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項目批準號:21SCB-07
課題組成員:酆塵穎、劉旭、趙軍、萬廣善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
二O二二年六月
第一章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義 2
1.2研究思路與方法 3
1.2.1研究思路 3
1.2.2研究方法 4
1.3研究框架 4
1.4研究創新 5
第二章相關理論和文獻綜述 7
2.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 7
2.1.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原理 7
2.1.2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原理 8
2.2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文獻綜述 9
2.2.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研究 9
2.2.2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應用研究 13
2.3電力企業多維精益管理文獻綜述 14
2.3.1多維精益管理內涵 14
2.3.2多維精益管理在電力行業中的應用 15
2.4本章小結 16
第三章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現狀和問題分析 18
3.1N地市供電公司概況 18
3.2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現狀 18
3.2.1N地市供電公司固定資產的特點 18
3.2.2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的特點 20
3.3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情況 21
3.3.1準備工作階段 21
3.3.2體系建設階段 22
3.3.3體系運行階段 22
3.4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存在的問題 24
3.4.1體制與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24
3.4.2業務與財務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 25
3.4.3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問題 26
3.5本章小結 27
第四章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構建 28
4.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的優化 28
4.2建設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 29
4.2.1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組織體系 30
4.2.2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 31
4.2.3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財務能力要素 40
4.2.4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信息化要素 41
4.2.5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標準化要素 42
第五章N地市供電公司設備級資產MLCC分析 44
5.1資產多維精益管理體系 44
5.1.1成本監管核心維度 44
5.1.2業財信息載體維度 46
5.1.3信息規范管理維度 47
5.2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 48
5.2.1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模型 48
5.2.2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計算 53
5.2.3典型設備級資產MLCC構成與分解 57
5.3設備級資產“探照燈管理”建議方案 60
5.3.1招投標策略應用優化 60
5.3.2技改大修策略應用優化 62
5.3.3成本控制策略應用優化 63
5.3.4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優化 66
5.4 MLCC在A變電站220KV GIS設備改造中的應用實踐 67
5.4.1項目概述 67
5.4.2項目必要性分析 68
5.4.3項目技術方案 70
5.4.4項目MLCC評價 71
第六章研究結論與展望 78
6.1研究結論 78
6.2研究展望 78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硏究背景
電價核定監管模式的巨大變革。電力體制改革下,“準許成本加 合理收益”的監管模式對電網企業的盈利模式產生巨大影響;電網企 業盈利模式由傳統購銷價差轉變為以有效資產為基礎的準許收益;輸 配電準許收入按照“成本加收益”原則核定,準許成本由成本監審認 定的成本和以有效資產為基準監管期內核定增加的成本,電網企業的 經營效益取決于核定新增資產規模以及資產運營效率高低。
穩定社會用能成本的外在要求。為積極應對能源產業升級、電力 體制改革、經營模式轉型等多重挑戰,國網公司系統常態化開展提質 增效專項行動,對外增供擴銷,對內挖潛增效,探索降低社會用能成 本、實現電力可持續發展、提高公司運營質效的有效路徑,實現公司 可持續發展。在社會用能成本中,電價是最大的影響因素,為維持電 價穩定,電網企業需要持續優化電網投資布局、合理安排電網資產規 模和資產運行維護成本。
資產運營質效提升的內在需求。由于電網企業的特殊性,電網資 產體量大、分布廣、種類多、周期長、升級快等特點,傳統的資產管 理模式難以適應現在的發展趨勢;電網規劃決策不科學、現有資產不 良(安全隱患)、重復采購、資產閑置等等問題,催生資產管理精益 化需求;需要優化資產管理各環節、各流程,促進整體資產運行效率 和安全水平的提高。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改革驅動。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公司系統開 展物聯網建設,推進多維精益管理體系變革以及企業中臺建設。大數 據和物聯網的發展為電力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 戰。物聯網、傳感器、RFID技術、機器人等新技術的應用,幫助電 網公司實現對資產及時且有效的管理,同時,需要改變資產的管理方 式,適應新技術的變化。
1.1.2硏究意義
電網盈利模式的改變對電網企業投資的合理性、有效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需要統籌平衡電網投資規模、有效資產規模、輸配電水平。 特別是輸配電價改革,電價核定模式改變電網傳統購銷價差的盈利模 式,需加強對輸配電收入、成本和價格的有力控制;地市級供電公司 作為電網投資、資產管理的直接方,開展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研究對 地市級供電公司的戰略規劃和企業發展意義重大。
(1)適應外部監管要求,提升內部資產精益化管理水平
向科學管理要效益,通過傳統資產管理模式的優化,既可促進企 業快速適應外部環境,尤其是政府政策規制、電力市場改革、能源變 革等外部市場環境要求的影響,又有利于企業精益資產全壽命周期管 理,提升資產精益化管理。
(2)立足供電企業資產特點,提出“探照燈管理“實施方案
供電企業資產具有自身的特點,圍繞設備級資產,并將資產分為 規劃設計、基建采購、運行維護及退役等階段,針對每一階段,提出 “探照燈管理”模式,逐一提出資產管理優化方案,以降低各個環節 成本,提升管理效益,促進整體資產運行安全水平的提高和電網安全 生產管理能力的提升。
(3)聚焦地市供電企業,探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式
立足一個供電企業單元,探索地市級供電企業設備級資產全壽命 周期管理的管理模式和關鍵能力建設,構建地市級供電企業“管理策 略+財務(數據)+信息化+標準化”四要素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 式。(地市級供電企業資產具有一定的共性)通過一定的適用性檢驗, 形成在地市供電公司中可推廣的管理體系。
1.2研究思路與方法
1.2.1硏究思路
本文以N地市供電公司設備級資產為例,融合資產全壽命周期管 理理論、多維精益管理理論,探索建立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多維全壽命 周期管理體系,并開展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制定資產管理方案。
本文的研究思路具體如下:
首先,本文回顧了現有的有關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多維精益管 理的研究成果,對國內外的文獻進行總結和分析。
其次,結合N地市供電公司實施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過程,研 究該公司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向;提出了融合多維精益 管理理念,搭建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
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創新搭建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 模型,分析論證典型設備級資產的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制定“探照
燈”資產管理方案。
1.2.2硏究方法
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為N地市供電公司的財務數據,在研究方法 方面,本文以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為主。
文獻研究法:通過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數據庫,搜集整理相關 研究理論與實踐成果,獲得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和借鑒經驗,為確定本 文的主題、研究框架、研究思路等提供了參考。
調查研究法:在N地市供電公司項目組的幫助下,歸集了國家電 網公司關于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多維精益管理體系建設的相關資 料。深入N地市供電公司現場調研,了解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的 實際情況。
案例分析法:本文以N地市供電公司作為課題研究對象,分析其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狀況,研究搭建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 系、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成本模型,開展實踐應用分析,從而提 升公司資產管理水平。
1.3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是通過研究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多維精益管理的相關 理論與應用實踐,選擇有代表性的N地市供電公司,通過分析N地市 供電公司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現狀,優化并提出建立資產多維全壽命周 期管理體系,搭建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模型,多維度開展資產分 析,支持資產管理決策,提高資產精益化管理水平,同時也為其他供
電企業提供相應借鑒。
本文具體包括以下六章內容:
第一章為緒論部分,重點闡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 究思路與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創新,為后文的研究做鋪墊。
第二章為文獻回顧。本部分包括對資產全壽命周期、多維精益管 理等相關文獻的回顧及其對相關文獻的總結和分析。
第三章為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現狀和問題分析。本部分包括 N地市供電公司簡介、資產管理現狀特點、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 的建設情況以及薄弱環節和問題原因分析。
第四章為搭建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本 部分包括提出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的完善方向,具體搭建資產多 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
第五章為N地市供電公司設備級資產MLCC分析。本部分包括具 體介紹資產多維精益管理體系,分析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制定 設備級資產“探照燈管理”優化實施方案。
第六章為結論與展望
1.4研究創新
主要創新之處:將多維精益管理體系與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進行 融合,構建適用電網企業的MLCC方法,同時,構建了電網企業“管 理策略+財務(數據)+信息化+標準化”四要素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 管理體系。設備全壽命周期縱向管理與多維精益各業務條線管理的融 合,建立統一的資本或成本性項目、電壓等級、資產類型等信息標準, 歸集設備臺賬、業務管理活動、資產價值、成本分攤等業財數據,推 進設備全壽命周期范圍內電網實物與價值數據有效銜接共享,各業務 環節自動銜接、深度融合;為資產管理賦能,促進資產管理更加精細 化、精益化、科學化。
第二章相關理論和文獻綜述
2.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
2.1.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原理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簡稱LCM, 是以資產為研究對象,以提高系統整體效益為核心,統籌考慮資產管 理全過程包括規劃、設計、采購、建設、運維、檢修、技改、報廢等 各環節,在保證安全可靠和效能實現的基礎上,追求資產全壽命周期 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一種系統化的理論實踐方法。它的目標是合理 減少資產使用過程中各階段的成本支出,強化資產過程管控,以最大 化降低資產管理成本,有效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從而為提高企業的整 體經營質量提供支撐。
相對于傳統的的資產管理方式相比,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最大 特色體現在整體性和全過程。在企業資產管理過程中,資產全壽命周 期管理不僅注重資產實物的管控,更加關注資產管理各環節的統籌協 調以及各部門間的溝通交流;在成本控制上,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也 不只是僅關注各單一環節的成本是否最小化,而是會將整個資產管理 過程納入考慮范圍,統籌謀劃如何將全過程發生的成本降為最低。
具體地,“全過程”理念是指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是以資產使用 的全過程作為管理對象,其著眼于設備的整個使用壽命周期,旨在通 過最大程度降低資產整個壽命周期內的費用,同時最大化資產的創造 價值,從而使企業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全過程包括了設備從采購、安 裝、使用、檢修、更換、報廢等一系列過程,既包括對資產的檢修運 維管理,也涵蓋了其他資產價值變動過程。
“整體性”理念則是強調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過程的統籌和統 一,它要求企業進行資產管理時應將各階段看成一個整體,統籌平衡, 而不是分散考慮每一個環節。只有圍繞資產的整體經濟效益,企業才 能實現資產全過程的最優化和一致性。
2.1.2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原理
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LCC)是從資產管理的 全過程中資源耗費為出發點,其核心就是對資產在全過程、全壽命周 期成本進行研究分析,在保證資產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資產效 能的前提下使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最優的一種管理理念。資產全壽命 周期成本管成本主要包括規劃設計、招標采購、檢修運維、報廢毀損 和設備退役等成本支出,其具體模型如下:
LCC=CI+CO+CM+CF+CD
式中:
LCC指資產的全壽命周期成本;
CI指投入成本,具體包括在項目規劃前期,發生的項目可研費 用、項目設計支出;招投環節發生的招標支出,設備及物資采購支出, 在建設過程中發生的建筑、安裝費用以及為使資產達到可利用狀態發 生的其他合理支出。投入成本是資產建造成本,在資產后續使用過程 中將會通過一定的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式逐期轉化為企業生產成本。
CO指運行成本,為保證資產的各項效能指標正常運轉,符合企
業生產經營要求,發生的合理的資產運行成本。
CM指維護成本,在資產的正常使用過程中,對資產進行的常規 性的、必要性的定期檢修,易耗品配件的更換等產生的費用支出。此 部分的支出是為保證資產設備的安全運轉,是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的 重要組成部分。
CF指故障成本,在資產的正常使用過程中,因不可控因素導致 設備發生故障,無法滿足正常生產運營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CD指廢棄成本,資產的運行年限達到設計的使用壽命后,企業 對其報廢處理發生的相關支出,可理解為處置收入扣除處置成本后的 凈額。這部分成本發生在資產設備停止使用后,與設備的安全運行并 無直接關系。
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該 理念在成本管理領域里的集中體現。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要領是以 實現全壽命周期成本最優為目標,在總支出和使用年限、安全性與可 靠性為約束條件,全面優化提升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提升資產整體 效能。在這個角度上講,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 中最核心、也是最關鍵的要素。
2.2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文獻綜述
2.2.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硏究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s Management,LCM)的 思想最早起源于瑞典,在1904年開始嘗試應用于鐵路行業的資產管 理。美國審計署在1933年首次正式提出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概念, 伴隨著統計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的發展,開始從美國軍事部門推 廣應用至民用企業和政府部門,并且在廣泛應用的基礎上開始走向國 際化。1970年,在國際設備工程學術會議上,英國人Dennis Parkes 以設備綜合工程學(Terotechnology )為主題發表一篇論文,正式向 大家闡述了設備綜合工程學(Terotechnology)的理論原理。可以說, 設備綜合工程學是LCM的奠基,將資產設備的全壽命周期費用的最 優化作為研究目的;作為一門綜合管理科學,注重資產設備的工程技 術、工程管理和造價的研究;我們通常講的實物流、信息流、價值流 最早產生于此。隨后1971年,日本基于歐洲發達國家管理理論的學 習,進行了本土化的應用實踐和探索,創新提出了全員生產維護(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理論,該理論的提出推動了資產全壽 命周期管理研究發展;TPM理論圍繞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尋找資 產設備整體費用支出最小化為目標,即資產設備的投入成本和檢修維 護成本綜合最小。相較英美等發達國家,我國研究LCM理論起步較 晩,1987年,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才成立設備壽命周期費用委員會, 開始致力于研究LCM,該理念后來在我國中國石油、國家電網等資 產密集型能源企業中得到了充分發展。目前,我國國家電網公司已對 LCM給出了 一個較為通用的含義,即LCM是指從企業發展戰略和整 體效益出發,通過實施全方位的組織、技術、管理等舉措,對資產全 壽命、全過程的費用支出進行管控,以期達到全壽命周期成本最優的 一種管理理念。LCM的關鍵點在于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資產管理決 策,使得在資產全壽命周期范圍內致力于經濟最優化(帥軍慶,2010)。
相比傳統的資產管理方法,LCM最大的特點在于LCM是將資產 整個壽命周期都納入了資產管理范圍,從而避免決策局限于某個時間 段或某個節點。因此,國內外學者也展開了關于LCM理論價值方面 的研究。楊凌輝等(2008)在華東電網變電站數字化進程中對資產全 壽命周期管理進行思考時,高度認可了 LCM理念在電網資產管理中 的應用,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對資源合理配置、資產保值增值的積極探 索。彭楚寧等(2015 )在研究中提出了他們的觀點,認為借助資產全 壽命周期管理管理理念,優化資產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管理標準等, 這樣才有助于實現企業資產的精益化管理。胡亦璽和張一泓(2016) 在探索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式時,研究指出LCM追求的目標是資 產全壽命周期內整體最優,而非局部或階段最優,認為其是一種先進 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郭端宏(2017 )在以Z省電網為例,探究電改下 電網企業資產管理方式與企業效益之間的關系時,通過有效資產規模 對資產收益率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發現電網輸配電收入與有效資產規 模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得出研究結論,加強資產全壽命周期管 理是電網企業提高效益的重要基礎。WilsonA等(2019)也研究指出 在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加強采購和退役管理才是促進企業固定 資產管理工作進行的一個重要途徑,且需要有效地控制固定資產管理 成本。Michael Herrera Galan(2019 )研究成果表明,提高固定資產 管理的價值需要對固定資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可以充分發揮固定 資產管理的價值,同時他還提出正確實施LCM,還需要分析資產管 理中存在的問題,對固定資產整體加強風險管控。另外,李剛(2020 ) 在闡述構建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評價模式的必要性時,指出當前 固定資產管控面臨著集團規模化發展、管控體系升級、管控能力提升 的現實需求,采用LCM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可以充分適應企業經營管 理的需要。綜上可以看出,目前理論界學者們都對LCM持有較為積 極的評價。
全壽命周期管理最重要的部分是全壽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目前相關學者也陸續展開了關于如何確定LCC的研 究。在全壽命周期階段劃分方面,Ogawa等(2003 )基于對資產全壽 命周期的分析,提出企業資產管理策略需要跟隨全壽命周期進行制 定,并將資產投入、設備購買和資產維護等環節納入了資產整個生命 周期。Ahmed( 2009 )在研究資產壽命周期時,認為資產的全過程是 一個有機銜接的整體,將資產全過程管理環節劃分為資產評估、資產 規劃、資產運作和資產實施四個階段。類似地,Dwayne Nielsen( 2013) 在其研究中把資產生命周期劃分為資產策略制定、資產規劃設計、資 產建設運營和資產績效評估四個階段。而我國學者在進行相關研究 時,對資產壽命周期劃分得更為詳細。薛建武和王維(2005 )依據資 產歸屬主體不同,將資產壽命周期劃分為建成壽命期和應用壽命期, 建成壽命期包括前期規劃、設計、建設;應用壽命期進包括使用、維 護、維修、改造、更新、報廢。王備(2007 )在研究中基于狀態的考 慮,將資產壽命周期劃分為資產采購、資產建筑安裝、資產運營、資 產更行和資產庫。另外,在全壽命周期成本的分類與構成方面,目前
也有多位學者對LCC的構成進行了定義。Puntel WR( 2004 )將電力 企業資產的LCC劃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其中固定成本指初始 投資成本和最終報廢處置回收成本,可變成本指使用期間發生大檢修 運維成本。李濤等(2008)在構建變電設備的壽命周期費用模型時, 將其設定為:Clcc = Cic + Coc + CMC + CFC + CDC,其中Cic為投入 成本,Coc為運行成本,Cmc為維護成本,Cdc為廢棄成本。帥軍慶 (2010)認為LCC可以表達為,LCC=購置成本+維持成本(擁有成 本),其中電力行業資產的維持成本進一步細化為運行成本、檢修維 護成本、故障成本和退役處置成本。楊娜等(2013)結合電網規劃工 作實踐,認為電力企業資產的LCC具體包括設備投資、運行維護成 本、處置成本、損耗成本、可靠性成本、土地機會成本和環保成本。
2.2.2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應用硏究
隨著LCM在企業資產的日常管理中逐漸得到全面、深入地開展, 大量學者也針對LCM的應用展開了相關研究。在應用領域方面,胡 亦璽等(2015 )研究發現,航空航天、軍工企業、鐵路基建、電網企 業等資產密集型企業是應用LCM方法的主要領域。另外,在實施效 果方面,滕樂天(2010)在以上海市電力公司為例,闡述其實施LCM 的管理經驗時表示,通過在資產管理中引入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以及 相應管理體系的構建和運用,公司實現了從職能管理、分級管理向流 程管理的轉變、進一步提高了資產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這對公司管理 水平的提升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有部分學者研究發現LCM 在實踐過程還存在著局限性,如李艷紅等(2014 )指出,在資產的管 理中普遍存在管理界面不清晰、資產數據質量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 等問題,導致資產管理決策缺少支撐,必須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資產 全壽命周期、多維度管理系統,實現企業的信息共享和數字化管理。 周頻和陶韋文(2019)研究發現,電網企業在實施LCM過程中存在 著管理不規范、管理流程相對不暢和資產管理模塊兼容程度不高三個 主要問題。沈衛魏等(2020 )也研究認為,實施LCM是需要各部門 打破傳統的分段式管理思路,從系統的、全局的角度管理資產,但在 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資產管理部門的管理目標不一致、管理流程不 健全、管理技術工具落后等原因,LCM的應用效果實際上大打折扣。 李宏濤等(2020 )在分析電力企業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時,也 表示企業信息系統的不完善,導致了企業無法按要求對資產實施細致 化管理,同時不同資產信息系統之間的兼容性不一致問題,也使得信 息無法順利傳輸,從而降低了 LCM的應用效果。
2.3電力企業多維精益管理文獻綜述
2.3.1多維精益管理內涵
企業借助多維度信息,能夠細化管理對象、優化管理流程,制定 更加合理的管理策略,有助于企業精益化管理提升。史帥杰和姜雪微 (2020)認為,多維精益管理通過建立靈活、可拓展的管理維度,能 夠極大地提升企業管理的顆粒度,幫助企業管理標準,拓展業財融合 的深度和廣度,進而推動管理變革提升和成本管理優化。王小鵬和陰 斯怡(2020)同樣也表示,多維精益管理可以幫助企業促進業務與財 務管理的融合,豐富了企業會計核算的對象,改變原有單一會計科目 的模式,變成了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的共生共享;多維精益管理要求 企業重塑業務流程,從價值創造的角度實現業財融合的全過程管控, 從而有利于整個價值鏈上精益管理水平的提升。
多維精益管理的運用需要強有力的信息管理系統的支撐,在構建 多維精益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對企業信息系統功能的迭代升級是一個 重要的組成部分。相比以往使用的系統,優化后的多維系統增加了許 多管理維度,能夠加強企業各信息系統間的交互能力。
2.3.2多維精益管理在電力行業中的應用
隨著多維管理理念的普及,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多維精 益管理在電力企業中的應用。曹芳等(2017 )在分享電網企業資產全 過程管理實踐典型經驗時表示,電網企業為適應電力體制改革變化, 提升資產精益化管理水平,建立了 “兩鏈融合,一體三化”資產全過 程管理模式,并提出了資產信息化提升的改進方法,主要是指在信息 創新方面建設資產信息多維展示分析及監控預警功能。設定資產信息 管理維度,并通過升級信息系統功能,管理維度固化至系統,實現資 產信息管理的線上化。搭建資產多維管理的應用場景,實現資產數據、 資產運行、監控預警以及資產管理活動分析的智能化、自動化和實時 化處理;在滿足內外部監管要求的同時,提升企業資產管理水平。
國家電網總會計師羅乾宜(2019 )認為,在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 下,國家電網公司為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深化管理會計的實 踐,搭建多維精益管理報告體系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撐。在具體內容方 面,他還強調了多維精益管理的三點內涵:一是搭建多維精益信息反 映體系,由會計科目與管理維度共同構成,其中管理維度細分為成本 監管類維度、業財信息類維度、信息規范類維度,實現價值信息的多 維記錄;二是建立一套業財共同遵循的多維精益管理規范,基于國網 部署的一級系統,貫通業財鏈路,實現業財多維信息記錄的有效溯源; 三是建立一套頻道化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圍繞公司發展目標、運營 效率、風險管控、資本布局等內容,出具管理會計報告。
孫月(2019 )認為,電力企業需要改變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加 快推進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發展,以更好的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求。 因此,這為國家電網實施多維精益化管理創造了必要條件。他指出, 電力企業要想實施多維精益化管理,必須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統與信息 共享平臺,為多維精益管理在電力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創造良 好的條件,從而促使電力企業不斷向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
2.4本章小結
通過梳理和閱讀研究文獻發現,目前理論界關于資產全壽命周期 管理的研究,大多數文獻還是以應用經驗總結為主。從研究內容上看, 國內外研究重點都主要集中在LCM的概念界定、理論價值、LCC的 確定和LCM應用效果等方面。關于LCM的概念,國內外學者對已 本質內涵的闡述和論證基本是一致的,都是指對資產全壽命周期發生 的費用進行控制,使得LCC最小的一種管理理念;關于LCM的理論 價值,大多數學者對LCM都持有較為積極的評價,認為相對傳統的 資產管理方法,LCM對資產的成本考慮更為全面,是一種更為先進
的管理方法;在LCC的確定方面,雖然不同觀點之間針對LCM的階 段劃分有詳略程度的區別,但并無實質性差異,本文將會采用電網企 業較為通用的LCC確定模型進行研究,即LCC=運行成本+檢修維護 成本+故障成本+退役處置成本。最后,在LCM的應用效果方面,雖 然有學者研究肯定了 LCM的實施效果,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在實際 應用過程中,有限的信息化水平會使得LCM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關于資產信息多維建設的相關研究,目前學者們的研究也 大多集中在理論研究,認為多維精益管理體系提倡的是一種多維度、 精益化的管理理念,且這種管理理念的實現需要高度依賴企業的信息 化水平。近年來,國網公司系統上下致力于推行精益化管理思想,在 公司管理的各個層面付諸精益化管理應用實踐,現有的實務研究大多 集中在電力行業。
本文考慮到LCM這一先進的管理理念的實現其實對企業資產信 息的數據提有較高的要求,而傳統的財務數據反映主要是單一維度, 數據精細化程度較低,無法滿足LCC的計算要求。因此,為了更充 分發揮LCM在企業資產管理中的價值,本文以電網企業資產為例, 創新性地將多維精益管理體系引入到LCM中來,擬通過更加精細化 的資產多維數據構建適用電網企業的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型 (Multidimensional life Cycle Cost, MLCC),從而推動電網企業資 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更加科學。本文的研究結果也將會一定程度上豐 富現有關于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和資產信息多維建設的研究。
第三章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現狀和問題分析
3.1N地市供電公司概況
N地市供電公司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屬的大型供電企業,公司 本部設14個職能部室和15個業務支撐與實施機構,下轄4個縣級供 電公司,服務全市11個區的470萬余戶電力客戶。公司現有35千伏 及以上變電站319座,1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超過4萬公里,2020 年,南京全社會用電量632.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4%。
N地市供電公司,圍繞“四新兩高”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思路,以 綜合能源高質量的城市能源互聯網為基礎,推動城市級新型電力系統 建設。在電改背景下,電網投資合理性和有效性收到越來越多限制, 難以滿足內外部要求,電網資產的運營效率較低導致資產創造價值水 平偏低,成本效益類指標處于劣勢。比較突出的是成本問題,電網資 產規模的擴大同步使得折舊費、資產檢修運維費持續居高不下,不利 于經營效益質量提高,需要深入推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提升資產 管理水平。
3.2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現狀
3.2.1 N地市供電公司固定資產的特點
基于電網企業特殊性質,N地市供電公司屬于資金密集型的重資 產企業,資產主要以實物資產為主,其屬性特征主要為:
(1)固定資產類型、種類多。根據國網公司最新修訂的《國家 電網有限公司固定資產目錄》,N地市供電公司的固定資產類型包括 輸電線路、變電設備、配電線路及設備、用電設備、通訊線路及設備、 自動化控制設備及儀器儀表、發電及供熱設備、水工機械設備、制造 及檢修維護設備、生產管理用工器具、運輸設備、輔助生產用設備及 器具、房屋、建筑物、土地產等15類,類型多、種類繁多復雜。
(2) 固定資產規模大,分布廣。由于供電企業供電業務的特殊 性,其電網建設非常廣,可以說是有用電需求的地方就有供電線路設 備,N地市供電公司的固定資產分部在全市各個角落,包括城市和農 村地區,例如全市1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超過4萬公里。截至2021 年末,N地市供電公司固定資產原值為582.56億元,固定資產凈值 為223.07億元,凈值占總資產比重達到84.24%,資產管理水平的高 低將直接決定電力企業經營效益質量。電力企業固定資產的規模大、 區域分布廣的特點給資產建設、維修及后期管理帶來較大困難。
(3) 固定資產變動大、維修頻繁。近年來,N地區經濟發展較 快,對應的電網投資規模加大;同時,電網資產建設需結合城市規劃、 城市綜合環境整治(桿線下地)等市政工程,資產的變動調整、快速 增加給的資產的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帶來挑戰。資產成新率較低,設 備運維頻繁,例如N電網投運年限超過15年的輸電設備規模逐年增 加,運行年限10年以上的輸電設備占比將達到40%以上,此類輸電 設備的消缺和運維量逐年大幅增加。
(4) 固定資產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供電企業負責全市企 業、居民等電力客戶的用電需求,承擔重要的社會責任;供電服務是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供電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影響社會經 濟、行業發展。為保證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對電力企業 網架、變電設備等進行定期的更新改造、檢修運維以及狀態的實時監 測;由于電網企業設備種類多、專業性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網 資產管理的難度。
3.2.2 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的特點
在國網公司統一的管理模式下,結合N地市供電公司的固定資 產特點,N地市供電公司的資產管理涉及的部門多、崗位多,管理機 構復雜;近年來,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持續提升資產標準化、精 益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具體體現在以下三 個方面:
(1)資產管理統一政策,分級管理。國網總部制定統一的固定 資產管理制度和固定資產目錄、統一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標準和要 求、統一的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政策;各網省公司及下屬單位更多的是 貫徹執行制度,健全本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組織體系,加強和規范固 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在國網公司的規章制度基礎上,可根據實際情況 制定實施細則。基層單位在資產的管理上缺少一定的靈活性。
(2)資產管理專業細分,業務協同。N地市供電公司按照建設、 運行、檢修、營銷、后勤等大專業劃分,在檢修下面又細分為變電運 維、變電檢修、輸電運檢、配電運檢、電纜運檢等子專業,進一步提 高資產專業化、標準化管理水平;在業務協同方面,財務部門承擔固 定資產的價值管理職能,有關業務部門根據部門職責分工承擔相關固 定資產的實物管理職能、保管職能;信息部門有關信息系統的協同應
用和緊密集成等工作。各專業的規范性、要求點不一樣,專業間容易 產生溝通壁壘,信息傳遞不及時。
(3)資產管理系統支撐,信息集成。國網總部公司建立統一的 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有關信息標準,以一體化企業級信息系統為技術 支撐,建立工程項目管理、資產實物管理與固定資產財務管理的業務 協同和信息集成;因分專管理模式,資產管理涉及ERP、PMS、OMS、 D5000等系統,例如僅生產專業應用的系統多達29個;系統多而復 雜,導致信息壁壘嚴重,資產數據質量不高,制約了資產管理。
3.3 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情況
自2014年以來,N地市供電公司貫徹落實國網公司、省公司的 統一部署,運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領先型”體系方法,按照前期 準備工作、建設實施、運行提升三步走的計劃有序推進落地實施,建 立了資產全壽命管理組織機構,體系常態化運行機制,以資產管理流 程為基礎,不斷強化全壽命周期各階段管理協同和信息共享,實現資 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3.3.1準備工作階段
2014年,為貫徹落實國網公司、省公司關于資產全壽命周期管 理體系建設推廣的決策部署,構建橫向協調、縱向貫通、目標統一、 運轉流暢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提升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水 平,成立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 組,貫徹落實省公司關于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和 工作要求,負責審查和批準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的戰略 目標、工作方案和實施策略,協調和決策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 系建設方面的重大事項。成立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小 組,負責組織開展體系建設工作,審查和批準工作計劃和重點舉措, 并從各業務部門抽調人員推進資產管理體系建設工作。
3.3.2體系建設階段
2015年,根據省公司資產管理體系常態運轉及體系“領先型” 試點創建的總體部署,N地市供電公司印發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 全面深化推廣工作方案。結合該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的組織架構、職 責分配和管理流程等實際情況,設計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明確 建設要求。根據資產全壽命周期涉及的部門和單位,明確職責管理界 面、業務管理流程關鍵點、規范標準、系統數據共享等,建立資產管 理體系常態運轉機制,推進全壽命管理體系落地,實現資產管理體系 在各基層單位全覆蓋。掌握資產管理體系文件,實現資產管理相關業 務在體系要求下順暢運轉。資產管理核心部門結合自身業務情況,開 展資產管理專題研究。通過省公司資產管理體系督導、審核,支撐省 公司資產管理體系“領先型”創建及評價驗收。
3.3.3體系運行階段
自體系建成以后,N地市供電公司全面深化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 體系應用,明確了各業務部門的職責和規范,每個職能部門對應多項 管理業務工作,如運檢部歸口管理電網設備運維檢修、全過程技術監 督、技改大修及電網實物資產;負責技改大修現場巡檢操作、維護檢 修、故障搶修、狀態檢測、分析評價、故障診斷和工程驗收等工作。
按照省公司統一部署,配合修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規定》《電 網實物資產管理規定》《電網資產實物“ID”管理辦法》及《資產全 壽命周期管理體系規范》等制度標準,規范管理流程,明確工作要求。
(1)規劃設計環節。健全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協同會商機制,按 照可研初設一體化管理要求,將技術原則和設計方案貫通各階段。在 可研階段,基于對設備運行參數、缺陷認定、輸變電工程典型設計等 因素分析,形成設備選型、設備退役處置綜合意見,規劃必要的購置 及退役處置資金。在項目設計階段,切實承接可研批復結果,保障設 備、設備退役處置選型意見落實,科學提高關鍵設備技術參數,加強 差異化設計,補強質量“短板”,做實施工圖設計,實現規劃設計階 段“選好設備”。
(2)物資采購環節。配合國網公司編制分級、分類技術規范書, 滿足差異化“好設備”需求。優化物資合同條款,合理增加設備最低 運行年限要求、運維保障條款等措施,加強對供應商服務履約的約束。 推動設備全壽命周期各業務環節設備質量信息統籌協調和融合反饋, 完善供應商評價規則。加強新增設備的監造、抽檢管理,完善關鍵點 見證和問題閉環整改等管控措施,理順抽檢結果應用渠道,采購技術 性能優越、通用互換性強的優質設備,實現物資采購階段“招好設備”
(3)工程建設環節。加強與物資、調度、設備等部門溝通協調, 充分考慮設備技術參數、試運行、投運驗收、反事故措施落實等工作 的時間需求,合理制定項目進度計劃。強化工程建設質量管控,對于 建設進度、設備安裝、調試等務必做到要求到位、執行到位,確保工 程“零缺陷”投運。工程項目具備驗收條件后,及時編制新增實物資 產設備驗收清冊,開展新增實物資產驗收、實物“ID”標簽檢查,并 到工程現場進行實物資產清點、核對,完善設備驗收清冊中設備相別、 運行編號等信息,記錄驗收結果,實現設備驗收清冊智能化維護,提 高設備驗收清冊準確性和資產同步成功率,實現“裝好設備”。
(4)運維檢修環節。加強設備日常運行維護,落實“五通一措” 等專業精益化管理要求,夯實設備基礎管理。運用移動巡檢、帶電檢 測等技術手段,精準管控設備狀態,提升運檢工作效率。運用信息化 技術,開展設備狀態分析和在線“體檢”,提升設備缺陷、隱患發現 與處置的效率和質量。分析發展、物資、運檢、調控等專業數據共享 需求,收集關鍵節點業務數據,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提升設備入網質 量,實現運檢階段“用好設備”。
(5)退役處置環節。建立設備退役計劃閉環管理機制,督導各 部門和單位提高退役計劃編制的準確性和執行的及時性。提升退役設 備技術鑒定管理水平,完善拆舊設備退役報廢流程,持續加強實物資 產精益化管理。
3.4 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存在的問題
3.4.1體制與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1)資產協同管理效率不高。N地市供電公司當前固定資產管
理模式是基于部分職能劃分的,具體表現為項目前期設計、項目招投 標、項目建設、投運驗收、檢修運維等,作業與實際管理部門并不是 相同的。各職能部門因管理職責不同,業務流程規范、標準要求不同, 導致部門間的管理相對獨立,橫向溝通協作的聯系不緊密。歸口管理 部門與業務支撐機構、基層單位的管理方式不統一,導致規范要求、 重點任務等相關工作無法實現高度銜接,使得資產管理成本增加。電 網企業更側重安全質量方面的考核,存在“本位”思想,主要體現在 短視行為,更關注部門利益,缺少全局性實業,容易忽略公司整體目 標。例如成本性項目、資本性項目混淆;招投標批次固定,項目投運 暫估增資時效性差、準確率低等,多數是由于缺乏統一的業務管理規 范。部門協同管控水平不高,導致資產管理目標無法實現完全統一。
(2)資產管理職責相對分散。在資產管理職責劃分中,除了財 務部是資產的價值管理部門,資產實物管理部門和保管部門根據業務 劃分而定。在實際管理中,資產實物管理部門將管理職責下放到全市 各個基地、各個班組,導致資產直接管理者、管理對象相對較多,為 固定資產管理帶來了不利影響,尤其是極易導致資產數據質量差、資 產管理信息壁壘嚴重、信息共享不到位;同時由于全局性、整體性管 理視野的不足,難以滿足資產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管理的要求。
3.4.2業務與財務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
(1)信息共享不及時。因其職責不同,資產價值管理部門、實 物管理部門、使用保管部門,按按照專業分工負責負責不同的資產管 理活動,具有獨立特性,且不同部門管理對象不同。例如實物管理部 門更關注設備安全性、技術參數是否達標、是否存在缺陷等;而財務 部門更傾向于資產投運、竣工決算、資產增資、資產折舊等事項,需 要協同業務部門做好帳卡物一致性。不同資產管理部門的信息交互機 制與路徑不健全,信息無法及時實現共享,導致資產管理缺少統一性、 資產數據信息共享不暢通等問題,無法滿足現實管理的要求。
(2)專業系統壁壘嚴重。在信息系統方面,電網企業最明顯的 特征是系統多,各專業均有各專業系統;近年來在以ERP系統、企 業中臺為支撐的前提下,資產管理的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進一步相互 集成,全壽命周期管理方法逐步應用到固定資產管理中。由于專業系 統眾多,且底層數據邏輯不統一,導致專業系統與SAP系統的集成 不徹底,在數據標準、集成規則、業務流程等方面仍然存在重復操作、 數據二次處理、標準不一致等問題。例如在工程到資產環節,涉及項 目設計平臺、基建管控系統、ERP、PMS、OMS、TMS、物資系統、 項目平臺等系統,在系統數據格式、規范標準、校驗規則等方面缺少 統一的工作標準與行為規范處理,物資-設備-資產對應不暢通,導致 數據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及準確性不足。因此,財務與業務在管理上 仍存在較高的專業壁壘,未做到同頻共振、融合統一。
3.4.3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問題
(1)投資效益意識相對薄弱。電網企業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長期以來,電網企業重安全、可靠性,忽視經濟性,投資更多的關注 點落在社會效益和電網效益上,而投入產出效益并未受到過多關注。 輸配電價改革背景下,電網企業收益受到嚴格監管,外部嚴峻的經濟 形勢讓公司經營雪上,而國資委考核標準愈加嚴格,對公司投入產出 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電網規劃尚未與地區經濟發展、全國電力 規劃、核價要求等形成有效的銜接;對核價明確的非核價范圍內的投 資缺乏有效監控。受傳統電網運營模式的影響,該公司在資產管理問 題上,對固定資產價值并沒有給出清晰說明。
(2)資產檢修運維成本相對較高。N地市供電公司普遍存在重 前期投入,忽視后期成本的現象,其每萬元電網資產維護費指標在省 內處于落后位置。輸配電成本監審制定了更加細致的監管規則,對成 本支出提出了更嚴、更細、更高的要求。當前,材料及修理費使用不 均衡,難以適應成本監審的要求;相關檢修運維成本預算的編制、分 配以及執行監控的過程中,無法有效與核價銜接,無法明確檢修運維 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3)資產運營風險管控有待提升。輸配電價改革背景下,電網 公司收益受到嚴格監管,外部嚴峻的經濟形勢讓公司經營雪上加霜, 而國資委考核標準愈加嚴格,對公司投入產出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政府監管方式及電價機制的改變,電網企業需要了解新電改對企 業資產管理的影響,依據外部環境適當調整優化發展方式。
3.5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闡述了N地市供電公司固定資產相關特征,資產全壽 命周期管理體系的建設過程,現有運行機制下的組織架構體系、業務 流程和組織保障等方面的特征,分析在業務融合、體制機制、管理理 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構建
4.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的優化
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體系框架的優化是以公司戰略目標為導 引,以資產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為中心,基于目前資產管理體系現 狀,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內外電力企業應用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實踐經 驗,綜合運用管理學思想、“PDCA”理念、多維精益管理理論和現 代信息通信技術方法,進一步完善資產管理體系,促進體系與業務的 深度融合,建立緊密銜接、有效協同的資產全壽命周期業務流程,將 運營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實現管理的整體效果最佳。
通過實地調查分析,確定建設目標,從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為導向, 充分識別PDCA各個環節的改進機會和方向,在資產管理規劃、業 務流程重塑、標準制度反面,資產管理協同,資產信息集成貫通與共 享等方面進行優化提升,全面提升資產精益化管理。依據資產管理體 系改進的理論基礎和應用實踐,提出管理體系改進優化參考思路。
(1)明確長期發展規劃。考慮到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現狀 及未來發展趨勢,制定管理體系優化建設的目標任務;結合電改要求 和應對成本監審思路,分析改革政策對電網企業的影響與電網企業應 對策略,在公司層面建立統一的資產管理目標,并基于資產管理“一 個目標”層層展開。
(2)開展資產管理對標。在國網系統內或省內地市供電公司間 開展資產管理對標,通過對標工作一方面精準定位公司管理的劣勢所 在,另一方面及時跟蹤資產管理的動態發展和優秀管理實踐,保證公
(3)融合多維精益管理等先進理念。深度運用精益管理的理念, 通過運用精益管理工具,搭建資產管理維度,優化資產管理流程,對 資產管理的全過程、全要素進行管控,實現業務端與財務端的價值趨 同和高度的信息融合;實現資產數據的準確采集、信息的及時共享、 管理策略的科學制定,為資產精益管理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4)運用新技術手段提升資產管理。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發展為 電力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物聯網、傳感器、RFID技術、機器 人等新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資產信息采集缺失、傳遞不暢、數據 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增強了資產管理各部門的溝通與協作,提高業務 協同質量和效率,幫助實現對資產及時且有效的管理,切實提高電力 生產、營銷及電網運維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5)實施資產管理流程績效監控。為實現資產管理的目標,實 施流程管理對資產管理的機制、標準、要求進行標準化。充分借鑒電 網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業績考核績效指標設定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從單位層面、部門層面和崗位層面建立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下的 流程績效監控體系,對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實施過程管控。con
4.2建設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
結合多維精益管理理念,建立資產管理維度,N地市供電公司構 建“管理策略+財務(數據)+信息化+標準化”四要素的資產多維全 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并采用全口徑成本模式,創新搭建資產多維 MLCC 模型(MLCC,即 Multidimensional Life Cycle Cost)„
目前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組織架構的現狀是各部門在資產 管理生命周期中“各管一段”,主要依靠縱向職能條塊化管理,缺乏 同一層級間橫向溝通,存在“部門墻”,導致橫向溝通效率較低,影 響電網企業資產管理的整體效率。遵循國網縱向垂直管理模式,依照 PDCA理念與思維,資產管理組織架構的優化,消除部門壁壘,提高 資產管理的效率。
(1) N地市組織結構優化調整:基于國網縱向垂直管理的管理 模式,建議市公司設立設備管理部,將原來市運檢部、原市調控中心 的設備監控職能、原市安監部中的質量管理職能劃入新成立的設備管 理部。具體變化包括:1)將市調控中心的監控班組調整至市設備管 理部,監控所有資產的狀態;2)設備質量管理負責監督檢查資產全 過程的質量;3)在狀態監測前提下,變電實行運檢一體化,不按運 維與檢修劃分,以區域設立班組,進行區域內的變電運維檢修工作。
(2) 所屬縣級公司組織結構優化調整:基于國網縱向垂直管理 的管理模式,建議縣級公司也設立設備管理部,將原縣運檢部、原縣 調控中心的設備監控職能劃入新成立的設備管理部。具體變化包括: 1)將原來縣運檢部、原縣調控中心的設備監控職能成立設備管理部, 在狀態監測的前提下,變電實行運檢一體化,不按運維與檢修劃分, 而是以區域設立班組,進行區域內的變電運維檢修工作;2)將原縣 調控中心的監控班組劃出成立單獨的縣監控班,歸屬縣設備管理部, 業務上向市設備監控職能匯報;3)安質部作為縣公司安全質量部門,
保留獨立性。安質部在設備質量相關的職能主要負責資產質量管理監 督檢查,業務上向市設備管理部下的設備質量管理匯報。
4.2.2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
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是以發展戰略為導向,集中體現 “全系統、全過程、全費用”管理主線,提升資產管理整體效果。資 產多維全壽命管理策略除資產全壽命周期業務協同策略外,還包括針 對資產運維、設計單位等資源管理策略,貫穿資產管理全過程的風險 管理策略,覆蓋資產全系統、全過程、全方位的標準化策略,以及融 合資產數據和信息系統的管理信息化策略。
(1)業務協同策略
業務協同策略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的核心,以資產全壽命 周期管理流程為載體,以資產全壽命周期整體最優為目標,通過資產 全壽命周期的規劃前期設計、招標采購、建筑安裝、檢修運維、更新 改造、設備退役、報廢業務流程優化、業務數據集成貫通、數據價值 挖掘應用,實現規劃、采購、基建、生產、財務等部門的跨業務協同。
a.規劃設計階段流程協同(規劃、設計)
1)建立多方銜接的電網投資決策系統。堅持科學投資、穩健投 資、精準投資,為統籌兼顧好需求能力和效率效益,建立多方銜接的 電網投資決策系統,包括最優投資規模、可行性研究、投資能力管理、 投資綜合考評等四個方面。以輸配電價機制下指標關聯關系為前提, 融合成本監審和內部資產管理提升的要求,以提高投資有效性為核 心,構建適應電力體制改革的投資能力測算模型。投資能力測算模型 模運用綜合計劃平衡優化,結合相關數據,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中心, 以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電量、線損率、投資、成本、有效資產及準許 收入作為邊界條件,測算投資能力,并與投資需求進行校核,通過敏 感性分析,明確各邊界條件對經營指標影響程度。
同時,為實現項目預算編制精準化,企業基于輸配電價核定規則 優化項目預算編制方案,實施銜接核價的項目預算編制方案將項目預 算編制、管理年度到整個監審周期(3年),從而保證成本項目年度 支出平穩。一是基于核價規定的費率上限、成本結構要求,企業設定 各項成本預算標準及管控預警閾值,夯實成本監審基礎,提高成本計 入有效成本比。二是以成本監審辦法為依據,做好成本費用的分類管 控;實現材料、修理費等費用在同一監管周期內總體發生均衡,并且 有計劃的提升監管周期內第一年的費用預算,平滑安排后續兩年費用 預算。三是完善費用增長與資產增長掛鉤機制,考慮三年新增固定資 產投資規劃,以三年為周期開展費用測算工作。四是深度應用電網生 產運營作業標準成本,要求上報的每個項目需求均要填報費用構成, 包括費用取費標準以及“料、工、費”組成。
2)建立"部門協同、業務聯動、信息共享”的協同聯動的設計 機制。企業建立"部門協同、業務聯動、信息共享”的協同聯動的設 計機制,實施項目可研、初設協同管理,前后銜接,提升可研設計深 度和質量。一是強化設計現場勘察,財務部、發展部、項目管理部門 和項目設計單位,協同開展前期現場勘察,實現應勘察必勘察、勘察 必有效,確保城市發展規劃、電網規劃、可研設計的一致性,降低設
計偏差。二是強化信息共享反饋機制,根據以往項目設計方案和項目 實施情況,按照分專業、分項目類型,形成“典型設計數據庫”,并 深度參與可行性研究技術方案論證,提高設計方案方案在實施階段的 可行性和可控性。三是強化物資價格聯動,依托智慧供應鏈,企業物 資部定期發布最新的物資指導價格,為預算編制提供準確、有效參考, 減少因市場價格變動導致預算價格與實際偏差較大的情況。四是強化 設計質量考評,對設計單位項目設計質量的考評結果作為后續招投標 環節等工作的評價依據。
借助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施“線上+線下”網絡化的項目審查 機制,從項目可研經濟性與財務合規性深入開展儲備項目審查,確保 儲備項目質量。一是采取“部門全覆蓋、專業交叉互評、設計單位到 實施班組全鏈條”的網絡化審查方式,并根據項目金額、重要性,采 取“專業內部評審+公司級評審”二級審核,提高審查效率。二是實 施項目智能審核。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建立項目歷史數據庫,廣泛收 集項目計劃、物料、人工、費用等信息,建立項目預算消耗模型。根 據新增項目預算類型,歸集近三年內類似項目的預算區間、技術參數、 物料標準、人工標準和項目上報金額、批復金額、實際結算金額,結 合當前物資系統內的現行價格,測算新增項目的工程量與預算需求合 理區間,為預算申請方案提供科學依據。三是銜接多維精益管理的要 求,對儲備項目的業務活動、電壓等級、資產類型、用戶類別以及資 金投向等重要信息實施標簽化管理,為企業精益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b.采購建設階段流程協同(采購、建設、轉資)
1) 提高招標效率與采購質量。財務部協同物資部實施招標規劃 策略,各專業在提報項目預算需求的同時,根據項目實施內容、物資 需求類型等,預排招標計劃。物資部根據年度招標計劃匹配各專業預 排的招標計劃,待項目預算需求核定下達后,直接納入正式的招標批 次,確保招標的時效性。從價值工程(VE)角度出發,聚焦設備自身 的效能,以提高產品的價值為目的,尋求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實現 設備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
2) 智能化管控工程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中,企業采取智能在 線化管控項目建設。智能監控主網項目現場。對于基建項目,實施“標 準化開工、標準化轉序、標準化驗收”三大節點管控;推廣安全“智 慧工地”建設,利用現場各類硬件與智能設備,實現對人員配置、整 體施工現場、重點部位關口、重點作業環節的實時化、直觀化遠程監 控。對于主網檢修運維項目,依托智能運檢管控系統,開展過程管控、 預警研判和指揮協調等業務,匯集設備故障信息、全過程跟蹤設備缺 陷,監視各類設備在線監測數據,掌握設備狀態、監督風險預警措施 落實情況、遠程督查現場作業規范和工作質量,管控重點工作的進展, 對重要變電站、重要通道進行輔助監視。
實時管控配網項目實施。依托供電服務指揮系統深化應用,融合 營銷業務應用、95598業務支持系統、用電信息采集、PMS、配電自動 化、OMS、電網調度控制等專業信息資源依托“三部一組”管理機制, 實現從變電、配電、用戶設備監測的全覆蓋;統一管控計劃停電、故 障停電、低壓停電等各類停電信息,提升項目工序合理性;全面推廣 搶修APP,通過智能派發、表號掃描、照片采集等功能,實時掌握搶 修進程、作業軌跡,在線審核評價工作質量,實現搶修全過程透明化。
實施預警控制策略。財務部協同項目管理部門針對項目建設關鍵 環節制定預警控制策略,結合里程碑計劃,從施工周期、停電時間、 計劃平衡、物資供應周期、承載量分析等因素綜合考量,統籌合理安 排施工計劃,合理預估項目的開工時間、物資到貨時間、竣工時間、 投運時間等關鍵時間節點和時間區間;對預估的時間節點和時間區間 進行監控,對于偏離較大的項目進行預警,發送預警通知單,優化調 整項目施工計劃,及時調整預算安排。
3)建立智慧共享決算系統,提升工程轉資質效。通過“四個一” 建設,實現工程成本智能歸集、各類費用智能分攤、資產價值智能生 成、竣工決算報表、決算審核報告智慧出具。
建立一套實物管理規則標準。從項目設計環節起,統一數據導入、 導出格式,嵌入“四碼”(WBS編碼、物料、設備和資產)對應關系, 固化物資-設備-資產對應規則,實現項目基建管控、項目設計平臺、 sap套裝軟件和項目結算編制平臺數據同源,實現工程全業務鏈數據 聯動和相互驗證。
建立一套價值管理規則標準。統一工程信息流、價值流、物資流 轉換語言,規范制定關鍵環節業務規范,明確WBS層級資產屬性、費 用性質、掛接標準、費用結算要求等,強化工程資金成本過程管控。
建立一套機器人全流程系統。通過物聯網、實物ID、移動終端、 財務機器人等技術,實現“立項設計、工程建設、投運驗收、工程結 算、決算轉資” 5個環節,“物資需求申報、項目概算導入、驗收盤 點同步設備臺帳、投運暫估增資、結算費用調整、竣工決算報表生成、 正式增資”7大業務場景的貫通,實現工程-資產全流程的智能化管 理,全面提升工程竣工決算質效。
建立一套業財協同共享工作機制。構建業財協同共享工作機制, 將工程概算、施工結算、設備信息等竣工決算編報要素一次輸入、全 程共享,實現工程竣工決算在線編報,發揮業財協同作用,全面提升 工程竣工決算質效。兩算結束后,項目管理部門及時清理ERP系統項 目信息,提交項目關閉申請,財務部門及時進行“項目關閉”。
c.運維檢修階段流程協同(運行、檢修、技改)
1) 強化運維費用管控
深度應用電網生產運營作業標準成本,優化運維檢修費用預算編 制方案,對各類支出實施更加精準的成本計量和分解控制,在保障安 全生產投入需求的基礎上,壓減低效無效支出。通過數據挖掘技術, 建立項目歷史數據庫,廣泛收集項目計劃、物料、人工、費用等信息, 建立運維檢修項目預算消耗模型。強化運維檢修預算審核,歸集近三 年內類似項目的預算區間、技術參數、物料標準、人工標準和項目上 報金額、批復金額、實際結算金額,結合當前物資系統內的現行價格, 測算新增項目的工程量與預算需求合理區間。
2) 智能化運維檢修過程管控
逐漸引入基于CBM的狀態監測和狀態檢修,通過CBM模式,制定 更有針對性、更及時的檢修策略。優化依托智能運檢管控系統,開展
過程管控、預警研判和指揮協調等業務,匯集設備故障信息、全過程 跟蹤設備缺陷,監視各類設備在線監測數據,掌握設備狀態、監督風 險預警措施落實情況、遠程督查現場作業規范和工作質量,管控重點 工作的進展,對重要變電站、重要通道進行輔助監視。
依托供電服務指揮系統深化應用,融合95598業務支持系統、 PMS.電網調度控制等專業信息資源,實現設備監測全覆蓋;統一管 控計劃停電信息,提升項目工序合理性;全面推廣搶修APP,通過智 能派發、表號掃描、照片采集等功能,實時掌握搶修進程、作業軌跡, 在線審核評價工作質量,實現搶修全過程透明化。
d.報廢處置階段流程協同(退役、報廢)
1)在資產退役環節,需要通過技術鑒定、退役計劃、退役審批、 拆除移交、再利用及信息維護等工作。項目管理部門提供擬退役電網 實物資產清單,聯合省電科院依據電網實物資產報廢技術評估導則, 開展現場技術鑒定工作。項目管理部門依據鑒定結果,在可研、初設 和拆除計劃中明確需保護性拆除的實物資產、保護性拆除方案以及相 關費用估算。
設備退出運行后,需要通過專業鑒定,對于沒用使用價值的設備 按照規定報廢程序進行處理;存在使用價值可再利用。退役資產再利 用包括工程再利用和留作備品兩種方式。基建、技改和其他工程項目 在項目可研中,根據退役資產技術鑒定報告,通過綜合技術經濟比較 和全壽命周期評價,原則上優先選用庫存可再利用退役資產。留作備 品時,作為電網備品備件的重要來源。
2)在資產報廢環節,實施報廢一鍵式處理。固定資產使用保管 部門與實物管理部門、財務部門核對后,填制固定資產報廢審批表, 報固定資產實物管理部門進行技術鑒定,履行內部審批程序后,報送 財務部門辦理固定資產清理手續。已報廢固定資產原則上應采用公開 競價、拍賣等方式出售,由使用保管單位(部門)交物資部門統一處 置。對于變壓器等價值大的設備,從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角度分析該 資產,收集預定使用年限、實際使用年限、報廢原因等資產數據信息, 不斷優化同類設備的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
(2) 資源管理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決策得以實施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強資產管理中的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工、運維人員等人力資源, 項目預算、資金支付等財務資源,電力數據、系統等信息和知識資源, UPFC功率模塊狀態評估方法與晶閘管旁路開關測試技術、智能配電 網運行仿真平臺等技術資源管理;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 電網規劃、工程設計的技術數據和經濟數據,設備監造、工程建設、 技改項目、設備巡視等管理信息,資產全壽命周期的運行信息、性能 監測數據、預試記錄、檢修記錄等技術信息。
(3) 風險管理策略
風險管理策略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目標實現的基礎保障,依托 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深入運用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 風險控制、監督改進等管理流程,貫穿規劃前期設計、投資建設、檢 修運維、退役、報廢處置的全過程。收集識別風險成因、風險事件和 風險源點,確定經營環境風險、設備安全風險、設備運檢風險、工票 管理風險等風險;并參照《國家電網安全規程》相關規定標準,從風 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風險影響程度兩個維度來設置風險評估標準,確 定風險等級。公司采用風險規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風險承擔、 風險補償等風險管理策略,并制定設備質量故障風險應對方案、電網 安全風險應對方案、重要輸電通道風險應對方案、廉政建設風險應對 方案等。公司定期對風險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考核, 及時對存在的缺陷實施改進,實現全面風險閉環管理。
(4)標準化管理策略
標準化策略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規范、高效運作的制度保 障;建立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標準體系,實現制度標準、技術標準和 工作標準全面覆蓋輸變電資產的規劃、設計、建設、采購、運維、技 改、退役的整個壽命階段,為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基 礎支撐。在標準化工作的總體框架下,定期對資產管理相關標準進行 評估;及時總結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各領域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 驗,進一步提升形成標準加以固化和推廣,充分發揮其對生產運行管 理的規范和指導作用,提高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的速度和范圍,促進資 產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5)信息化管理策略
信息化管理策略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運營體系高效運作的技 術保障。貫通業財信息鏈路,打破專業及系統間壁壘,實現業務數據、 財務數據的共享。業財主數據標準化,明確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標 準和接,實現財務與業務的有效溝通。業財系統集成,基于業財雙方 共同遵循的主數據標準、業務管理規則、信息傳遞規則,貫通項目管 理平臺系統、PMS系統、專業項目系統、業務申請平臺等,實現財務 與項目、人力、物資、設備信息等鏈路直接貫通,在財務端口產生的 數據信息要鏈接到業務端口,實現財務端口數據基于業務數據查詢調 用,有效集成各部門數據;各業務部門所生成的主數據及業務單據通 過成本中心、項目、作業工單、內部訂單自動歸集到財務系統,實現 會計核算自動化和對業務信息的全過程溯源。
4.2.3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財務能力要素
從財務價值創造角度,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是實現資產保值、增 值的有效手段,本質上最大化資產全過程的成本效益。以資產為載體, 運用“全系統、全過程、全成本”理念,逐步形成以全壽命管理理念 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實現會計成本向全壽命周期成本的轉變。
(1)以資產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
以資產管理為基礎,落實到資產全壽命周期的各階段,重點做好 資產價值管理和設備成本管理之間的聯動,即資產價值和設備實物統 一,資產與設備臺賬的聯動,設備維修成本與資產進行關聯,退役報 廢時與資產報廢賬務處理聯動。在ERP信息集成系統的基礎上,實現 “物資-設備-資產”的一致和聯動,建立生產管理財務信息利用機制。 在預算管理方面,貫徹執行全面預算管理,精準投資測算,科學投資 預算安排;在資金和稅收管理方面,成分利用有利稅收條件、資金流 安排,提高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收益;在電價管理等方面,增加
成本信息維度,助力成本核價。
(2)資產多維精益管理體系
深化多維精益管理變革在資產全壽命周管理中的應用,提升資產 管理精益化水平。設備全壽命周期縱向管理與多維精益各業務條線管 理的融合,建立統一的資本或成本性項目、電壓等級、資產類型等信 息維度,歸集設備臺賬、業務管理活動、資產價值、成本分攤等業財 數據,推進設備全壽命周期范圍內電網實物與價值數據有效銜接共 享,各業務環節自動銜接、深度融合;為資產管理賦能,促進資產管 理更加精細化、精益化、科學化。為此,融合多維精益管理理念,創 新搭建MLCC模型(詳見第五章)。
4.2.4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信息化要素
信息化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有效實施的重要支撐。利用現代信 息通信技術建立高度集成的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資 產全壽命周期中各環節信息的歸集、信息加工、信息傳遞、信息分宜 與利用,確保資產數據質量、信息數據有效性,提高資產管理工作的 效率和效益,為資產管理決策制定與實施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支撐。
(1)打造資產管理聯動數字化管理體系
從現場作業到總體管控,構建三級的應用及管控體系,實現與保 障數據信息系統支撐。一是通過移動作業終端,在運用移動終端過程 中,不斷強化APP的功能與擴大APP的應用情景與范圍,最終實現資 產全部狀態變化情況能夠實時現場錄入。二是在運行管理系統中,保 持或優化各條線原有業務運行管理系統,監控保障實物與資產的一致 性,確保帳卡物一致,業務流程與實物實際運行情況相符。三是在資 產管理平臺上,通過ERP-PMS的對應情況、資產結構分析與資產效益 評價等,從整體層面保障公司資產業務可控在控,建立資產總體情況 戰略分析系統,為公司經營決策提供支撐。逐步應用移動作業終端 APP、運行管理系統與資產管控平臺的結合,為資產管理體系提供數 據信息系統支撐。
(2)深化新技術在資產管理中的應用
由于電網企業資產種類繁多、價值巨大、變動頻率高、管理難度 大,加之復雜的內外部發展環境變化和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對電網企業 的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資產管理方式已不能滿足電網 企業管理需求,基于物聯網的資產管理技術和方案需要不斷深化應 用。拓展各種物聯網技術在資產管理的應用,通過融合RFID、移動 設備、機器人、無人機、視頻監測、智能電表等感知、移動通信、互 聯網、自動化和智能控制技術,從而對整個網絡內的資產進行實時管 理和控制,推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智能化,提高資產效能,保障電 網運行的安全性性與可靠性,降低資產管理成本。
4.2.5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標準化要素
標準化要素是保證資產管理目標明確、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流程 高效運轉的基礎。建立與資產全壽命管理工作相配套的資產全壽命周 期標準體系作為基礎支撐。
(1)資產管理規范標準化
資產管理標準體系以指導和規范資產設備從規劃設計至報廢處 置整個壽命周期各階段業務工作為目標,從技術、管理、工作/操作 等各個層面對資產設備綜合管理提供支撐,涵蓋各類標準、規定、制 度。例如制定并滾動修編《資產全壽命周期實施方案》《資產管理操 作細則》、《自動竣工決算-業務流程說明》、《自動竣工決算-物資 掛接規范》、《設備驗收清冊規范說明》、《項目驗收環節職責說明》、 《配網工程標準WBS費用掛接模板》等系列工作標準。
(2)資產基礎數據標準化
資產基礎數據標準化是資產管理的支撐基石與重要保障。在資產 管理過程中,清晰定義資產臺帳標準、資產組定義標準、資產編碼對 應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等,實現資產基礎數據標準化管理,清晰規劃 數據編碼,編制形成相對統一的資產及相關設備編碼的規則,統一執 行通過提高設備及管理智能化程度保證實物資產狀態與賬面資產狀 態的高度實時一致,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設備的自動狀態檢測、自動狀 態調整與實時回傳數據的智能化功能,實時更新資產狀況與運維檢修 實施情況,更新系統內資產狀態信息,保持高度一致性。
第五章N地市供電公司設備級資產MLCC分析
5.1資產多維精益管理體系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主動實施多維精益管理變革,構建以“會 計科目+管理維度”為核心的多維精益管理體系,從多個維度挖掘業 務價值信息,為企業級精益化管理提供基礎支撐。在資產管理方面, N地市供電公司拓展多維精益管理在資產管理中的應用,建立成本監 管核心維度,業務信息載體維度,信息規范管理三個管理維度;對資 產檢修運維成本在業務活動、電壓等級、項目類型、成本大類等管理 維度進行細化反映,結合作業標準成本法進行分析,優化檢修運維成 本作業策略,推動資產全壽命周期精益管理。
表5-1:資產管理維度一覽表
序號 監管核心維度 序號 業財信息載體維度 序號 信息規范管理維度
1 業務活動 1 成本中心 1 產品服務
2 電壓等級 2 項目類型/WBS 2 電能類型
3 資產類型 3 工單/內部訂單 3 成本大類
4 用戶類別 4 供應商 4 往來款項性質
5 客戶 5 人工福利薪酬
6 采購訂單 6 費用明細
7 銀行賬戶 7 融資類型
8 內部往來單位 8 融資來源
9 融資合同及票據 9 稅率
10 付款訂單 10 稅項
11 現金流代碼
5.1.1成本監管核心維度
國資委要求電網企業按照資產類型、電壓等級進行核算成本;為 主動適應內外部監管和管理需求,建設業務活動、電壓等級、資產類 型、用戶類別4類監管核心維度。
業務活動包括檢修、運行、營銷、運營支持和企業管理共5個大
類。其中,檢修活動細分為輸電運檢、變電運維、變電檢修、配電運 檢、通信設備運檢、運檢綜合管理6個細類;營銷活動細分為電能計 量、供電服務、智能用電、用電營業、市場與能效、營銷綜合管理6 個細類。運行活動為電網調度運行、設備監控、系統運行、調度計劃、 繼電保護、自動化、水電及新能源等。企業運營支持活動為面向專業 職能部門,具體包括電網規劃、物資管理、信息化運維、科技研發、 非生產性資產運維等。企業管理活動面向管理職能部門,具體包括辦 公室、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黨委黨建、后勤保障、工會、審計 監察等。不同的業務活動代表著不同的業務特性和成本驅動因素。
電壓等級按照電網基建項目、生產技改、輔助技改、生產大修、 專項運維成本項目發生的支出按照項目的電壓等級確認資本性支出 和成本性支出的電壓等級。非項目化管理的檢修運維支出,根據作業 工單內設備所屬線站的功能位置的電壓等級確認成本性開支的電壓 等級屬性。包括 ± 500kV、500kV、220kV (330kV)、110kV (66kV)、 35kV、10kV、不滿1kV;電壓等級維度用于運檢成本及營銷收入的精 益化管理,在滿足公司對營銷收入的多維精益管理與核算需要的同 時,滿足輸配電價改革分電壓等級開展成本核算的最核心要求。
資產類型維度記錄修業務活動所對應的設備資產類型,劃分為架 空輸電線路、電纜輸電線路、變電資產、配電線路及設備、通信線路 及設備、混合線路和其他7類,載體包括生產大修項目、運檢專項成 本項目、檢修工單,資產類型維度提供了資產成本的準確構成及變化 趨勢,有助于企業制定更加科學的運維檢修策略。
用戶類別維度根據國家電價監審規則和營銷專業管理規范,一級 分類8項,二級分類17項,載體包括營財集成、營銷項目、營銷專 項成本項目、營銷檢修工單、營銷內部訂單。其中成本側科目使用枚 舉值包括大工業用電、居民生活用電、農業生產用電、一般工商業和 混合用戶。售電收入側科目使用枚舉值包括大工業用電、居民生活用 電、農業生產用電、一般工商業、躉售、抽水蓄能和其他用電等。
5.1.2業財信息載體維度
業務信息載體維度作為信息融合載體,為信息系統內標準的主數 據、業務數據,包括成本中心、項目類型/WBS.工單/內部訂單、供 應商、客戶、采購訂單、銀行賬戶、內部往來單位、融資合同及票據、 付款訂單10類維度,支撐業務信息的溯源分析和4類監管核心維度 的信息獲取,實現業務信息自動反映、全過程閉環。
成本中心是成本歸集的重要載體,是成本管理的最小組織單元, 其信息直接記錄在會計憑證內。項目類型按項目專業特性及項目主要 工作內容劃分;WBS元素是項目管理中項目的工作分解結構,是項目 細分的結果。工單是電網運維檢修類業務信息的載體,在物資發貨環 節或服務確認或發票校驗節點自動獲取物料消耗、人工費用等成本信 息。工單作為非項目類檢修業務信息的載體,是“業務活動”、“資 產類型”、“電壓等級”三個維度信息的業務來源。內部訂單作為項 目前期費、專項費用、員工報銷等業務信息的載體,是“業務活動”、 “用戶類別”維度信息的業務來源。采購訂單是價值信息鏈路的重要 載體。通過采購訂單記錄物資或服務采購的核心信息、成本中心或項
目WBS或工單、供應商、合同信息等內容。供應商、客戶、銀行賬戶 信息直接記錄在會計憑證內。付款訂單是前端部門依據合同、采購訂 單等信息創建,用于承載業務信息、預算信息和付款申請信息的載體。
在電網企業,檢修運維成本是輸配電成本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 以項目和工單為載體的檢修運維業財鏈路,實現各類檢修運維費用歸 集分攤和多維度反映,逐步推進工單管理水平,實現按工單內記錄的 實際資源消耗量進行成本核算,有效支撐運檢專業部門的成本開支信 息查詢和分析需求,為運檢標準成本修訂、運檢策略優化和電網資產 全壽命周期精益管理推進提供數據支撐。
5.1.3信息規范管理維度
信息規范管理維度通過會計科目與管理維度匹配關系設計,有效 兼顧法定披露的穩定性和內部管理的靈活性要求,合理切分會計核算 與業務管理的關注重點,會計科目與法定報表銜接一致,管理維度與 業務管理緊密契合。此類維度統一各類載體(主數據、業務數據、業 務單據)中相關業務信息的技術標準,建立會計憑證與業務單據的數 據聯系,支撐日常精益核算和業務信息的溯源分析。主要包括成本大 類、產品服務、電能類型、費用明細、往來款項性質、人工福利薪酬、 融資類型、融資來源、稅項、稅率、現金流量碼11個維度。
成本大類維度用于記錄公司成本的業務類型,反映公司發生成本 的業態屬性。費用明細維度用于記錄公司內部各種成本與費用的類 型。產品服務維度用于記錄公司經營業務中提供/購買的產品和服務 的具體分類。電能類型維度用于記錄購入電能的類型。往來款項性質 維度用于記錄往來款項的業務屬性。人工福利薪酬維度用于記錄各類 人工福利費明細類型與特殊的人工開支類型。融資類型、融資來源、 稅項、稅率、現金流量碼等屬于輔助類型。
以生產成本-外包檢修費為例,搭建管理維度后,可以承載更多 的管理信息;除金額外,以工單、內部訂單、資產類型、組織機構、 業務電壓等級、業務活動、成本大類、費用明細等多個維度反映業務 價值信息,實現業務信息的追根溯源,業務精準反映,提高成本管理 的針對性。
表5-2:生產成本-外包檢修費維度示例
科目 名稱 內部 訂單 工單 資產 類型 組織 機構 電壓 等級 業務 活動 成本 大類 費用 明細 借/貸 金額
生產成 本-外包 檢修費 xxx號 xxx 工單 變電設備、電 纜輸電線路、 架空輸電線 路、配電線路 及設備、通信 線路及設備、 其他等 變電運維室、 變電檢修室、 輸電運檢室、 配電運價室、 電纜運檢室 等 ±500kV、
500kV、
220kV (330kV)、 110kV (66kV)、
35kV、
10kV、 不滿1kV 輸電運檢、變電運 維、變電檢修、配 電運檢、通信設備 運檢、電能計量、 供電服務、智能用 電、用電營業、市 場與能效等 非農村電 網維護、農 村電網維 護費 日常檢 修、生產 大修等
5.2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
5.2.1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模型
融合多維精益管理體系,結合N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特點及資產
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在通用LCC方法基礎上,采用“全口徑成本”
核算模式,構建適用電網企業的MLCC( LCC,即Multidimensional Life
Cycle Cost)方法。“全口徑成本”拓展了資產運維成本和檢修成本 核算范圍,不僅包括通用LCC下的運維、檢修成本,還包括管理費 用、人工成本(企業員工,非外包),更加全面、準確的反映資產全 壽命周期成本。
(1)全口徑成本
全口徑成本具體分為項目成本、非項目成本、人工成本。
項目成本指通過項目化管理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N地市供電公 司的項目成本包括電網一次大修項目、二次系統大修項目、其他生產 性大修項目、輔助生產性大修項目、電網檢修專項、電網運維專項、 配網專項成本、后勤專項、發展專項、營銷專項、科技信息專項、安 全生產專項等項目成本。對應會計核算科目一般為生產成本-自營材 料費、生產成本-外包材料費、生產成本-外包檢修費。
非項目成本主要指其他運營費用,通常為電網企業管理活動發生 的成本,主要包括辦公費、會議費、水電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 電力設施保護費、勞動保護費、安全費、設備檢測費、研究開發費、 環評費、業務招待費、公務用車輛使用費、綠化費、中介費、清潔衛 生費、管理用房屋維修費等。
人工成本主要指企業支付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等。
以N地市供電公司2021年12月的檢修活動成本情況為例,按照 業務活動、電壓等級及資產類型,分別統計各項業務活動支出,除折 舊外的生產成本按照直接歸集和分攤歸集的方式統計,并細分為“料、
工、費
表5-3:檢修活動成本情況匯總表(月)
業務活動描述 電壓等級 資產類型 費用構成(單位:萬元)
料 工 費 合計
檢修-輸電運檢 500KV 架空輸電線路 0. 00 0. 00 119. 76 119. 76
220kV (330kV) 架空輸電線路 99. 20 886. 09 3, 891.56 4,876.85
220kV (330kV) 電纜輸電線路 371. 11 311. 17 1,441.79 2, 124.08
110kV (66kV) 架空輸電線路 16. 25 322. 09 220. 78 559. 12
110kV (66kV) 電纜輸電線路 82. 73 113. 11 141. 95 337. 79
35kV 架空輸電線路 42. 79 29. 90 617. 50 690. 20
35kV 電纜輸電線路 12. 38 10. 50 81.90 104. 78
檢修-變電運維 ±500kV 變電設備 0. 00 0. 14 0. 01 0. 16
500KV 變電設備 0.44 40. 56 3. 29 44. 29
220kV(330kV) 變電設備 395. 26 3, 024.47 3,271.64 6, 691.37
110kV(66kV) 變電設備 90. 71 2, 187. 75 506. 04 2, 784. 50
35kV 變電設備 2. 83 259. 87 103. 77 366.48
10kV 變電設備 10. 91 2. 17 280. 11 293. 19
不滿1kV 變電設備 4. 06 125.38 68.21 197. 64
檢修-變電檢修 ±500kV 變電設備 0. 00 0. 09 0. 00 0. 09
500KV 變電設備 0. 00 24. 32 0. 16 24.49
220kV(330kV) 變電設備 93. 82 1,813.64 802. 62 2, 710.08
110kV(66kV) 變電設備 97. 05 1,311.90 404. 23 1, 813. 17
35kV 變電設備 23. 33 155.83 47.87 227. 04
10kV 變電設備 124. 50 1. 30 194. 46 320. 27
不滿1kV 變電設備 0. 00 75. 18 0. 50 75. 69
檢修-配電運檢 10kV 配電線路及設
X-/ 1, 387. 77 2, 621.97 13,477. 20 17, 486. 94
不滿1kV 配電線路及設
X-/ 174. 02 685.41 6, 064. 35 6, 923. 77
檢修-通信設備 運檢 電壓等級不適 用 通信線路及設 備 239. 57 516. 76 2, 158.24 2,914.56
檢修-運檢綜合 管理 電壓等級不適
用 資產類型不適 用 6. 76 1,048.91 4, 485. 14 5, 540.81
業務活動描述 電壓等級 資產類型 費用構成(單位:萬元)
料 工 費 合計
合計 3,275.49 15,568.52 38,383.08 57,227. 10
(2 )設備級資產MLCC模型
設備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為設備從生產至報廢的全生命成本,主 要包括以下5個成本項:初始投資成本(CI)、運維成本(CO)、檢修 成本(CM)、故障處置成本(CF)、退役處置成本(CD)。具體公式如下:
MLCC=CI+CO+CM+CF+CD
初始投資成本(CI):包括設備購置費、建筑安裝費、其他費用 等項目初期投入成本,不含拆除工程費。初始投資成本是一次性投入, 只有在設備新建、擴建或改造時才會發生,并在設備的預計使用期內 逐年分攤至使用期末,年均初始投資成本呈下降趨勢。
運維成本(CO):包括巡視操作、日常維護等設備日常運行的成本, 設備能耗、檢修配合,以及管理費用、自有人員人工成本等。細分為 日常運行維護費和設備能耗費,其中設備能耗費不參與MLCC計算。
檢修成本(CM):包括綜合檢修、隱患缺陷治理、檢測、專業巡 視等修理成本以及管理費用、自有人員人工成本。
故障處置成本(CF):故障后的搶修費、損失電量、對外停電賠償、 設備性能下降、社會影響、輿情應對等成本。細分為故障搶修費、停 電損失費、重要用戶賠償、設備性能及壽命損失、間接損失,其中設 備性能及壽命損失、間接損失不參與MLCC計算。運維成本、檢修 成本和故障處置成本屬于過程成本,隨著設備使用時間的增加而增 長,而且設備老化越來越嚴重,隱患故障發生頻率逐漸增長,過程成
本的上升速度將會越來越快,直至設備報廢。
退役處置成本(CD):包括拆除成本、處置收入等退役階段所產生 的成本,細分為拆除成本和處置收入。報廢成本與前面4類成本不同 之處在于,其在設備運行期不發生,只有設備退役時才會發生。
表5-4: MLCC子項成本參與MLCC計算情況統計表
序號 成本子項 內容 是否參與 計算 原因
1 初始投資(CI) 包括設備購置費、建筑安裝 費、其他費用等項目初期投 入成本。 是
2 運維成 本(CO) 日常運行 維護費 包括巡視操作、日常維護成 本等設備日常運行的成本。 是
3 設備能耗 費 變壓器能耗、輸電線路損耗。 不參與 1.增容工程不屬于生產技改范 疇,改造后同容量的變壓器, 損耗差距較小。
2.輸電技改工程通常是分段改 造,不會擴大整條線路的口徑, 對整條線路損耗影響較小。
3.計算損耗需要設備的具體參 數,可研階段無法準確界定, 待后期可研深度達標后,考慮 加入能耗計算。
4 檢修成本(CM) 包括綜合檢修、隱患缺陷治 理、檢測等修理成本。 是
5 故障處 置成本
(CF) 故障搶修 費 設備故障后的搶修費用。 是
6 停電損失 費 對外停電損失的電量收益。 是
7 重要用戶 賠償 故障導致對重要用戶停電時 或電壓質量下降時,依據供 用電合同而支付的賠償。 是
8 設備性能 及壽命損
失 設備故障后導致性能下降、 壽命損失等成本。 不參與 目前還沒有公認的量化模型來 準確計算性能和壽命損失,待 模型成熟后再增加。
9 間接損失 故障停電導致電網風險上升 產生的預警、應對措施,及 輿情、品牌影響和指標下降 等費用。 不參與 目前還沒有公認的量化模型來 準確計算間接損失,待模型成 熟后再增加。
序號 成本子項 內容 是否參與 計算 原因
10 報廢成 本(CD) 拆除成本 設備報廢時發生的拆除、運 輸等成本 是
11 處置收入 設備處置后的回收收入,以 負值計入成本。 是
5.2.2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計算
MLCC的五個組成部分中,初始投資成本依據電網技改工程或電 網檢修工程預算定額編制,故障處置成本依據作業定額測算法,報廢 成本依據電網拆除工程預算定額編制,這三部分成本的計量核算相對 固定。MLCC計算的重點在運維成本和檢修成本,這兩部分成本是輸 配電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成本管控的核心內容。在資產多維管 理體系下,N地市供電公司針對不同的成本類型,采用“直接歸集法” 或以電網拓撲潮流為基礎的“兩步歸集法”(初始歸集+傳導歸集), 歸集至每一臺設備。
(1) 直接歸集法
直接歸集法用于與電網拓撲不相關的成本,包括營銷活動成本、
運營支持成本、管理活動成本。針對不同的成本內容,基于成本中心、
業務活動屬性、資產類型等信息,直接或歸集到設備。例如如對于電
能計量、供電服務、用電營業類成本,可按用戶數量占比進行分攤。
(2) 兩步歸集法 兩步歸集法主要用于與電網拓撲相關的成本,包括檢修運維成
本、檢修運維班組成本、折舊成本,采用兩步歸集法。第一步為初始 歸集,即根據業務活動、項目三級分類等信息,將各類生產成本初始 歸集分配到各級輸電線路、變電站、配電線路、配變上;第二步為傳 導歸集,依托電網動態拓撲,選擇合理的分攤動因,將初始歸集的成 本逐級向下傳導分攤直至具體設備。
人工成本初始歸集。成本中心為輸、變、配運檢班組,通過PMS 系統設備臺賬,將人工成本其歸集至對應管理班組所管轄的設備上; 除此之外,基于業務活動屬性和設定的分攤動因,將人工成本其歸集 分攤到本單位的設備中。
項目化成本初始歸集。綜合計劃類項目可在項目儲備庫中找到項 目所關聯的PMS臺賬,將對應的項目成本歸集到對應的設備上。非 綜合計劃類成本項目,不納入PMS儲備庫管理,其中購置類項目, 按領料的單位的業務活動分攤到對應的設備上;非PMS儲備庫/非購 置類項目,根據項目的三級分類來進行歸集,掛接工單的,可以將結 算的成本直接歸集到設備,未掛接工單的,按照合理因子分攤。
非項目化成本初始歸集,例如通過報銷平臺報銷的差旅費用、辦 公費、綠化費、物業管理費等,根據憑證上的成本中心對應的業務活 動進行判斷,輸電、變電、配電類的成本中心,可以進行直接歸集; 其余成本根據業務活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攤到對應的設備上。
傳導歸集就是在完成初始歸集后,相關成本都歸集到了各層級變 電站、輸電線路、配電線路、配變以上,將這些成本初始歸集的載體 稱作“節點”。在此基礎上,將各節點所歸集的成本根據電網潮流拓 撲架構,向下游線站進行逐級傳導。成本的傳導歸集分為五個主要步 驟。①將輸電線路成本傳導至變電站。根據電網的主網拓撲,將輸電 線路上歸集的各類成本傳給直接下級各變電站。②變電站成本的逐層 傳導。將變電站的成本逐級傳導至下級或同級其他變電站,直到末級 變電站上。③配電線路成本傳導到配變。根據中壓線路的拓撲關系, 將配電線路上的成本傳導到下級配變上。④末級變電站成本傳導到配 變(臺區)。根據主配網的拓撲關系,將末級變電站上的成本傳導到 下級的配變上。⑤配變(臺區)成本傳導到底層設備上。在該步驟的 運用中,根據設備的具體類型,選擇傳導歸集的層級。
以N地市供電公司2021年12月的220KV變電站檢修運維成本
歸集為例,更加全面的體現了變電站檢修運維支出;從歸集結果可以
看出,同電壓等級(220KV)不同變電站的檢修運維支出存在較大差
異,最高的雄州變電站全年檢修運維支出達到865. 39萬元,最低的
寧北變電站全年檢修運維支出僅有83.21萬元。經分析得知,雄州變
電站屬于常規變電站,近年來江北新區六合區建設,雄州變除正常運
轉外,負責承接臨時搭接、負荷轉移等事項,發生較多的檢修運維支
出;寧北變電站屬于開關站,沒有主變等設備,維修費用發生較少。
表5-5: 220KV變電站檢修運維成本歸集結果
設備名稱 電壓等級 人工成本 項目成本 非項目成本 合計
龍山變電站 220kV 58. 15 57.66 19.24 135.05
寧北變電站 220kV 36. 33 38.63 8.26 83.21
燕子磯變電站 220kV 50.12 50.45 15.09 115.66
鐵北變電站 220kV 41. 66 42.94 10.75 95.36
大定坊變電站 220kV 40. 56 42.02 10.22 92.81
青龍山變電站 220kV 81.52 78.48 31.26 191.26
古柏變電站 220kV 43.26 44.51 11.66 99.43
堯新變電站 220kV 46. 99 47.70 13.49 108.18
莫愁湖變電站 220kV 76. 33 73.35 28.30 177.98
曉莊變電站 220kV 52.03 54.05 24.23 130.31
盤城變電站 220kV 45.15 47.87 22.27 115.29
東大變電站 220kV 56.52 56.91 25.55 138.98
設備名稱 電壓等級 人工成本 項目成本 非項目成本 合計
桃花變電站 220kV 55. 80 57.32 32.53 145.66
堯化門變電站 220kV 51. 10 55.06 44.67 150.83
東陽變電站 220kV 46. 02 49.12 20.38 115.53
六合變電站 220kV 53. 41 54.32 19.00 126.73
高旺變電站 220kV 45.66 48.69 25.15 119.50
經港變電站 220kV 40. 47 47.14 27.78 115.38
殷巷變電站 220kV 57. 49 58.17 23.92 139.58
溧水變電站 220kV 53.04 53.74 23.25 130.03
淳東變電站 220kV 102.97 81.15 132.12 316.24
山江變電站 220kV 272.62 72.09 246.71 591.42
城南河變電站 220kV 250.70 80.03 256.46 587.19
橋林變電站 220kV 62.22 55.49 88.26 205.97
雨花變電站 220kV 193.94 95.19 115.00 404.14
雄州變電站 220kV 498.72 76.27 290.40 865.39
光華變電站 220kV 121.34 76.76 71.24 269.34
后巷變電站 220kV 100.33 64.25 60.44 225.02
寧海路變電站 220kV 91.81 84.80 51.57 228.18
玉帶變電站 220kV 62.11 50.51 66.11 178.73
漢河變電站 220kV 155.49 74.75 198.72 428.96
槽坊變電站 220kV 76.58 85.28 229.27 391.13
黃巷變電站 220kV 76.75 64.19 162.87 303.80
沿泰變電站 220kV 210.79 78.35 199.43 488.58
大行宮變電站 220kV 92.70 72.28 84.02 249.01
安品街變電站 220kV 107.33 80.16 80.33 267.82
鐘山變電站 220kV 118.46 67.13 87.54 273.13
仙鶴變電站 220kV 127.86 82.50 100.31 310.68
中央門變電站 220kV 63.64 56.61 59.01 179.26
碼頭變電站 220kV 111.82 82.37 82.63 276.83
西渡變電站 220kV 153.93 61.35 71.97 287.25
聚寶變電站 220kV 113.31 77.73 62.19 253.23
下關變電站 220kV 90.07 65.79 77.91 233.77
板橋變電站 220kV 66.78 52.86 40.29 159.93
雙閘變電站 220kV 145.38 77.10 112.58 335.07
大勝關變電站 220kV 342.08 75.93 97.10 515.11
富城變電站 220kV 107.51 70.49 77.28 255.28
牧龍變電站 220kV 117.78 71.66 118.07 307.51
濱南變電站 220kV 107.88 67.53 62.32 237.73
尚家變電站 220kV 62.56 53.78 31.28 147.61
設備名稱 電壓等級 人工成本 項目成本 非項目成本 合計
嘉慶變電站 220kV 135. 70 80.33 85.74 301.77
高橋變電站 220kV 417. 49 86.91 234.19 738.59
蘇莊變電站 220kV 138. 22 67.76 130.56 336.53
華科變電站 220kV 141. 80 76.18 136.35 354.33
南站變電站 220kV 143.82 84.74 133.71 362.28
漁歌變電站 220kV 61. 90 54.78 69.13 185.81
九龍變電站 220kV 298.73 95.28 246.22 640.23
淳西變電站 220kV 65.45 55.88 92.20 213.53
紅花變電站 220kV 118.63 70.62 145.38 334.63
5.2.3典型設備級資產MLCC構成與分解
N地市供電公司的主要設備為電氣類設備,包括開關類設備(斷 路器、隔離開關、接地開關等)、變壓器類設備、電纜類設備,將其 列為典型設備級資產。根據招標采購、運行維護、退役報廢管理的實 際情況,搭建典型設備級資產的MLCC。
(1)開關類設備MLCC
投資成本CI:主要包括設備采購費用、安裝調試費和其他相關 費用。設備采購費用包括設備費用、備品備件、輔助耗材、設備運輸 費用等;安裝調試費包括設備在投入使用前發生的設備安裝、設備調 試發生的費用;其他費用包括培訓費用、備使用前的檢驗檢測、必要 的試驗費和其他可能發生的相關支出等。
運維成本CO:主要包括日常巡視檢查費、環保和設備能耗費等 費用以及管理費用、自有人員人工成本。日常巡視檢查費包括按照安 全規程和設備管理翻翻的要求開展日常巡檢發生的人工、工器具、零 星輔材等;環保等費用指按照環保要求,在設備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相 關支出。設備能耗費包括設備本體能耗費、輔助設備能耗費用。
檢修成本CM:主要包括周期性檢修費用、臨時性檢修維護費用 以及管理費用、自有人員人工成本。不同的檢修方式產生的成本費用 支出具有差異性。檢修成本通常分為自營材料費、外包材料費和外包 檢修費,涵蓋了檢修過程中投入的設備、材料費用以及外包發生的人 員服務費等。
故障處置成本CF:包括故障檢修費、故障損失費。
故障檢修費包括故障現場檢修費用和其他費用。故障現場檢修費 用主要包括電網企業、廠家和外部第三方投入的設備、材料費以及服 務費。因設備返廠修理引起的其他費用包括土建破壞后修復費用、設 備起吊費用、設備運輸費、返回工廠修理費用、驗收費用、第三方賠 償費用等費用。故障損失費包括停電導致的電量損失、對客戶發生的 賠償費用以及社會負面影響帶來的公司信譽損失等。
退役處置成本CD:包括設備退役或報廢時,用處置過程中發生 的人工、運輸、環境恢復等費用扣除可收回的設備殘值衡量。
(2)變壓器類設備MLCC
投資成本CI:主要包括設備的購置費、安裝調試費和其他費用。 購置費包括設備費、專用工具及初次備品備件費、現場服務費、供貨 商運輸費等;安裝調試費包括業主方運輸費、設備建設安裝費和設備 投運前的調試費;其他費用包括培訓費用、驗收費用、特殊試驗費和 可能要購置的狀態監測裝置費用等。
運維成本CO:主要包括設備能耗費、日常巡視檢查費和環保等 費用以及管理費用、自有人員人工成本。設備能耗費包括設備本體能 耗費用、輔助設備能耗費。日常巡視檢查費包括日常巡視檢查需要的 巡視設備和材料費用以及巡視人工費用。
檢修成本CM:主要包括周期性解體檢修費用、周期性檢修維護 費用以及管理費用、自有人員人工成本。不同的檢修方式產生的成本 費用支出具有差異性。檢修成本通常分為自營材料費、外包材料費和 外包檢修費,涵蓋了檢修過程中投入的設備、材料費用以及外包發生 的人員服務費等。
故障處置成本CF:包括故障檢修費、故障損失費。
故障檢修費包括故障現場檢修費用和其他費用。故障現場檢修費 用主要包括電網企業、廠家和外部第三方投入的設備、材料費以及服 務費。因設備返廠修理引起的其他費用包括土建破壞后修復費用、設 備起吊費用、設備運輸費、返回工廠修理費用、驗收費用、第三方賠 償費用等費用。故障損失費包括停電導致的電量損失、對客戶發生的 賠償費用以及社會負面影響帶來的公司信譽損失等。
退役處置成本CD:包括設備退役或報廢時,用處置過程中發生 的人工、運輸、環境恢復等費用扣除可收回的設備殘值衡量。
(3)電纜類設備MLCC
投資成本CI:主要包括電纜采購費、安裝調試費和其他費用。 采購費包括電纜本體購買費、專用工具及初次備品備件費、現場服務 費、供貨商運輸費及其相關稅費、保險費等;安裝調試費包括電纜本 體建設安裝費、業主方運輸費、設備投運前的調試費;其他費用包括 其他可能發生的有關等的費用。
運維成本co:主要包括電纜損耗費用和日常運行巡檢(視)費 用以及管理費用、自有人員人工成本。日常巡視檢查費用包括日常巡 視檢查需要的巡視設備和材料費用以及巡視人工費用。日常運行工作 內容包括環境巡視、專業檢查、地溫檢測、感應電流測試、特巡、紅 外檢測、紫外檢測等工作。
檢修成本CM:主要包括周期性維護和試驗費用以及管理費用、 自有人員人工成本。周期性維護費用包括周期性維護時需要的人工、 材料費用。試驗內容包括電纜接地電阻測量、護層試驗、局放試驗等 周期性試驗。
故障處置成本CF:主要包括故障檢修費、故障損失費。故障檢 修費包括故障測尋與修復費用等;故障損失費包括停電損失費用等。
退役處置成本CD:包括設備退役或報廢時,用處置過程中發生 的人工、運輸、環境恢復等費用扣除可收回的設備殘值衡量。
5.3設備級資產“探照燈管理”建議方案
基于成本歸集結果,構建設備全壽命成本畫像模型,按照所屬單 位、設備類型、電壓等級、供應商、設備型號等維度進行成本統計和 橫向比較,實現成本隨設備運行年限的動態歸集和展現。通過設備 MLCC分析結果全面支撐技改大修策略優化、供應商評價及設備選 型、招標采購以及退役再利用策略優化等場景應用。
5.3.1招投標策略應用優化
在設備采購環節引入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除要考慮設備的采購 價格,需要考慮設備在從招標采購開始,到安裝正式使用,直至報廢
的全壽命周期內的成本,其重點工作是對設備的MLCC進行評價分 析,并用于采購決策,即符合電網設備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條件下 追求設備全壽命擁有成本為最低的采購決策。
設備采購的MLCC管理包括從設備招投標、設備供貨驗收、設 備投入使用和設備后評估等。通過MLCC進行設備采購方案優化的 設備通常具有:設備的運維或檢修的費用支出較大;設備為整個工程 或系統的核心部件、組成部分;若設備出現故障,會造成較大的損失; 設備供應商具有可行的技術條件提供多選方案來改進設計,減少 MLCC;在設備正式投運后的一定時間時間內,可以進行驗證MLCC。
優化招標文件條款。電網企業在準備招標文件時,明確MLCC 標準;在招標書中,要明確設備安裝的說明情況及可能發生的相關費 用,設備安裝后正式投運前的調試、試運行成本數據,設備運行方式、 運行方式變化帶來的支出,正常使用過程的檢修頻率、輔材消耗等情 況;設備的可靠性分析,廠家對此設備或故障率的歷史統計數據,常 見故障情況,回復故障需要的維修支出;設備為滿足環保要求而可能 發生的費用或廢棄費用,設備的殘值等。在招標書中明確MLCC的 理論驗證條件和計算方法要求。同時,把投標單位提供的在招標書中 要求的計算MLCC相關數據的質量,作為評標的評分條款。
優化評標方法。在正式投標前,招投標雙方需要就MLCC標準 需求及相關數據質量進行溝通,確保符合投標的要求。招標評價過程 中,重點關注設備各項性能參數是否符合要求,設備在全壽命各過程 的預測分析、成本預計支出情況。同時,提高MLCC計算結果在評 標過程中的權重,基于整體經濟性的考慮,評標不再是只考慮設備的 采購價格。結合廠家提供的相關數據,做好設備性能技術參數差異對 MLCC的敏感性分析。
優化合同條款。在原有傳統的合同條款基礎上,需要設置與 MLCC管理的相關內容條款,主要包括設備安全性與可靠性的條款, 如常見故障原因、故障發生可能性、停電事件、停電修復成本等;設 備維修條款,如設備維修情形,維修周期、維修費用等;相關驗證條 件和方法,設置設備驗證時間;合同懲罰條款,根據結合項目后評價 結果和MLCC結果,決定是否執行懲罰條款。
5.3.2技改大修策略應用優化
在技改大修策略制定環節引入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計算資產全 壽命周期成本,并將年均MLCC成本最優化為設備技改大修策略的 參考依據。在滿足電網運行必要性的基礎上,結合電網技改、大修項 目的可研經濟性和財務合規性的分析,制定資產更新改造或是維修的 實施策略,確保設備運行方案的最優化。
可修復判斷是對設備異常狀態進行現場勘察、方案討論,明確能 否通過大修恢復設備運行狀態。通過,則進入壽命判斷;不通過,則 選擇技改方案。壽命判斷取決于設備的設計壽命、經濟壽命和已使用 年限,三者之間關系決定李技改或大修方案的選擇。經濟壽命是設備 運行期間,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時的運行時間。經濟壽命有可能小于 設計壽命,也有可能大于設計壽命。
結合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技改大修策略應用優化,可調整為:當使 用時間大于經濟壽命時,其后使用年限的年均MLCC成本增加,建 議選擇技改方案;當使用時間小于經濟壽命時,技改方案或大修方案 都可選擇,具體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使用年限小于經濟壽命的設備, 計算兩種方案的年均MLCC成本,當技改方案的年均MLCC成本大 于大修方案的年均MLCC時,選擇大修方案,當技改方案的年均 MLCC成本小于大修方案的年均MLCC時,選擇技改方案。
5.3.3成本控制策略應用優化
檢修運維成本數據顆粒度細化,更加利于成本構成及變動分析。 按照“業務活動+電壓等級+資產類型”的管理維度,每一類電壓等級、 每一項資產都能準確獲取成本數據信息,既滿足了輸配電成本監審按 照電壓等級核算的要求,又滿足對成本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實現成本 構成的“追根溯源”,根據成本歸集、傳導路徑以及工單、供應商、 項目類型等維度信息,可以準確追溯檢修運維成本構成,如材料使用 狀況、人工成本狀況;可以準確追溯到檢修運維成本來自具體的項目、 業務實質及設備供應商等相關信息。
利用檢修運維成本分析結果,優化成本控制策略。融合管理維度 信息后,通過準確獲取MLCC成本構成信息和成本明細所涵蓋的業 務端信息,深入分析成本動因合理性,為成本控制提供bi依據和方 法。根據各類業務活動的費用發生情況,結合經營生產的安全性、可 靠性需要,優先保障安全生產、年度重點工作任資金需求,利于成本 預算資源的配置。利于檢修運維策略制定,通過多維分析,可以統計 出每類設備的成本支出大小、資產的維修頻率;結合資產的使用年限、 資產老舊程度,結合設備類型、電壓等級,區分故定期檢修、臨時檢 修、狀態檢修等不同的運維檢修策略;也可為大修方案或是技改方案 提供依據。利于資產效益評價,結合資產的投入產出情況,分析資產 投入產出比,在滿足電網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高價值創造的資產的 使用效率。
以N地市供電公司2021年12月的檢修活動成本情況為例,利 用多維度的運檢開支信息zicha分析成本投入費用與資產價值比例, 結合檢修后的設備耗用資源情況,推動資產運維精益化管理。
表5-6:檢修活動電壓等級資產類型分析
業務活動描述 電壓等級 資產類型 成本合計(萬元) 資產原值(萬元) 萬元資產維 護成本
檢修-輸電運檢 500kV 架空輸電線路 119.76
220kV
(330kV) 架空輸電線路 4876.85 585, 655. 55 83. 27
220kV
(330kV) 電纜輸電線路 2124. 08 302, 758. 56 70. 16
110kV
(66kV) 架空輸電線路 559.12 209, 873. 61 26. 64
110kV
(66kV) 電纜輸電線路 337. 79 136, 719. 98 24. 71
35kV 架空輸電線路 690. 20 27, 861. 39 247. 73
35kV 電纜輸電線路 104.78 1, 427. 67 733. 93
檢修-變電運維 ±500kV 變電設備 0. 16 21. 37 73. 77
500kV 變電設備 44. 29 5, 869. 72 75. 46
220kV
(330kV) 變電設備 6691. 37 460, 836. 64 145. 20
110kV
(66kV) 變電設備 2784. 50 339, 961. 24 81. 91
35kV 變電設備 366.48 42, 234. 99 86. 77
10kV 變電設備 293. 19 226.32 12, 954. 49
不滿1kV 變電設備 197. 64 417.61 4, 732. 75
檢修-變電檢修 ±500kV 變電設備 0. 09 21. 37 40. 78
500kV 變電設備 24. 49 5, 869. 72 41. 71
220kV 變電設備 2710. 08 460, 836. 64 58. 81
業務活動描述 電壓等級 資產類型 成本合計(萬元) 資產原值(萬元) 萬元資產維 護成本
(330kV)
110kV
(66kV) 變電設備 1813. 17 339, 961. 24 53. 33
35kV 變電設備 227. 04 42, 234. 99 53. 76
10kV 變電設備 320. 27 226.32 14, 151. 24
不滿1kV 變電設備 75. 69 417.61 1, 812. 39
檢修-配電運檢 10kV 配電線路及設 備 17486. 94 2, 087, 999. 87 83. 75
不滿1kV 配電線路及設 備 6923. 77 512, 258. 80 135. 16
檢修-通信設備 運檢 電壓等級不 適用 通信線路及設 備 2914. 56 97, 375.65 299. 31
檢修-運檢綜合 管理 電壓等級不 適用 其他 5540. 81 837, 088. 40 66. 19
合計 57227. 10 5, 825, 668. 36 98. 23
從業務成本支出金額看,檢修運維作業在配電運檢業務上支出較 多,其中在10kV配電線路及設備上發生17486.94萬元,其次是變電 運維業務支出,達到10377.62萬元;變電檢修業務支出,達到8812.57 萬元。從資產電壓等級角度看,110kV和220kV變電設備的運維成本 相對較高,220kV變電設備上的變電檢修與變電運維累計支出為 9401.45萬元,110kV變電設備上的變電檢修與變電運維累計支出 4597.68萬元;輸電運檢的支出主要在220kV架空輸電線路,成本達 到7000.93萬元。
萬元電網資產運行維護成本,即每維護一萬元的電網資產(原值) 需要投入的運維成本,區分資產類型和電壓等級,直觀反映各類資產 的成本投入情況和使用情況。從資產維護成本角度看,低電壓等級的 輸變電設備的資產運維成本較高,如10kV變電設備的變電運維達到 12954.49元/萬元;高電壓等級的輸變電設備的資產運維成本較低, 如220kV電纜輸電線路的輸電運檢為26.64元/萬元。針對資產維護 成本較高的設備需要開展進一步現場調研,檢查設備是否存在重大異 常,是否存在資產設備利用效率低、更換頻繁等現象,是否需要在接 下來的檢修運維作業中將檢修方案從大修變為技改,為實現電網檢修 運維方式的最優化、科學化提供決策支撐。
5.3.4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優化
在全壽命周期資產管理模式下,資產管理績效的評價需要從公司 整體角度出發,追求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資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 設置,一方面要體現全面性,涵蓋資產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另一 方要體現目標一致性,涵蓋各部門管理協同與目標一致性,確保部門 目標行為和公司目標一致,避免沖突或短期行為。
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重點在于電網規劃設計、電網投資建設、資 產運行維護、退役處置、報廢毀損等資產全生命周期業務活動的安全、 效能和成本評估,從過程管理對結果支撐的層面全面衡量資產管理的 效率和效果。資產管理績效指標體系的設置劃分為安全、效能和成本 三大維度。在評估資產管理過程效率的同時,評價是否符合既定規范。
安全類指標,主要評價資產的安全性、可靠性。具體指標包括電 網N-1通過率、220kV容載比、110kV容載比、輸電設備故障停運率 (500千伏/220千伏)、220千伏變電設備故障停運率、二次設備可靠 率、電網裝備質量保障指數、5級以上事件次數。
效能類指標,主要評價資產的可用率、利用率、價值創造等。具 體指標包括營業收入增長率、城市平均停電時長、農網平均停電時長、 城市供電可靠率、農網供電可靠率、城市綜合電壓合格率、農網綜合 電壓合格率、綜合線損率、市場占有率、電力市場服務指數。
成本類指標,評價資產的資本性投入、運行成本及支出等。具體 指標包括退役資產平均壽命、在運設備備用率、經濟增加值、單位資 產售電量、單位電量輸配電成本、每萬元電網資產運行維護成本、成 本費用收入比、總資產周轉率、全口徑勞動生產率。
資產績效指標賦權。結合企業目前的考核體系評價方法,采用層 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關系數法、熵值法等評判確定各類資產績 效管理指標權重系數,以便取得更客觀準確的績效評價結果,指導電 網工程資產管理實際工作。
5.4 MLCC在A變電站220KV GIS設備改造中的應用實踐
5.4.1項目概述
220kVA變電站位于N市核心區域,是J省首次采用220kVGIS 設備的變電站,2000年投入運行。該站是N市東龍分區西環網中較 為重要的220kV樞紐變電站,供電區域覆蓋市城北繁華地區的生產 及生活用電。現有變電站規模及主接線方式為:220kV三相強迫油循 環風冷(OFAF)型自耦有載調壓變壓器2臺,容量為2X18MVA,電壓 等級220/110/10kV。220kV進線2回,單母線接線,戶外GIS布置; 110kV出線6回,單母線分段接線,戶內GIS布置。10kV單母線分 段接線,出線20回,戶內金屬鎧裝移開式開關柜,雙列布置。現有 #1、#2主變均配置1組6Mvar電抗器和1組8Mvar電容器。10kV接 地變消弧線圈成套裝置2套,接地變容量均為800kVA,消弧線圈容 量均為630kVAo
A變電站220kVGIS投運時間為2000年,運行時間近20年。所 有開關及刀閘均為氣動機構。GIS設備老化嚴重,電纜進線室、母線 壓變室等多單元多次出現SF6氣體泄漏現象;母線壓變室微水超標, 多次處理仍無法根本解決;機構、端子箱等設備元器件老化嚴重,廠 家停產,備品備件購置困難。在安全生產層面存在對該GIS設備更新 或改造擴容的要求。
從運行維護數據分析,GIS本身采用國產集中供氣裝置,氣動機 構故障頻繁,無法保證設備長期可靠運行,影響電網運行安全,因而 在GIS本身狀態上也存在對設備狀態進行評估,進而采取相應改進措 施的要求。
5.4.2項目必要性分析
1.安全性分析
220kVA變電站是N市電網東龍分區西環網中較為重要的220kV 樞紐變電站,可靠性要求較高,220kVGIS設備為沈陽高壓開關廠 1999年12月產品,運行時間近20年。該GIS采用集中供氣系統。 由于使用壓縮空氣作為儲能介質,操作時噪音及振動較大,對緊鄰的 居民小區產生較大噪音困擾。
A變電站220kVGIS集中供氣系統位于戶外220kVGIS場地,有 單獨房屋,內裝設空調,空調正常運轉。在2018年一季度的常規巡 檢中,發現220kV空壓機房內2號空壓機下部有油漬。220kV集中 供氣系統為KAJI TECHNOLOGY CORP(JAPAN)公司生產,出廠日期
為1999年。在運行期間空壓機由于故障已更換為國產設備。目前存
在問題:
(1) 兩臺空壓機壓力指示標識不正確。
(2) 控制回路元器件老化嚴重。正常工作應為1號空壓機啟動 2分鐘后,2號空壓機自動啟動,進行打壓。現場測試時,1號空壓 機人為啟動后,經過2分鐘,2號空壓機未啟動,1號空壓機自動停 泵;影響斷路器正常操作,不利于變電站安全運行。
(3) SF6氣體泄漏現象。220kV中下2759、主變2501等多單 元多次出線SF6氣體壓力降低、泄漏現象。現場密度繼電器與本體之 間采用逆止閥連接,進行密度繼電器定期校驗需要對密度繼電器反復 進行拆裝,容易造成密封不嚴,氣體泄漏等問題。
2.效能與成本分析
該站GIS型式老舊,運行時間近20年,每年需開展定性、定量 檢漏試驗,以跟蹤觀察其運行狀況。
該項目實施后,將提高設備安全運行水平,提升供電可靠性及輸 送能力,減少停電時間和電量損失,同時設備的檢修運行維護次數及 成本大大減少,提升了設備等效利用率。預計可減少年運行維護費用 達10萬元,減少停電損失20萬元,減少檢修費用15萬元。
3.政策適應性分析
為防止開關設備事故,嚴格執行國家電網公司《高壓開關設備技 術監督規定》(國家電網生技[2005]174號)、《預防12kV-40.5kV 交流高壓開關柜事故補充措施》(國家電網生〔2010〕811號)、《預 防交流高壓開關柜人身傷害事故措施》(國家電網生〔2010〕1580號)、 《關于加強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全過程管理重點措施》(國家電網 生[2011]1223號)等有關規定,并提出以下重點要求:
(1) GIS、SF6斷路器設備內部的絕緣操作桿、盆式絕緣子、 支撐絕緣子等部件必須經過局部放電試驗方可裝配,要求在試驗電壓 下單個絕緣件的局部放電量不大于3pC。
(2) SF6密度繼電器與開關設備本體之間的連接方式應滿足不 拆卸校驗密度繼電器的要求。
根據國家電網生〔2012〕352號《關于印發《國家電網公司十八 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訂版)的通知》中內容:
(3) 成套SF6組合電器(GIS\PASS\HGIS)、成套高壓開關柜 五防功能應齊全、性能良好,出線側應裝設具有自檢功能的帶電顯示 裝置,并與線路側接地刀閘實行聯鎖。
根據以上幾方面分析,為滿足電網運行安全,對A變電站220kV GIS設備的更新、改造或修理是十分必要的。
5.4.3項目技術方案
1.方案一:大修
2020年對GIS設備進行一次大修,即對GIS進行局部修理,取 消集中供氣系統,所有開關、刀閘改為電動機構、更換母線壓變氣室 等。大修后,GIS設備的使用壽命為15年(較25年的設計運行壽命 延長10年),繼續運行到2035年,屆時再考慮設備更新與擴容改造。
大修方案仍采用舊的組合電器,修理后的可用系數99.15%,設 備老化等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不可預見的安全隱患較多。根據 目前運行統計數據看,每年設備缺陷處理及不可預見故障的停電時間 48小時。
2.方案二:設備更新
對GIS進行整體更換,即組合電器采用全新設備,以設計壽命 25年計,實際運行年限可至2045年。更換新的GIS組合電器,設計 參數及制造水平上提高顯著,有效地解決存在的安全隱患,有利于提 高設備長期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換新設備后減少檢修頻率,風 險概率。同樣,更換新設備意味著設備性能、技術參數更加優異,在 充分保證電網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了操作過程帶來的風險。
在技術方案論證的基礎上,采用MLCC方法,進行全壽命周期 成本分析,為項目決策科學合理化提供依據。
5.4.4項目MLCC評價
(一)計算模型
模型測算基于兩種方案產出相同的前提假設,以NPV (現金流 凈現值)為衡量標準,計算兩種方案的年均平均成本,起始計算年為 2020年。MLCC的計算模型為
MLCC=CI+CO+CM+CF+CD
式中CI為初始投資成本、CO為運維成本、CM為檢修成本、CF 為故障處置成本、CD為退役處置成本。
1.投資成本CI
對于方案一來說,按照相關性原則,2020年大修發生的相關費 用支出全部計入投入成本,包括材料費用、人工成本、停電損失等所 有在大修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支出。
方案二的投入成本包括更新時的設備費、工具和試驗費、更新時 的停電損失費折算費用,也包括安裝、設計、人工費等。
2.運維成本CO
包括裝置運行的能源成本、人工成本、運行管理成本。主要是變 電站的運行人工投人,為簡化期間,假定二個方案具有相同的運行成 本,可參照歷史數據。
3.檢修成本CM
包括維修相關的材料費、加工費、人工費、管理費等,理論上維 護成本是負荷的二次函數,舊設備和新設備的檢修要求差異較大,結 合制造廠維護說明要求及以往維護記錄,計算兩個方案的維修成本。
4.故障成本CF
故障成本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可看做停運發生的 可能性、停運時間、停運回復成本的函數,主要是由于電量損失產生 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成本更多的外部成本損失,因故障對用戶造成 的損失以及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因此,故障成本的產生不僅與電網 設備本身有關,還在于能否能夠及時進行負荷轉移調控。
5.退役處置成本CD
通常指設備使用年限達到設計壽命或經濟壽命終結時,將其進行 退役處理或報廢毀損處理發生的相關成本。為方便起見,統一以現在 財務上實用的原價的5%作為殘值予以處理,即殘值中包括了廢棄成
本的因素。
(二)MLCC計算結果
1.計算假定條件和說明
(1)該GIS設備的壽命特性及故障率符合統計特性。
(2)大修方案排除由人為因素引起的異常故障。
(3)市場風險和融資費用成本穩定,在此假定25年中,市場平 均籌資成本率為6%。
(4)直線法計提折舊。對于達到使用年限的設備,殘值統一以 原價的5%計算。
(6)統一計算口徑,成本費用支出起點時間為2020年。
2.計算過程與結果
大修方案的計算過程如下:
(1)投資成本CI:①舊組合電器返廠解體大修費用共需633萬, 具體如下:斷路器:80萬元/臺,4臺斷路器共320萬元。斷路器彈 簧機構:12萬元/臺,12臺機構共144萬元。匯控柜:8萬元/面,5 面匯控柜共40萬元。電壓互感器:12萬元/臺,3臺互感器共36萬 元。機構及機構箱:2.987萬元/個,23個機構共68.701萬元。連接 機構:0.2811萬元/個,23個連接機構共6.4653萬元。SF6密度繼電 器及組合閥:1.0771萬元/個,18套共19.4萬元。②組合電器修理需 消耗輔材1萬元,服務費15萬元,設備包裝運輸費1.2萬元,機械 特性、微水、回路電阻等試驗費5萬元,共計22.2萬元。變電站一 般采取“O”型雙環供電模式,組合電器修理不會帶來對外停電損失 電量。投資成本共計655.2萬元。
(2) 運維成本CO
利用價值傳導模型,按照兩步歸集法,統計同類型GIS設備的全 口徑運維成本,年運維成本在66.65萬元。
(3) 檢修成本CM
修理的組合電器運行費大修按3年一次,費用9.6萬元/套,臨修 按每年一次,費用1.4萬元/套計算。
(4) 故障成本CF
為簡化計算,以2019-2021年N地市供電公司220kv變電站非計 劃停電的統計平均時間0.35小時/年,A變電站容量為360MW,負荷 率按照45%計算,停電損失電量為5.59萬千瓦時,按照0.15元/千瓦 時利潤,折算損失利潤為0.85萬元,相較于投資成本,故障成本占 比非常小,這也反映出電網企業對電網可靠性的要求很高。
(5) 退役處置成本CD
GIS設備的殘值為79.88萬元。
在假定市場平均籌資成本率為6%的基礎上,計算得到大修方案 的年均MLCC成本為151.41萬元。
表5-7:大修方案的MLCC費用分解(單位萬元)
年份 CI CO CM CF CD MLCC
2020 655. 2 655.2
2021 66.65 7 0.85 0 74.5
2022 66.65 7 0.85 0 74.5
2023 66.65 48 0.85 0 115.5
2024 66.65 7 0.85 0 74.5
2025 66.65 7 0.85 0 74.5
2026 66.65 48 0.85 0 115.5
年份 CI CO CM CF CD MLCC
2027 66. 65 7 0.85 0 74.5
2028 66. 65 7 0.85 0 74.5
2029 66.65 48 0.85 0 115.5
2030 66.65 7 0.85 0 74.5
2031 66.65 7 0.85 0 74.5
2032 66.65 48 0.85 0 115.5
2033 66.65 7 0.85 0 74.5
2034 66.65 7 0.85 0 74.5
2035 66.65 48 0.85 -79. 88 35.62
設備更新方案計算過程如下:
(1) 投資成本CI:①新購設備費共需705萬,具體如下:架空 出線間隔:105萬元/間隔,2個間隔共210萬元。主變套管進線間隔: 102萬元/間隔,2個間隔共204萬元。分段間隔:82萬元/間隔,1 個間隔82萬元。母線設備間隔:41萬元/間隔,2個間隔共82萬元。 各項配套設備127萬元。②更換設備涉及土建、建筑安裝工程包括拆 除原GIS設備基礎、新做GIS基礎、新做二次電纜溝、新增3面二 次屏柜、配電裝置安裝等,共計170.34萬元。在設備更新方案中, 實施臨時搭接、負荷轉移的方式,不會帶來對外停電損失。投資成本 共計875.34萬元。
(2) 運維成本CO
兩種方法下的運維成本視作相同。
(3) 檢修成本CM
新更換GIS投運前5年不發生大修檢修費用;5年以后更換的組 合電器運行費大修按5年一次,費用5.7萬元/套,臨修按每年一次, 費用0.9萬元/套計算。
(4)故障成本CF
結合在運GIS設備的故障統計數據,新設備的故障率在運行前
10年非常低,后續故障率逐漸上升,假定因故障導致的不可預見故 障的停電時間,后15年運行時間假設非計劃停電的統計平均時間0.32 小時/年,折算損失利潤為0.78萬元。
(5)退役處置成本CD
GIS設備的殘值為43.77萬元。
在假定市場平均籌資成本率為6%的基礎上,計算得到設備更新 方案的年均MLCC成本為140.98萬元。
表5-8:設備更新方案的MLCC費用分解(單位萬元)
年份 CI CO CM CF CD MLCC
2020 875. 34 875.34
2021 66.65 0.78 0 67.43
2022 66.65 0.78 0 67.43
2023 66.65 0.78 0 67.43
2024 66.65 0.78 0 67.43
2025 66.65 0.78 0 67.43
2026 66.65 4.5 0.78 0 71.93
2027 66.65 4.5 0.78 0 71.93
2028 66.65 4.5 0.78 0 71.93
2029 66.65 4.5 0.78 0 71.93
2030 66.65 28.5 0.78 0 95.93
2031 66.65 4.5 0.78 0 71.93
2032 66.65 4.5 0.78 0 71.93
2033 66.65 4.5 0.78 0 71.93
2034 66.65 4.5 0.78 0 71.93
2035 66.65 28.5 0.78 0 95.93
2036 66.65 4.5 0.78 0 71.93
2037 66.65 4.5 0.78 0 71.93
2038 66.65 4.5 0.78 0 71.93
2039 66.65 4.5 0.78 0 71.93
2040 66.65 28.5 0.78 0 95.93
年份 CI CO CM CF CD MLCC
2041 66. 65 4.5 0. 78 0 71. 93
2042 66. 65 4.5 0. 78 0 71. 93
2043 66.65 4.5 0.78 0 71.93
2044 66.65 4.5 0.78 0 71.93
2045 66.65 28. 5 0.78 -43. 77 52.16
(三)結論及建議
根據MLCC成本的計算結果,方案一大修的年均MLCC成本 高于設備更行的年均MLCC成本,加之電網企業對于安全性和可靠 性的考慮,方案二是可行的。
(1) 方案一比較側重于安全性,并兼顧了原設備使用壽命的考 慮,大修之后,GIS設備的使用壽命為15年(較25年的設計運行壽 命延長10年),繼續運行到2035年。雖然對開關、刀閘改為電動機 構、更換母線壓變氣室等,但該設備老化等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 不可預見的安全隱患較多。
(2) 方案二更換新的GIS組合電器,從可靠性和安全性源頭考 慮,期初投資成本較高,但整個壽命期內年均成本相對較低,新設備 可以有效解決存在的安全隱患,有利于提高設備長期運行的可靠性和 安全性;更換新設備后減少檢修頻率,風險概率。
(3) 本文中故障成本的計算分析較為簡單,原因是根據歷史統 計數據,GIS設備的實際運行故障概率較低;大多數GIS設備的使用 年限集中在25-30年間,而故障成本與投入成本相比較小,對于故障 因素的考慮更多的是在決策中的定性結論。
第六章研究結論與展望
6.1研究結論
本文以N地市供電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資產全壽命周期的 相關理論的描述,結合資產管理的實際情況,對該電網公司資產全壽 命周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提出了科學的管理流程和相應的優化 體系,融合多維精益管理理論與實踐,搭建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 體系,并提對設備級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模型,對資產管理決策 優化也提出建設性建議,對電網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 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實踐應用創新:
(1)運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融合多維精益管理理念, 借鑒其他電力企業的應用實踐經驗,結合N地市供電公司管理現狀, 形成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思路。
(2)深入分析N公司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中弊端,通過應用 實踐改進提升,提出了 “管理策略+財務(數據)+信息化+標準化” 的四要素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
(3)提出了 MLCC模型,并對典型設備的全壽命成本進項分解, 并對資產管理決策優化提出了相關建議。
6.2研究展望
雖然本課題研究地市供電公司中的資產管理、關鍵要素及全壽命 周期管理成本,在此基礎上開展地市供電公司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 系及設備級資產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的研究,最終實現多維全生命周 期管理和多維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評價,但是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 處:首先在設計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的時候,考慮還不是十分周 全,這可能導致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的全面性和拓展性存在進一 步完善的空間;其次多維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的運行還不夠成熟,今 后需要結合國網多維精益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體系功能;最后本課題 雖然對MLCC模型進行了詳細分析,但是細節部分還不夠到位,在 后續工作中需要繼續進一步拓展研究,為滿足內外部監管要求、夯實 有效資產規模、提升地市供電公司資產管理水平持續提供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Ahmed.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Guide-life Cycle Costing-Second Edition[R].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2009.
[2]Dwayne Nielsen, Dhamodharan Raman, Gopinath Chattopadhyay. Life cycle management for railway bridge asset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3(09): 570-581.
[3]Michael Herrera Galan. Evidence-based asset management applied to maintenance function control [J]. Journal of Quality in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2019(11): 45-50.
[4]Ogawa T, Umeda Y, Inamura T. Cost effect on repair/replacement [J]. The Brime Project, 2003(07): 43-53.
[5]Puntel W R , Reppen N D. An Automated Method for Long Range Planning of Transmisson Network[M]. SaltLake City: PICA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4.
[6]Wilson A, Osborne M, Smit J. Asset Management in an Electric Infrastructure [M]. 2019(01): 943-951.
[7]曹芳,鄭倩倩,范長城.“兩鏈融合,一控三措”打造電網企業資產全過程管理實踐典 型經驗[J].經貿實踐,2017(20): 182.
[8]杜洋,王鵬.省級電網企業基于電網潮流拓撲的多維客戶價值精益反映模型應用實踐 [J].中國總會計師,2020(11): 62-64.
[9]郭端宏.電改背景下電網企業資產管理與效益研究[D].浙江大學,2017.
[10]胡亦璽,丁偉斌,郭化林.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內在機理與全景式展現[J].財會 月刊,2015(09): 92-95.
[11]胡亦璽,張一泓.運用“三流”合一探索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式[J].企業管理, 2016(S1):72-73.
[12]李剛.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評價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國有資產管理, 2020(08):35-39.
[13]李濤,馬薇,黃曉蓓.基于LCC理論的變電設備管理[J].電網技術,2008,32(21): 50-53.
[14]李艷紅,劉麗杰,何志堅,張艷.基于資產全壽命周期、多維度管理系統的設計與 實現[J].宇航計測技術,2014(04): 79-82.
[15]李宏濤,王新江,吳偉杰.電能計量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策略分析[J].科學與信 息化,2020(17): 176-180.
[16]呂桂萍,趙軍,徐中中,余昊,蒯成.[J].創新世界周刊,2021(01):41.43.
[17]羅乾宜.打造多維精益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深化邊界管控與標準成本管理[J].管理會 計研究,2019(01): 14-17.
[18]彭楚寧,葉劍斌,沈秋英.計量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型研究及系統實現[J].電測 與儀表,2015(13): 77-82.
[19]史帥杰,姜雪微.基于多維精益思想的成本管理優化研究一一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 [J].中國商論,2020(12): 136-137.
[20]帥軍慶.電力企業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方法及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 社,2010.
[21]孫月.電力企業由核算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J].時代經貿,2019(31): 30-31.
[22]沈衛魏,潘華,肖雨涵,鄒成伍.供電企業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研究[J].中國 管理信息化,2020(11): 130-132.
[23]滕樂天,徐宛容,謝偉.以全壽命周期理念支撐的可持續資產管理[J].華東電力, 2010(09): 1316-1319.
[24]王小鵬,陰斯怡.國家電網多維精益管理會計的案例研究[J].會計之友,2020(17): 60-64.
[25]王備.關于設備資產全壽命周期的思考[J].電力信息化,2007(02): 20-22.
[26]薛建武,王維.施工機械全壽命周期管理研究[J].建筑機械化,2005(8):50-52.
[27]楊凌輝,薛玉蘭,高凱.變電站數字化進程中的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思考[J].華東 電力,2008(11): 8-11.
[28]楊娜,葛斐,葉斌,王清.基于資產全壽命周期的500千伏電網規劃方案評估[J].科 技和產業,2013(12).
[29]鄭祥華,李杰,徐中中,趙軍,沈園.大型供電企業以業財融合為導向的項目全過 程智慧管理體系[J].創新世界周刊,2022(01):53-55.
[30]周頻,陶韋文.電網企業實施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 (1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