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工程中形成的資產由于未能及時在會計上得以反映,形成在建工程核算中賬外資產,造成大量資產損失,游離于監管之外,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一、在建工程核算中賬外資產形成的原因1.在建工程建設周期長,區域跨度大,涉及部門、單位多,造成固定資產交付嚴重滯后,形成賬外資產。現行一項大的工程建設項目,需要經過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設計、招投標、建設過程管理、初步驗收、竣工驗收、結算、決算等很多環節,涉及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物資供應單位、設備使用單位及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建設過程非常復雜。不能及時構建固定資產,往往資產交付之日即是資產報廢、報損之時。
2.估價組固金額嚴重不足,類別嚴重不符,賬實兩張皮,造成大量賬外資產。對建設項目初驗合格,達到可使用狀態,即進入臨管或投產時,應按估價入賬,進行資產管理。實際工作中估價組固往往只是一個籠統的數據,只停留在數字上管理,使用單位根本不知道是由什么組成,無法進行分類管理,根本無法進行實物管理。此外,往往只對主要涉及運輸生產設施設備進行估價管理,造成估價嚴重不足,形成大量賬外資產,嚴重影響折舊費計提,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3.部門之間銜接不暢,工作主動性不強,造成賬卡物不符,形成賬外資產。資產管理涉及到業務技術、財務、物資設備、保管等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各部門各管一塊,未能相互銜接,統一管理。業務技術部門驗收接管時只負責實物點收,數量管理,未及時將接收清單送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往往進行事后核算,常常是等到上級部門轉來估價或竣工交付通知書時才進行所謂的金額管理,沒有根據日常生產任務、工作情況及時介入,導致嚴重滯后,被動管理。
4 . 中間環節過多, 賬實無法配比,造成管理上形成賬外資產。現行實物資產接收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由施工單位開通交驗時交給使用單位;二是部分設備購置、配套備件費、開辦費、拆遷賠建等資金直接付給使用單位,由使用單位負責實施;三是建設單位委托單位購建移交使用單位。
二、在建工程核算中賬外資產的防范措施在建工程核算中賬外資產的形成原因復雜,一個企業連到底有多少家底都不清,無疑是現行會計核算中的一大難點,特別是在大搞建設時期,加強因建設項目形成資產的管理尤其重要。
1 . 管好源頭, 完善資產管理制度。運輸企業資產的來源主要有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投入。在建工程形成資產急需建立一套完整有序、可操作性強的制度,涉及每個部門或單位均予以明確,相互牽制。特別對施工單位、建設單位、資產使用單位應建立考核機制。
2 . 規范資產確認, 理順管理職責。首先,應明確資產確認時間,按照會計制度規定,資產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時予以確認,在資產確認時也應按照驗收程序進行。對于使用單位自行購建的部分,如拆遷賠建、備件補充等,應于購建完畢時確認;其次,明確資產確認價值,涉及到資產價值完整、準確等問題;最后,明確管理職責,理順財務和技術部門關系,明確在資產交付過程中,財務部門和技術部門的職責。
3 . 加強基礎工作, 建立資產臺賬。作為資產使用接管單位,在工程資產交付中起著重要作用,必須監督資產交付完整,保質保量。在實際工作,往往施工單位只管施工、驗收,建設單位負責資產交付,只有接收單位才能檢驗資產交付的完整性。作為接收單位,應及時建立相關臺賬,以保證資產完整。
4.嚴格落實考核機制,督促資產交付完整。在執行企業年度考核時,對于涉及工程建設量較大的單位或部門,必須強化相關會計信息的審查,特別是在考核經營績效、資產負債率等指標時,尤其要關注單位在建工程、代辦業務支出、預收賬款發生變化過程,關注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科目余額的完整性,關注賬卡物是否一致,關注其成本超支是否由新增大量設備引起等等。
加強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必須根據年度資本性支出計劃、年度新立項項目的概預算總額、年度在建工程增減數、年末完工交付等進行審計。并著重考慮對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實施詳查,核實工程建設進度,并將工程進度與財務部門的賬面確認進度進行核對,以確認是否存在賬外資產。
作者:蔡朝榮(作者單位:長沙鐵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