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最近幾年財務人員紛紛提出財務的數字化轉型,希望通過財務轉型,賦能業務發展,實現價值創造。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原有的傳統財務組織并不能適應目前的變化,所以我希望通過今天的交流,跟大家一起探討如何在數字化的時代實現財務組織的創新。
首先,我們看一下財務人員面對數字化轉型會面臨哪些挑戰。
第一,財務人員面臨認知及定位轉變的挑戰。因為從傳統角度來講,財務更多是在做衡量價值的事情,但是隨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業務模式的變化、企業業務的迭代,企業管理者希望財務能夠更多地參與企業價值的創造,這就會對財務人員帶來極大的挑戰。
第三,技術高速迭代帶來的跨界挑戰。現在對財務的要求不能僅僅只是一個財務專家,同時還要是一個流程專家、產品專家,以及是數字化專家,由此可見,財務人員面臨著方方面面的挑戰。
其次,我們來看看財務組織在數字化時代也面臨的諸多轉型困境。
第一是財務職能重復建設問題。比如很多集團企業中財務的多項職能重復建設,一些大型企業通過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是團隊協同問題。部門和部門之間比較難以靈活協同,財務與其他部門之間,以及財務團隊自己內部也存在協同問題。
第三是財務團隊缺乏對于業務和戰略的支撐能力。我們一直講業財融合,但目前的業財融合做得非常淺,業務團隊對業財融合也存在一些抱怨。更進一步地,公司越來越要求財務從戰略層面對公司進行支撐,這方面的能力作為當下的財務人員,我認為做得還是不夠的。
第四,因為財務目前還是滯后的,所以往往難以及時響應整個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沒有辦法滿足財務在轉型當中的知識創新與共享的需求,特別是當數字化轉型越來越要求財務要有創新的時候,作為財務,就需要有除了財務以外其他能力的分享和共享。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原有的財務的組織體系難以滿足的。
什么叫數字化財務三支柱體系?它來源于HR三支柱理論。HR三支柱模型在1997年由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大師戴維·尤里奇提出的,由HRBP、SSC、CoE這三部分組成。基于HR三支柱,提出財務建設的三支柱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整個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我們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做了實踐的創新,首次提出了未來財務組織數字化財務三支柱體系,具體包括財務BP、財務虛擬SSC,以及財務數字化CoE。
數字化財務三支柱的職責定位、特點和功能是這樣子的:
首先把財務BP的職責看成是一個業財流程的再造中心,它的特點是把財務的視角和數字化的思維同時引入業務流程中,其功能主要是通過數字化的業務財務流程重塑,打通業務各個環節,并通過數據分析提供決策支持,所以財務BP要更多地融入到業務中去。
第二是財務的虛擬SSC,我們把它定位為一個職能的共享中心。它的特點是什么?它是一個虛擬化的組織形式,我們用數字員工,以人機協同的模式來配合,所以它的功能是實現財務管理職能的去重復化和標準化。
第三,財務數字化CoE是把它定義為一個財務數字化轉型的領導中心,它的特點是通過跨部門組織團隊,實現人員結構的多元化和專精化,它的功能主要是領導和推進各項財務數字化系統的建設工作。
我們通過這樣的數字化財務三支柱實現組織到管理模式創新,以此解決財務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的業財融合問題、團隊協作效率問題,以及系統可用性低問題。
接下來我將圍繞財務數字化三支柱,為大家展開,逐一介紹和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財務BP。在這里,BP其實就是一個業務合作伙伴,我們希望通過財務BP這樣的組織模式,讓財務能夠更多地前置并融入到業務活動中。如此,財務就要深入了解業務模式,實時跟蹤業務狀況,隨時提供財務支撐,參與業務決策。同時,還需要通過數據價值鏈的角度,把所有業務、財務流程打通,協同推進業務發展。通過財務BP做業財融合,才可以賦能業務發展,實現價值創造。
我們對財務BP做了一個全鏈路服務業務發展的設計。首先要做業務模式的設計。在業務啟動之前,財務BP要做什么?任何一個業務政策或者任何一個新產品在推出之前,必須要由財務進行模式的評估、設計,通過財務確認后才能推向市場。與此同時,我們在后續業務的具體落地過程中,財務BP團隊要實時跟進業務的狀況,通過財務數據實時反映業務進展情況。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從協議的簽訂、稅務的跟進,以及會計核算、資金支持,財務都要全方位地支持業務的發展。最后,財務還要通過業財數據的分析,給業務團隊反饋,幫助業務監控進展,以及為業務效果評估和決策提供支持。所以,財務BP是全鏈路服務業務的模式。另外,財務BP還要提供財務全周期的決策支持。我們是通過搭建一個數據平臺,以及通過事前、事中、事后的決策支持,來完成整個財務賦能業務的輸出。在這個周期中,財務需要做事前預測,借助數據、引進機器學習模型,通過不同的算法,搭建起財務預測模型。在事中,通過預算以及對整個業務執行情況比對,完成事中控制,及時反饋業務過程中存在的偏差。最后,根據結果做歸因分析,其實也是借助于大數據,通過財務業務一體化的自主分析平臺,設計可能導致業務發生變化的因素,快速通過歸因分析定位影響業務的原因,使得業務能夠及時做出正確決策。
第二,來看財務虛擬SSC。眾所周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其實有很多局限,通常而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更加適合大型集團,因為它解決的是重復化、標準化、同質化的工作,共享服務中心并不適用于所有企業。我們通過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改造,運用共享服務的理念搭建了一個虛擬化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盡管它不是一個純粹物理形態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但是可以運用共享的理念達到共享服務的目的,解決企業運營中重復化的職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此同時,我們在虛擬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中引入了數字員工,其實就是RPA財務機器人。通過這些數字員工,完成大量標準化、流程化的工作,使財務工作更加高效。這是基于虛擬財務SSC搭建的整體框架,我們通過這些標準功能的組合,進行統一組織、統一流程、統一權限,并與外部體系打通,實現整個共享服務中心職能的實現。
另外,共享服務在操作過程中還要跟財務BP進行協同與融合。因為我們大量業務規則、核算規則都是通過財務BP來制定的,在制定好這些規則以后,財務虛擬SSC要在操作方面提供更為具體的落地配合,再通過這些配合使業務流、資金流、票據流和數據流得到有機統一與協同。
第三,看一下財務數字化CoE。我們稱之為卓越中心,也有人稱之為專家中心。財務數字化CoE是包括財務、技術、業務等方面專家組成的一個虛擬財務數字化組織,主要負責財務數字化過程中的藍圖設計、路徑規劃、標準制定、項目實施、成果驗收等工作。相較于傳統的CoE,財務數字化CoE更關注整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和實現路徑,所以我們把它看作是財務數字化轉型中的指揮作戰中心。財務數字化CoE其實有一些基本規則。首先,組織目標要非常明確。我們是為了統一的目標搭建的組織,同時機制要非常清晰。它所有的規則、組織體系、具體操作的模式,都要非常清晰。第二,它是一個跨團隊的專家組織。目前在我們的實際運營中,都是通過財務、業務、技術、產品,以及運營方面不同背景、跨團隊的專家,組成財務數字化CoE。因為有不同背景的專家,所以可以在這個組織里面鼓勵創新與共享,也因為有不同背景的專家,往往更容易實現創新和知識共享,這正是我們在財務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最需要實現的目的。
目前,我們把財務數字化CoE以虛擬的形式搭建。盡管它負責了很多數字化的工作,但實際上里面的人員很少有全職的,只有個別同事是全職的,大部分同事是以虛擬團隊的形式加入的。這樣就使得機制更加靈活,更加容易創新,更加容易協同。我們在財務數字化CoE的機制下,還設立了不同的具體實施小組。比如我們有RPA虛擬小組,有電子發票、全電發票小組,成員都來自不同部門,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通過這種虛擬化、多元背景組成的團隊,我們可以非常融洽地去協同不同體系的資源,更好地去推動數字化體系的深入與落地。
通過財務數字化三支柱體系的實施,我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首先,公司業務戰略支撐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我們的財務人員同時也是業務專家。目前,財務人員中有大約45%的工作量是用于做業務支持,服務于業務發展的。第二,業財數據的處理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我們的財務人員同時也是數字化專家。目前,我們工作分配中有差不多30%的工作量是用在做數據處理。第三,會計核算和交易處理的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升。作為財務人員,本身必須要是財務專家。目前,會計核算工作差不多占25%的工作量。但在三五年前,會計核算差不多占據了75%的工作量。通過數字化財務三支柱體系的改造,使得大量財務人員能夠從原有的標準化、機械化、重復化的工作當中解放出來,為他們騰出精力從事業務支持、數據處理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去賦能業務發展,去實現財務的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