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說,運用好交易保值類金融產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收益、減少損失、降低風險的作用。這其中,如何區分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與套期保值,如何區別公允價值套期和現金流量套期這兩點是關鍵。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我國出口速度明顯回落,有5個月出口增長速度明顯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據悉,眾多外向型企業遭受的影響較大,紡織行業出口大幅減緩,很多企業瀕臨倒閉,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放緩。
目前,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繁榮,銀行著眼于經濟交易中因為利率、匯率、股價、商品價格等因素變動帶來的損失,開發出眾多交易保值類金融產品,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說,如果利用好這些金融產品,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收益、減少損失、降低風險的作用。這其中,如何區分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與套期保值,如何區別公允價值套期和現金流量套期這兩點是關鍵。
適用哪個會計準則要心中有數
目前,銀行為客戶開發的交易保值類產品有幾十種之多。就進出口企業而言,可以采用的金融產品有人民幣利率掉期、即期結售匯、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買賣、外匯利率掉期、外匯期權買賣、外匯利率期權等等,可以說種類繁多。我國現行會計準則中涉及到這些經濟行為的準則主要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與套期保值兩條。兩者都會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金融期權、金融期貨和金融互換等。這就給會計實務造成一定的難度,對于這些產品,企業應該根據哪個會計準則進行會計處理,往往比較難于把握。
如何區分及應用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會計準則與套期保值會計準則呢?這是進行會計處理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會計人員深感困惑的地方之一。如果一個會計人員無法判斷究竟適用哪個會計準則,那么就談不上能正確進行會計賬務處理了。實際上,區別起來也并不難,主要看企業持有它們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企業持有一個外匯遠期合同,如果持有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潤,那么就按《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如果企業持有是為了規避匯率、利率風險等,則按“套期會計方法”進行會計處理。它們在會計處理的區別是,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處理的外匯遠期合同需要按照公允價值入賬,相應的公允價值變動記入損益,按“套期會計方法”處理的持有的外匯遠期合同仍然需要按照公允價值入賬,但相應的公允價值變動可能直接記入權益,而不是記入損益。
對于風險,不同的企業會采取不同的態度,有的企業接受它,并通過它去賺取收益,而有的企業則要回避它,以減少損失。具體來說,那些進出口企業對利率波動、匯率變動的風險采取回避的態度,這就是“套期保值”,意思是通過規避風險實現“保值”的目的。因此,企業運用銀行的交易保值類產品,一般可以按照“套期會計方法”進行會計處理。《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對“套期保值”做了詳盡的書面規定。
屬于哪種套期要區分清楚
會計人員能夠對企業的經濟行為確認為“套期保值”,這還不夠,還要區分是何種套期行為,因為不同的套期保值有不同的會計處理辦法。“套期保值”一般分為3種: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而實務中常見的是公允價值套期和現金流量套期兩種。
公允價值套期,通俗一點講,就是企業擔心手中某項資產或負債的價值在未來會有變動而對企業不利,企業采取規避風險的措施,所謂公允價值是指由市場自發形成的價值,企業自身是無法控制和改變的,企業處于被動接受者地位,企業只能在事先采取防范的措施,這就是公允價值套期。例如,2008年6月1日,某企業從美國進口商品支付貨款100萬美元。你可能會高興,因為當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1:6.8,合同約定3個月后的8月31日以美元結算,你擔心未來美元匯率升水,于是在交易日與銀行簽訂購買100萬美元、期限為3個月的遠期合同,按美元兌人民幣1:6.9匯率買入,這樣3個月以后,如果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7,企業購買美元的匯率仍然是1:6.9,只要支付690萬人民幣就可以了,而不必支付700萬元人民幣,這樣企業可以少支付10萬元人民幣。這就是公允價值套期。
現金流量套期,通俗一點講,企業擔心未來要收到或要支付一筆現金時有變動,因此采取規避風險措施。也就是說,在現金流量發生的時候有可能不利于企業,因為利率或匯率變動少收或多付現金,那么就采取規避措施。例如,2008年1月1日,某企業向銀行借款100萬美元,期限為2年,每半年付息一次。但是,國際資本市場利率是變動的,也就是說美元利率有可能下降,如果企業按照一個固定利率支付利息,則要多承擔借款成本。企業為了規避這樣的風險,決定與銀行簽署本金為100萬美元、限期為2年的利率互換協議,利率是依據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確定的,這樣可以把固定利率的美元就變成了以LIBOR為基礎的浮動利率債務。假設現在把利率鎖定為5.5%,如果將來LIBOR水平為5.01%,則即期可以為企業節省約50個基本點,如果未來利率上升,則可以為企業節約更多的利息成本。這就是現金流量套期。
在掌握上述兩點的基礎上,只要按照相應會計準則進行會計處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