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牽引理論的做法是:以流程體系為核心,在基礎信息和管理環境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充分溝通,進行全要素整合,實現企業/項目內部精準風險管控。流程管理作為支撐企業/項目管理的創新體系一般包括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流程梳理。流程梳理是對企業現行完整工作內容和活動過程的摸底展現,所起到的作用不僅是對企業的流程體系規劃布局,更是對企業內部實現全面的流程管理思想普及提供內在動力,是流程優化和流程固化的前提和基礎。第二階段,流程優化。在流程梳理基礎上,有選擇地對關鍵工作領域及流程運用信息技術工具和流程管理理念進行分析、優化的工作。第三階段,流程固化。聚焦于將經過分析優化的新流程,通過標準、制度或者是流程管理信息系統等多種形式給予規范和固化。風險管理,主要分為風險管理規劃、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及風險監控。
PMBOK認為,風險規劃(Risk Planning)是項目風險管理的一整套計劃,主要包括定義項目組及成員風險管理的行動方案及方式,選擇合適的風險管理方法,確定風險判斷的依據等,用于對風險管理活動的計劃和實踐形式進行決策,主要流程如下圖:
項目風險識別(Risk Identification)是一項貫穿于項目實施全過程的項目風險管理工作。項目風險識別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風險評估是在風險規劃管理和識別之后,通過對項目所有不確定性和風險要素全面系統地分析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具體評估內容見下圖:
▲風險評估內容指導圖
通過對項目風險識別、估計和評價,把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嚴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就可以得出項目發生各種風險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再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 就可以確定項目的危險等級,從而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應采取到什么程度,具體應對內容見下圖:風險監控就是通過對風險規劃、識別、 估計、評價、應對全過程的監視和控制,從而保證風險管理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它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如下圖所示:
▲風險監控流程圖
風險內控管理以內控環境與基礎信息為基礎,流程則為風險內控環境的重要內容,如下圖所示:構建基于流程管理的風險內控管理模式基于以下三個特點:風險管理與流程管理擁有共同目標、風險管理以工作流程為支撐,風險管理實現顯現化須以流程管理為導向。企業/項目運營發展正是由一系列流程所組成的集合,而支撐流程運作的是各流程中的活動或“子流程”,而高效率的流程是企業發展的眾多因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元素。然而,近年來風險管理通過不斷地迭代發展,同樣也成為各大企業日常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經過系統化的流程設計,將風險管理切實融入到實際工作流程中,從而打破以前的各種“信息孤島”,實現基于流程管理的企業/項目風險管理顯性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