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個區縣政府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教育規模也隨之迅速擴大。同時,區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的不斷增加,教育部門逐步成為財政資金使用大戶,教育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目前國家財政對教育投入經費的資金數額龐大,教育系統各個單位各種類型支出復雜,而且按照法定增長比例收入支出逐年遞增,亟需規范管理。教育工作關系千家萬戶,教育經費支出紛繁蕪雜,如何保證教育資金的安全,并發揮其最大效益已成為教育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針對這些問題并結合本地教育審計工作實際,我們需要更新觀念,重新審視和定位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及時全面地發現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系統各單位對內部審計的重視性不夠,絕大多數單位沒有獨立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即便有內部審計人員也是財務人員兼任,嚴重違反了內部控制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二)內審隊伍不強。內審人員平日一般從事會計工作,而且不是會計科班出身,審計專業知識及實踐經驗不足,對部分審計任務不能勝任。(三)審計結果利用度不高。個別單位對審計結果不夠重視、利用程度不高,個別單位負責人只重視審計任務,對于審計結果及建議、處理意見采納程度不高。(四)審計技術單一。目前審計多是靠審計人員查看被審單位的憑證及賬本來發現問題,審核列支是否真實,審核人員支出是否超標準、超范圍,利用信息化審計的程度不高。(五)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跟蹤不夠。重報告輕整改現象較為普遍,審計報告一出就算審計任務完成,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跟蹤不夠,個別單位的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流于形式。(六)審計范圍太小。人員不足與審計任務繁重的矛盾突出,按照本地區最新的政府審計相關規定,領導干部任中審計的比重應達60%以上。而在2021年僅有37家單位進行了任中審計,占比僅為12.8%,遠遠小于相關要求。(七)審計作用發揮不夠。每年僅是對離任的領導干部進行審計,任中審計范圍較小,教育審計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治已病、防未病”的體檢作用,導致本來應該發現的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個別單位財務管理混亂,食堂、采購、工程維修項目等領域問題突出。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必須充分意識到教育審計工作在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與持續發展,需要一支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素質優良的內部審計隊伍。審計隊伍建設工作是一項管根本、利長遠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的抓實抓好。(二)加強隊伍建設。力爭將各單位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納入單位目標考核,引起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健全和審計人員的配備。各單位嚴格按照《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要求,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暫無條件獨立設置機構的單位可考慮紀、監、審合并設立。要有計劃地補充和充實內部審計人員,在單位總編制內解決專職審計人員編制,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審計人員,正常開展審計工作。(三)加強人員培訓。近年來有關審計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變化日新月異,必須根據最新頒布和修訂的法律法規加大培訓力度,及時更新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增強審計人員依法審計的意識,提高審計工作能力和水平。(四)突出審計職能。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促進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和審計建議的執行,使審計成果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強化對校(園)長、街道教育服務中心主任權力運行的監督,使各位領導干部更加明確應承擔的責任。(五)加強制度建設。把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等其他審計形式結合、把離任審計和任中審計結合起來,并按照新頒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指南最新要求逐步提高任中審計的比重,進一步豐富審計內容,加大對重大經濟決策及效果、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及執行情況的審計力度。(六)拓寬審計方法。注重改進內部審計技術和方法,積極探索新的審計模式,不斷創新審計方式,不斷更新教育系統內部審計的觀念,促進教育系統內部審計提質增效。
作者:王華強 單位:青島市城陽區教育和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