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湖南有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任 燦
一、研究的背景及現狀
湖南省國資委2023年76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三資”清查處置與管理改革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開展全省國有企業“三資”清查處置與管理改革工作,為了解決目前全省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存在的經營效率低下、利用不充分、閑置浪費等突出問題,需要加快行動,以有效促進國有資本、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這是繼2022年省國資委《清查處置監管企業閑置國有資產實施方案》基礎上,持續做實做優監管企業資產的又一舉措,這項舉措對于加強和規范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的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益,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為此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企業的資產是其持續經營的物質基礎,而一個良好的資產管理體系則是確保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企業資產管理工作的優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企業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內部管理是否完善,經營運行是否正常。要持續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探索科學有效的資產管理方法,進一步摸清家底,管住數量,管好質量,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為更清晰地分析企業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以湖南省某國企作為研究對象。湖南省某國企是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下轄全資、控股、參股公司共計60余家,其中流動資產占比約24%,非流動資產占比約76%,其中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四項長期資產合計占比69.12%,長期資產包袱較重、流動性不強。在各項審計、財務檢查、現場調研過程中發現,由于資產點多面廣,資產管理較為粗放。在省國資委2022年資產全面清查與2023年“三資”清查處置工作的推動下,該企業按照“全領域、全口徑、全覆蓋”要求,組織開展閑置國有資產清查摸底工作,清理處置了一批低效無效閑置的實物資產,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非優勢、非主業、缺乏發展潛力的公司堅決予以退出或者重組整合,達到了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目的,資產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制度建設不完善、執行不到位
制度建設不完善,部分公司沒有相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或者相關規定,對資產處置事項缺乏制度規范、流程指導。制度執行不到位,部分公司對資產購置、驗收、使用、調撥、維修、盤點、轉讓、報廢、報損、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均有相關規定,如制度要求資產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建立實物臺賬或者對閑置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每季度進行清理,但是在實際管理中沒有落實到位,導致制度與實際不符。
(二)資產管理對象不全面
資產管理的對象不全面,部分公司僅對所屬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沒有對投資性房地產、在建工程、存貨等有形資產進行實物管理,更忽略了對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待攤費用、往來款項、商譽等非實物資產的管理。
(三)資產管理職責不明確
資產管理職責不明確,部分公司模糊了資產實物管理與資產賬務管理概念,完全由財務部門來負責資產管理,既管實物又管賬,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使得資產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獨立性與專業性。
(四)未建立資產實物臺賬
對所屬資產僅有財務明細賬,并以此進行賬務管理,資產歸口管理部門或者資產實物使用部門沒有建立相應的實物臺賬,沒有明確的實物管理。資產的日常管理沒有落實到具體責任部門、責任人,發生資產流轉、調撥、報廢、報損等情況時也沒有及時反映,資產管理僅存在賬面管理,沒有相應實物管理。
(五)閑廢資產未進行實物處置
按照省國資委2020年70號文《省屬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資產轉讓應在依法設立和確定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部分公司覺得一是許多報廢資產已經沒有轉讓價值,是否可以直接報廢處理,不再掛牌交易;二是公開交易流程復雜,所需資料多;三是擬轉讓資產價值低,且我公司多數資產均在僻處深山,轉運成本高,運輸費用和交易費用在處置收益中占比大;四是公開掛牌的流拍概率大,因此交易時間往往較長;五是擬轉讓低價值閑廢資產基本都要線下找好買家,再到公開平臺上摘牌交易,形式重于實質,且增加雙方交易成本。基于以上多種原因,各公司對報廢資產未進行實物處置。
(六)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企業依賴財務系統中的固定資產輔助模塊功能進行資產管理,僅僅是對固定資產數量與折舊的簡單統計,并不能實時反映資產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流動,更不能實時反映資產的管理狀態。資產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欠缺,嚴重影響了企業資產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實時性和時效性。
三、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及思考
基于該企業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及思考。
(一)夯實制度建設
全面梳理各公司資產管理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資產購置、驗收、使用、調撥、維修、盤點、轉讓、報廢、報損、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建設與流程規范,重點加強《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制定,規范處置流程、完善處置管理。同時要明確資產管理工作的權責、范圍和方式,強化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建立健全資產管理長效機制,確保資產管理工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從以下三個維度對所屬公司資產進行管理,財務部門履行綜合管理職責,負責資產的賬務核算和總體調度等;使用部門履行實物管理職責,負責資產的購置、維修、處置申請以及使用過程中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確保資產安全完整,實施資產清查等;與資產業務性質相關的管理部門履行歸口管理職責,負責業務條線的資產管理,對使用部門提出的購置、維修、處置申請進行審批,組織資產清查,促進資產的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能等。明確資產管理三維度,資產實物管理與資產賬務管理相結合,資產綜合管理與資產歸口管理相結合。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整體性的、全面性的工作,需要全面覆蓋、全員參與、全力推動。
(二)嚴格出入口管理
把好入口關,在預算范圍內進行資產購置,加強資產入賬賬務核查,規范資產分類、折舊年限、折舊方法、殘值率等核算要素。重點關注在建工程核算,日常核算時禁止不合規的費用資本化;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要及時結轉,轉固核算時按照《會計準則》要求對房屋建筑、機器設備等資產類別進行明確區分,獨立核算。
把好出口關,嚴控資產處置,規范資產交易行為。資產處置要嚴格按照《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制度相關規定執行,在權限范圍內進行決策審批,對處置事項做到決策在先,處置在后,嚴格履行必要的決策、評估、交易等程序,做到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加強對處置各環節的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已完成處置的資產要及時進行賬務核銷,確保賬實相符。
(三)加強過程管理
完善資產臺賬管理,財務部門建立資產明細賬,資產歸口管理部門、使用部門建立資產實物臺賬,安排專人管理,全面掌握資產的類別、名稱、編碼、數量、投入使用時間、資產歸口管理部門、使用部門、使用人、使用狀態、存放地點等,資產使用人作為第一責任人,有責任依托信息手段將資產變動信息及時反饋給相關管理部門及人員,相關部門及人員應對資產數量、使用人、使用部門、使用狀態、存放地點等信息變動進行實時更新,做好實物臺賬維護工作,保證資產數據的及時完整。
做好資產盤點工作,現金、匯票、銀行存款、存貨等資產應進行月度盤點,應收、預付等往來款項應做好季度盤點,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投資性房地產等資產應做好年度盤點,確保賬賬相符、賬表相符、賬實相符。以盤點工作為抓手,對所轄資源資產資金進行再清查、再摸底、再甄別,做好低效無效閑置資產梳理工作,做實資產總賬,理清“三資”明細賬。對納入“三資”范圍的資產,結合資產類型,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按照“能用則用、不用則售、不售則租、能融則融”的原則,通過高效利用、有序處置、有償使用、積極融資等方式盤活資產,高效運營。
(四)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資產全面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手段,以資產所屬公司為主導,各資產使用部門為基礎,各類資產為管理對象,搭建上下互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資產管理平臺,加強對各子公司、各部門資產的配置、采購、占有、使用、盤點、處置及報廢等的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如使用掃碼填報、盤點等手段,對資產使用過程中的變動和調撥做到實時更新,在企業范圍內進行資產的有效調撥和使用,減少資產的閑置及浪費,在夯實基礎數據的同時,也為資產盤點和清查提供便利,提升管理效率。資產信息化管理可以使資產管理工作更方便快捷、更及時有效,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實現資產監管的高效統籌,促進國有資產效益最大化,全面提升資管理水平。
四、總結
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關鍵部分,強化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工作,要進一步完善資產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責,規范管理流程;嚴格資產出入口管理,預算范圍內按需購置,依法依規依程序進行處置;加強過程管理,完善資產實物臺賬管理,規范盤點流程,有效開展盤點工作;推進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動態掌握資產實時狀況,促進資產合理配置。要提高對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二是“扎實做好資產盤點,依法依規處置資產”;加強資產管理三個步驟,一是整章建制,二是夯實基礎工作,三是長期堅持,抓好落實。要通過加強資產管理,盤活資產、高效運營,不斷增強資產保值增值能力,提升資產活力和動力,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助推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