意見》,全國會計師事務所完成脫鉤改制工作;發布第三批獨立審計準則;《注冊會計師通訊》更名為《中國注冊會計師》,并公開出版發行。關于行業體制改革和打擊弄虛作假行為的報告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基本情況和清理整頓意見的報告得到國務院領導的批準,國務院成立領導小組,對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進行清理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2000年,組織開展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清理整頓工作。印發《會計師事務所擴大規模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推動會計師事務所聯合合并,實現上規模、上水平;成功舉辦“中介服務與市場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李勇秘書長當選亞太會計師聯合會副主席,并于2002年當選主席。
2001年,發布第四批獨立審計準則;啟動西部人才委培工程,支持西部大開發;建成行業管理計算機廣域網絡系統。
2002年,確立以誠信建設為主線的行業工作思路,發布行業誠信建設綱要;制定發布《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建立談話提醒制度、業務報備制度,以“炒魷魚、接下家”為突破口,加強行業監管;發布第五批獨立審計準則;組織行業開展“關注未來,救助孩子”慈善募捐活動,全行業募集善款630萬元。
2003年,發布《關于加強行業自律管理體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指導意見》;建立行業誠信檔案制度;發布第六批獨立審計準則;開發、推進行業遠程教育;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陳毓圭秘書長當選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理事,2007年獲選連任。
2004年,建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包括業務報備制度、談話提醒制度、誠信檔案制度、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和行業懲戒制度在內的行業監管體系基本形成;舉辦第一屆注冊會計師論壇;召開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2005年,啟動行業人才培養戰略和準則國際趨同戰略;印發《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舉辦行業英語及綜合能力測試,選拔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啟動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和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境外實習項目;發布《合伙會計師事務所協議范本》和《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章程范本》,引導會計師事務所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和管理機制。劉仲藜會長當選國際會計準則管理委員會委員,并于2008年連任。
2006年,發布新審計準則體系,準則國際趨同戰略取得重大成果;開展CPA 專業方向師資培訓和教學質量評估;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執業違規行為懲戒辦法》;建立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制度。
2007年,啟動做大做強戰略,發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和《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并協調九部委發布《關于支持會計師事務所擴大服務出口的若干意見》;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勝任能力指南》;促成會計師事務所民事侵權責任司法解釋的發布實施;在布魯塞爾舉行中國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歐洲考區的首次考試;簽訂內地與香港審計準則等效的聯合聲明。
2008年,建立行業誠信信息監控系統;與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簽署兩會間職業資格考試部分科目互免協議;發布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改革方案;制定發布《關于規范和發展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協會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意見》;研究推進行業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