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北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在多年來的成本核算工作開展中,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協和醫院借助《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公立醫院》(以下簡稱《具體指引》)發布的良好契機,在貫徹落實文件要求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拓展路徑、完善模式,助力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
發展歷程
協和醫院總會計師向炎珍向記者梳理了多年來醫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歷程。2006年至2014年,協和醫院探索實踐內部成本核算,實現了從2006年業務科室直接成本簡單記錄,到2012年的財務一體化模式建設,在全面預算、財務核算、全成本核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工作實效。2015年至2018年,協和醫院整體進入業財融合建設階段,建立HRP系統,并以HRP為基礎,構建醫院與供應商協同、高效的一體化供應鏈保障管理體系。
通過前兩個階段,協和醫院已基本具備進行財務與業務核算的條件,同時,培養出一批成本核算人才隊伍,樹立了“全員成本核算”的良好意識。2019年至2020年,在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下,協和醫院開始進行更為深入的成本核算研究,進一步完善科室成本核算,從財務角度探索作業成本法的落地方案。
實踐探索
“前期的成本核算工作為《具體指引》的貫徹落實奠定了堅實基礎。” 向炎珍表示,為了更好地貫徹《具體指引》,在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多部門協同制定了“三步走”的方案——2021年進行政策學習,探索實現路徑,發現問題;2022年逐步解決問題,進一步夯實基礎;2023年持續深化應用,深入貫徹落實。
向炎珍進一步介紹稱,2021年,財務部門和各管理部門通過與臨床科室交流溝通、在行業內發放問卷調研等方式,積極找尋財務人員與臨床科室等非財務人員的共同關注點。從財務角度探索全成本核算,實現資源精細化管理;從管理角度摸清管理流程和作業流程,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在前期調查交流的基礎上,我們發現作業成本法的認可度較高。大家認為,在核算科室成本、醫療服務項目成本、病種成本等各類成本時,通過該方式能夠實現準確度與精細度的相互促進,同時助力財務、管理和臨床三方的融合、引導與協同。” 向炎珍說。
基于前期工作,協和醫院制定了相應的工作目標,即“方法可實現、結果可應用”。具體來說就是做到成本細分到臨床業務的各個環節和要素,實現動態變化與全成本核算。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這一目標,協和醫院主要從落實方式與建設路徑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推進。
在落實方式上,協和醫院一方面采取項目制,將院領導作為領導層,將各部門成本核算參與者作為執行層;另一方面從業務端發起,形成醫護人員發揮專業優勢、管理部門進行輔助配合的機制。
在建設路徑上,協和醫院主要圍繞三項原則開展相應工作。一是以患者為主線,即誰為患者提供服務,則由誰來設計作業流程,該原則旨在避免成本核算過程存在交叉和空白。二是以平臺科室為核心,關注業務全流程。三是以創新為動力、兼顧靈活,客觀記錄管理者的管理創新,不約束創造力。通過這些有益探索,協和醫院逐步摸清作業流程以及資源消耗,通過“業務—作業—資源消耗”的三級對應取值方式,真正實現成本核算的細化、動態及全面。
實踐過程同樣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向炎珍認為,理清數據、摸清情況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這要求進一步理清系統間的數據關系。通過使用數據,了解數據質量以及數據與實際業務、各系統數據間的沖突與矛盾;通過使用數據,了解數據缺失情況,如部分業務存在字段空值、數據暫時未能獲取等細節問題。
今年,協和醫院重點在核實、解決與完善方面發力。針對科室成本,加強政策宣講,細化成本核算單元,調整會計核算;針對醫療服務項目成本,夯實數據基礎,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未來方向
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協和醫院總結出四個貫徹落實《具體指引》的關鍵。一是院領導重視、多部門協同努力,為貫徹落實提供保障。二是業務操作規范,為貫徹落實奠定基礎。三是臨床科室主動參與,為貫徹落實提供支撐。四是良好的信息化基礎,為貫徹落實創造條件。但向炎珍同時表示,協和醫院的項目成本核算工作仍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雖然已構建模式、建成路徑,但由于一些具體問題,核算結果不準確等情況仍然存在,且成本最小顆粒度目前僅限于臨床作業,其他方面條件還不夠成熟。
對此,她透露,協和醫院下一步將繼續做好《具體指引》的深化應用,落實“算為管用”,即實現成本核算為經營管理賦能。同時,財務與臨床、管理部門應共同推進、優化算法,實現從財務管理到業務管理的深入貫徹。
(內容轉載自《中國會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