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立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和規章制度,充分發揮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作用,對于公立醫院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從崗位設置的角度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進行了規定。實踐證明,單純從崗位設置的角度,仍不足以解決內部控制的問題。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從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入手,建立部門之間的監督制約體系,從根本上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
一、內控機制的定義及應遵循的原則機制是一個系統,組成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公立醫院內控制度要發揮現實作用,必須形成機制。(1)內控機制的主體是內控體系,內控體系是指部門設置和崗位分工,是建立科學的內控機制的硬指標。有了合理體系,機構才能有比較理想的機制。(2)規章制度是建立內控體系的軟環境。完整的規章制度包括各種管理辦法、職責分工、責任義務以及方法程序。規章制度從法定角度規范了體系的組成框架,保證了內控體系的方向性和有效性。(3)督促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針對內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
每個公立醫院只有建立合理、嚴謹的內控機制,才能堵塞漏洞,增加效益。
一般來說,構建內控機制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1)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單位的實際情況;(2)約束醫院內部涉及財、物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員,任何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權力;(3)涵蓋醫院價值鏈各個節點的所有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管理各個環節;(4)保證醫院內部涉及財、物管理工作的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堅持不相容職務的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5)應隨外部環境的變化、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
二、構建科學有效的內控體系,發揮內控機制的作用公立醫院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只有抓住控制的重大環節、關鍵點,才能從根本上發揮內控機制的作用。完善內控機制、構建內控體系,應注意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1.確立財務部門在公立醫院內控機制中的核心地位《規定》明確了醫院負責人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實施負責,醫院財務部門具體組織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
這一規定以部門規章的形式明確了財務部門在公立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財務內控機制,必須確立財務部門的核心位置,圍繞醫院資金價值鏈設計內部控制體系。
2.設立獨立的采購部門,加強對藥品、材料采購的控制目前,較為普遍的模式是一個部門既負責采購,又負責請購和物資保管,《規定》在“藥品和物資控制”一章中只明確了崗位職責、權限,要求確保請購與審批、詢價與確定供應商、合同訂立與審核、采購與驗收、采購驗收與會計記錄、付款審批與付款執行等不相容職務要相互分離,忽略了部門內部利益的一致性。而將采購權從物資管理部門獨立出來,物資管理部門由原來的既負責采購、請購,又負責保管,轉變為只負責請購和物資保管,從體制上徹底切斷其與供應商的利益聯系,確保醫院的集體利益得到保護。
3.保持資產管理部門的獨立性,加強資產控制(1)物資供應中心。整合醫院現有的藥品倉庫、后勤備品倉庫、衛生材料倉庫的職能,設立物資供應中心,負責醫院藥品、衛生材料、維修材料、辦公用品、被服等的供應發放。集中統一管理公立醫院的消耗用品,既有利于改變后勤部門、器械部門等既負責維修,又負責材料保管的局面,也有利于后勤部門、器械部門職能單一化,專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資產管理辦公室。資產管理辦公室負責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其實是整合后勤、器械、計算機等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職能,將房屋、設備、計算機等固定資產的管理職能集中,有利于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
最后,還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和監督檢查制度,確保內控體系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