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論文 > 專家論劍: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之發展路徑

專家論劍: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之發展路徑

中國會計師事務所2008年百強榜公布后,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現狀受到了廣泛關注。在ACCA北京代表處近期組織的關于會計師事務所發展話題的沙龍上,幾位具有業內資深從業經歷的ACCA會員接受《財會學習》的采訪,暢談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路徑。被采訪人包括雷博國際會計高級合伙人梁德信、北京京都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人吳壽元、匯泰鵬輝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譚甍。

  關鍵詞1:走出去

  《財會學習》:我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在國內市場立足未穩的情況下,走出去的條件是否具備?

  吳壽元: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在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由高層一直在積極推動,可能有很深的戰略考慮。去年九部委聯合下文,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從會計師事務所來說,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大家都達成了一個共識,走出去是必要的,是符合中國會計國際化潮流的,我們對此有信心,但需要認真考慮走出去的方式、路徑等問題。

  《財會學習》:在西方發達國家,審計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實際上很多已經飽和,走出去后,我們的客戶從哪里來?走出去的可行性有多大?

  吳壽元:國外的五百強是怎么進入中國的,我們就怎么走出去,而且路線圖也很清晰——先從香港、新加坡,再到發展中國家,再到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國資委也出臺了配套措施積極支持會計師事務所走出去。國資委以前對境外子公司的審計是依靠他們的內審,基本上沒有讓中介機構參與,現在也讓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去審,實際上也是在鍛煉和培養國內的事務所。我認為走出去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絕對不是單兵出境就可以搞得定的。國內事務所現在要抓緊時間做大做強,聯合再聯合,加強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并吸引一些海歸加盟。現在最可行的就是跟著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我認為過兩三年就會見效。

  《財會學習》:走出去面臨著哪些難題?語言似乎是其中之一,因為國內缺乏精通英語的國際化高級會計人才。此外還有哪些困難?

  梁德信:本土所的合伙人,特別是首席合伙人,很多人年紀都比較大,很多快到了退休的年齡。他們心里希望的,就是可以安安全全退休,希望自己不要犯錯。由于他們抱有這種心態,大量本土所發展的欲望不強。如果管理層都沒有“野心”,事務所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思路決定出路,事務所合伙人的保守是影響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

  吳壽元:語言和資格看上去是比較難,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最難的,這些都可以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法律和文化。法律和文化的差異是不好解決的,還有就是監管部門的認可和投資者的認可,以及資格的認定問題。

  關鍵詞2:合伙人

  《財會學習》:有人認為,“四大”成功的關鍵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合伙人隊伍,我們本土所在合伙人培養上有什么經驗?

  吳壽元:怎樣建設以人為主的合伙文化,大家一直在探討。我認為一個事務所的風格和它的首席合伙人關系很大。因為我發現,如果事務所的首席合伙人是屬于專家型的,這些所的發展后勁就很大。如果它的首席合伙人是政府官員出身的,如從財政廳、審計廳退下來的,是官員型的,就會差一些。

  《財會學習》:會計師事務所本身既是一個專業服務機構也是一個盈利組織,怎樣調和作為盈利組織和專業服務機構之間的矛盾?

  吳壽元:會計師事務所是盈利組織不錯,但事務所不能把自己定位為盈利組織。有的事務所領導定位自己是老板,把掙錢作為唯一或主要目標,服務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如果事務所首先定位自己是專業服務機構,而注冊會計師把自己定位為專家,把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作為自身職責,就不會什么業務都承接。因為在專家看來,有些業務是與自己的身份和名譽相違背的。我覺得只要把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升了,審計收費也會提升,自然會有更長遠、更穩定的高回報,盈利組織和專業服務機構之間也不是對立的關系,兩者是可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財會學習》:在會計師事務所中,合伙人的權力和地位相同嗎?是不是每個合伙人都有參與公司發展和決策的權利?

  梁德信:合伙人不是都可以參與公司決策,合伙人也分級別,合伙人也會升遷。對于國際性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說,首先是按部門來分,如審計部、稅務部、融資部等等,都有合伙人。在部門下,還會按不同行業劃分,每一個行業有不同合伙人。比部門高的是地區合伙人,再高就是全球合伙人。所以,在這樣的國際性會計師事務所中合伙人還是很多的。并不是所有合伙人都可以分紅,有一些合伙人只是拿固定工資的。“四大”在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分所都是相對獨立的,都有不一樣的老板,大家只是掛同一個牌子而已。

  《財會學習》:由于“四大”的分工很細,如果一個合伙人承攬了非本行業的業務,是不是必須轉給別人做?那自己還有積極性承攬業務嗎?

  梁德信:對于不屬于自己本行的客戶,因為不熟悉,肯定要轉給對客戶熟悉的合伙人。但不會白做的,會有一些承攬費用,至于分配的比例,是由一個科學的指標來計算。最后得到的是一個很客觀、很公平的數字。

  關鍵詞3:市場與競爭

  《財會學習》:我們國家的審計市場不是很穩定,變化較大,西方發達國家現狀是什么樣的?我們的市場與發達國家市場相比有哪些欠缺?

  吳壽元:我感覺國內的市場競爭有些無序。我去年去英國考察,英國市場也有很多會計師事務所,但他們的競爭是相對有序的,大事務所做的是大客戶,中等事務所做中等客戶,小事務所做一些幫助公司注冊、代理納稅等業務。而不像國內事務所,覺得某個項目賺錢,就會一哄而上,競爭顯得很無序。

  梁德信:如果事務所做得不好而沒有受到懲罰,就不會起到警示作用。相比而言,國內對一些違法違規事務所的處理很輕。在美國不是這樣的,如果出現同樣的問題,可能是要坐牢的。當然,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真正的發展是從1980年恢復重建注冊會計師制度開始的,到現在也只不過二三十年,相對人家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來說,差距還是很遠的。因此還需要慢慢改善,也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

  《財會學習》:在“四大”,咨詢業務占的比例很大,而國內的事務所仍舊依賴審計業務,國內事務所如何提升咨詢業務?

  吳壽元:國外非審計業務的比例有可能達到一半,我們國內審計業務要占到80%或更高,但是現在已經在轉變,國內也開始做管理咨詢和財務顧問等高端業務。可能是因為我國中小事務所居多,提供的服務趨于同質。但是隨著發展,市場要進行分化,會計事務所進行分化后,大中小事務所的服務對象將各歸其位,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市場格局。

  《財會學習》:現在事務所為了做大做強,都在搞合并,由于一些項目控制的鏈條增長,是否會對事務所的審計質量產生影響?

  吳壽元:若要控制審計質量,從前期承接開始,就要通過總部來控制。我發現國內事務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中央強、分所弱;另一種是中央弱、分所強。不管那一種,都存在控制審計質量的問題。有些事務所的發展比較緩慢,也是受制于在審計質量的控制上辦法不多。

  《財會學習》:市場的惡性競爭是不是審計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梁德信:由于這個行業季節性強,最忙的時候在12月份到下年4月份,這個時間所有人都很緊張,太緊張肯定也會影響質量。大家對這個行業要求特別高,但很多事務所并不是按照它的資源去找客戶。在最忙的時候,似乎整個行業都在搶人。有一些事務所人手根本不足,先把客戶拉回來,然后派一個人過去,先把客戶占下,這肯定會影響質量問題,因為沒有考慮有沒有人做和會不會做。

關鍵詞4:收費差異

  《財會學習》:本土事務所創造的人均收入與“四大”有很大差距,即使同樣的客戶,國外事務所比國內也要高很多,為什么會形成這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差異?事務所收費以什么為標準?

  吳壽元:收費分為兩種:按件收費或按小時收費。國際上通行的都是按小時收費。在京都事務所,我現在做國際業務這塊,就按小時收費,即按照時間預算。對于國內的上市公司審計,基本上還是按件。

  梁德信:我們一般是按照項目做一個預算,預算包括:項目一共需要多少人,不同級別的人員組成比例,以及大概需多長時間。我們按照預算與客戶談判。

  《財會學習》:預算畢竟只是計劃,時間上超支或者節省怎么辦?

  吳壽元:一般不會相差太多。如果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客戶改變了審計業務的范圍、要求或增加了工作內容,這個時候收費標準是可以談的,因為本來很多標準是基于時間或我派出人員的級別和時間。客戶的要求改變了,肯定就會有一個調整。

  《財會學習》:本土所與“四大”收費的差距肯定會影響本土所的發展后勁,如何縮小這種差距?

  梁德信:本土所可能現在比“四大”收費較低,但隨著信譽的積累,大家認可了,收費會逐漸提高的。但我認為從長期的趨勢來看,本土事務所隨著服務質量的提高,收費將是逐漸提高的趨勢,而“四大”則是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因為存在兩者間的競爭,競爭就是要找一個平衡點。

  吳壽元:本土事務所在招投標的時候,傾向于低價競爭,就是先把客戶搶過來,這是個問題。但從客戶的認識方面也存在問題,客戶還是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本土事務所。所以,本土所的發展,既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社會輿論和媒體對輿論的正確引導。這可能需要一個過程,大家才能達成共識。

  關鍵詞5:人才培養

  《財會學習》:事務所之間的競爭本質上還是人才競爭,如何留住人才和培養人才?

  梁德信:人才的問題,無論對于國際所還是國內所,都是大家的首要問題,因為現在資源稀缺,人才競爭很激烈。我們的關注點放在選擇合適的人才,培養合格的人才,吸引保留優秀人才這幾個方面。我們會定期對員工考核和評估,每一年都會評估他們的表現,評估完以后,加工資或者升級,我們每年有兩次加工資。在培養人才上面,我們不僅關注他們現在,更關注他們的將來,因此我們也會選派一些優秀的員工參加各種培訓和國際性的會議,讓他們有機會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去理解自己的工作。留住人才,要留住人才的心。對于我們公司而言,我們不僅關心員工的業績,更關心員工的生活,讓員工不僅能夠努力勤勞工作,更能夠健康開心生活。

  譚甍:在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根據工作年限,是不斷加薪的,當然升職不一定,因為升職還要看資質。比如在美國,成為美國注冊會計師,就可以在一定年限后升經理,但如果沒有考過,雖然不會晉升,但是工資一般情況下每年仍會有20%到50%的增長,不管是否拿到相應資質,工資都會有部分提升。

  《財會學習》:“四大”在內控和工作流程上有什么我們學習的地方?

  譚甍:據我所知,“四大”的配套支持部門是很完善的。比如,出審計報告,“四大”有專門負責格式、數據錄入的部門,即專門的報告打印人員,就像一個標準化的生產線,分工細致。一些國際所還為不同級別的員工提供不同的網絡培訓課程,以適應員工長年在項目上,無法參加室內培訓,滿足員工后續教育和掌握最新準則的需要。工作流程基本上都系統化了,所有審計流程設定在電腦里,工作底稿、三級復核都可以在電腦系統里完成。

  《財會學習》:“四大”在人才培養和選才標準上與本土事務所有什么差異?

  譚甍:我們通常都會注意到,“四大”的標準化作業程序、職業的著裝,都會給人一種專業人員的品牌印象。但國內事務所往往不注重這些,其實從人員素質和執業素質方面,國內事務所的人員并不遜色。“四大”招聘的大學生,不一定是學會計的,他們更注重的是英文水平;而國內事務所一般要求是會計及相關專業畢業。“四大”是把員工當作一張白紙來培養,在短期內,經過標準化程序培訓,在某個方面會很熟練,但分工太細有時會限制眼界和專業判斷能力的提高。在國內事務所,員工分工并不會很細,員工可以從事多元化的業務,等于進行了全方位的培養,適應能力更強,專業判斷能力提高更快。

  關鍵詞6:審計報告

  《財會學習》:在審計報告方面,我們現在有沒有能力出國際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效力有差別嗎?

  梁德信:這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中國與發達國家對審計報告的看法差異很大。在國內一些人看來,審計報告是沒用的,并不把審計報告當作多重要的參考資料。中國的很多民營企業根本不需要做審計,往往是在企業年檢時才要求做。而國外則不同,投資者非常看重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是很嚴肅的資料。

  吳壽元:自從CPA行業脫鉤改制以來,整體質量和水平逐年提高,現在我感覺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對各類報告都比較有把握。現在我們不僅對國內報告清楚,對國際報告也很了解。但要出好國際審計報告還有一定差距,需要一個過程來學習和消化。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