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引言
智能化財務是以大數據、云計 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流程自 動化等技術手段為依托,通過變革 企事業單位業務與會計管理模式, 整合企事業單位財務職能、促進業 財融合,實現企事業單位業務與會 計信息智能傳遞及運用的一種新型 財務體系。而智能化財務實現的關 鍵因素就是業務與會計標準化,但 當前企事業單位的業務與會計標準 化建設遠不能滿足智能化財務發展 的需求,十分有必要形成全面而科 學合理的智能化背景下業務與會計 標準化體系,這不僅順應國家大力 發展智能產業的要求,更對實現業 財融合、完善智能化財務體系具有 重要現實意義。
二、智能化背景下業務與會計 標準化建設的必要性
(-)業務與會計標準化是智 能化財務建設的重要環節
作為智能化財務的重要內容, 業務與會計標準化適配相應的商務 模式、組織職能和作業流程,建立 統一的管理模板和操作指引,深入 企事業單位精細化管理過程。同時, 企事業單位的業務與會計標準化管 理和信息化相結合,將財務工作的 功能模塊嵌入到信息系統,從線下 轉移到線上,在提高效率和信息質 量的同時為智能化財務的應用奠定 基礎。
(二) 業務與會計標準化有利 于提升財務工作效率
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有其專業 性的一面,但同時也存在著大量重 復性、繁雜性的工作細項,比如費 用報銷、預算管理等,占用著財務 人員絕大部分工作時間。如能參照 流水線作業的思路,將該類工作拆 分成不同模塊,再細分模塊到工作 細項,固化常規工作細項的操作步 驟,制作模板化的工作表單,勢必 會大幅提升財務工作效率,為企事 業單位財務轉型提供必要的時間保 證。
(三) 業務與會計標準化有利 于打通業財管理壁壘
財務工作是對業務事項的反 映,開展業務與會計標準化建設不 僅可以規范財務內部的標準,而且 還可以對關鍵涉財業務環節的流程 和細項進行規范,特別是能夠加強 業財接口數據的銜接,統一業財數 據的口徑和標準,實現"一點輸入、 多點共享",減少信息數據流轉過 程中產生的偏差,保證業財數據的 —貫、可靠、可比,為企事業單位 深入開展財務分析、管理決策提供 支撐。
(四)業務與會計標準化有利 于鍛造財務人員的素質,為智能化 財務應用提供人才保證
業務與會計標準化的實施和推 進,是對財務職能和財務人員素質 的重大變革,在這個過程中,財務 人員應掌握標準化管理的工具,打 通業財數據的連接路徑,編制詳實 的管理模板和操作指引,強化與業 務的溝通協調能力,促進財務人員 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與此同時,通過業務與會計標準化 的實施,加快經驗積累和知識沉淀, 縮短新入職員工的學習期和員工的 輪崗適應期,為智能化財務落地打 下良好的智力基礎。
三、智能化背景下業務與會計 標準化的建設方案
(—)智能化背景下業務與會 計標準化的建設目標
1. 管理規范業務,即依據標準
規則規范業務活動。借助智能化財 務背景下的業務與會計標準化,實 現業務系統嵌入控制標準和控制規 則,企事業單位業務在執行過程中 可以受相關規章制度、財務管控標 準、業務預算和資金計劃等的約束。
2. 業務驅動財務,即業務活 動直接驅動財務會計記賬。借助智 能化財務背景下的業務與會計標準 化,業務直接驅動財務會計工作, 通過人機聯合完成的智能稽核后自 動生成準確無誤的證、賬、表等會 計核算結果,同時經過人機協同合 作半自動生成財務分析報告和自動 生成合規的電子會計檔案。
(二)智能化背景下業務與會 計標準化的建設原則
1. 引領性原則。以標準規劃智 能化財務的技術架構,定位智能財 務的技術功能、性能和服務能力, 充分考慮智能財務人工智能技術標 準需求,引領智能財務技術的發展。
2. 通用性原則。按照通用化、 系列化、模塊化的標準化思想,以 標準化定位智能化財務系統的組成 方式,打造理念先進、通用性強、 應用服務靈活、方便的智能化財務。
3. 適用性原則。業務與會計標 準體系的設計要使標準與應用場景 之間能合理匹配、資源充分利用、 效能全面發揮。
4. 全面性原則。業務與會計標 準體系需支持對端到端業務場景進 行數據流程梳理,并基于多維度的 財務分析需求,實現對多層級的全 量業務數據的刻畫,形成業財數據 資源目錄,滿足完整數據資源管理 及應用的需求。
5. 共享性原則。不同系統間 高度共享的數據是業務與會計標準 體系建設的關鍵,需基于數據共享 原則,打通業務與會計信息壁壘, 實現全鏈路業財數據貫通,避免海 量數據散落在眾多信息系統中形成
'‘數據煙囪'‘的情況。
6. 一致性原則。業務與會計標 準化體系需提供對業務術語和數據 標準的規范化定義,支持將多源異 構的業財數據字段標準化,在規范 數據含義、統一數據口徑后輸出標 準一致的業財數據結果。
7. 同源性原則?;跇I務與會 計標準化體系"一數一源、一源多 用'’的建設思路,確保數據源頭清 晰可追溯,可根據結果數據對源數 據的流轉及活動進行重現,同時減 少數據重復管理造成的資源浪費和 數據冗余。
(三)智能化背景下業務與會 計標準化的建設內容
智能化背景下業務與會計標準 化建設包括業務標準化建設和會計 標準化建設兩方面。業務標準化建 設包括業務分類標準化、業務流程 標準化、制度規范標準化和業務憑 證標準化四個方面。會計標準化建 設包括會計崗位設置標準化、原始 憑證輸入標準化、賬務處理標準化 和檔案管理標準化四個方面。同時, 智能化背景下業務與會計標準化建 設是信息系統再造的過程。一方面, 需要引進財務共享管理平臺、影像 管理平臺、電子會計檔案管理系統 等全新的智能財務專用信息系統; 另一方面,需要改造提升與智能財 務共享相關的業務管理系統,以解 決智能財務建設過程中的系統對接 問題和系統整體優化問題,從而實 現原始憑證的電子化和數字化、財 務處理的自動化(含自動化稽核和 憑證自動生成),以及電子會計檔 案歸集的自動化。
1. 業務標準化
(1 )業務分類標準化。為確 保流程分析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我 們以企事業單位現行財務核算體系 為基礎,以全部末級科目為出發 點,向業務端進行層層分析總結, 并結合各部門實際情況,最終形成 涵蓋企事業單位全部業務事項、全 部核算范圍的業務分類清單,同時 允許暫時保留一部分業務的個性化 處理,隨后再逐步規范和改進。
(2 )業務流程標準化。智能 化背景下業務與會計標準化建設的 過程是流程再造的過程,業務流程 設計的順暢與否決定著未來業務執 行的效率和質量,并且智能化財務 建設也是依托于流程的建設,流程 最初設計的完善與否決定著后續的 系統自動化投入的程度。標準的流 程是智能財務得以高效運作的基 礎,也是實現智能化的前提。流程 標準化的目的即是對重復性高的、 可復制性的、業務量大的業務進行 集中處理,通過實施統一標準、統 一程序,消除重疊部門在重復業務 操作流程上的不一致,從而建立標 準、規范的業務流程體系,并對流 程及作業的執行實施管理,持續提 升智能財務的工作效率與服務水 平。業務流程標準化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梳理現有業務流程,其次優化 現有業務流程,最后轉換為智能財
務模式下的業務流程,突出智能化 場景設計和新技術匹配運用,并在 智能財務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持續優 化。流程梳理過程中,可借助業財 管一體化的流程圖和蘊含豐富靈活 信息的流程矩陣,來展現自頂向下 劃分層級的、業財管一體化的企業 業務流程全景圖。
(3 )制度規范標準化。按照 分類標準的不同,可對制度流程進 行橫向和縱向標準化,橫向標準化 主要針對企事業單位業務范圍和管 理模式,劃分為會計核算、資源管 理、資產管理、內控管理等制度類 型,并做好各類制度間的銜接;縱 向標準化則是指各類制度層級設計 的標準化,一項制度的管理辦法、 實施細則和操作指引等需層次分 明、詳略得當,相同事項的描述應 口徑一致,確保制度的規范性和嚴 肅性。
(4)業務表單標準化。智能 財務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是通過 業務驅動財務實現核算自動化,這 就需要基于實際業務大類和業務細 類,針對具體業務節點,對業務發 生過程中產生的會計核算用表單及 附件進行詳細梳理,包括表單編 碼、表單名稱、表單樣式、表單數 據項、數據項屬性,以及表單對應 的附件編碼、附件名稱、附件內容、 附件樣式和附件排序等細項。通過 業務表單梳理,可為數據標準梳理 和信息系統改造提供依據。業務和 會計標準化建設為企事業單位數據 標準梳理提供了良好契機。數據標 準梳理的根本目的是數出一門、數 存一處和一數多用。數據標準梳理 的基本思路是從最底層業務流程節 點的表單中,以及正在使用的和未 來可能使用的內部管理報表中抽取 數據項,合并同類數據項,并對數 據項的名稱、含義、參考來源、使 用維度等關鍵屬性進行規范。數據 標準梳理為信息系統對接提出內容 要求、格式要求和方式要求。
2, 會計標準化建設
(1)會計崗位設置標準化
智能化財務將原本占據財務人 員大量時間的審核、對賬、記賬以 及開票等工作,交由財務機器人來 完成,通過夯實數據基礎,實現從 業務發生到財務分析的全流程數據 管理自動化,實現90%以上業務 智能自動處理,將具備專業知識的 財務人員從繁瑣的低價值交易流程 活動中解放出來。為此,需要做好 崗位優化及職能分工,用固定的標 準明確會計崗位職責,加強對會計 工作的監督,固化會計人員行為, 防范崗位風險。通過會計崗位分工, 不同崗位都按統一的標準化管理流 程進行業務處理,會計工作在一個 流水線上作業加強了相互間的協調 與監督。
(2 )原始憑證輸入標準化。 智能化背景下原始憑證輸入標準化 是指需要進行會計處理的業務內容 都要轉換為電子化的、結構化的數 據,在充分融合業務系統的情況 下,實現業務數據自動采集和借助 OCR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對紙質單 據的采集,從而實現全部制單要素 的標準化。原始憑證輸入標準化主 要包括兩個方面:①業務系統傳遞 的數據標準化。比如ERP系統的 收入結算單、收款單、核銷單、出 入庫單據、固定資產折舊數據等, 這些業務系統數據邏輯清晰,結構 化存儲,只需要按照財務核算要求 對原始業務單據提出具體要求即 可。在傳遞過程中需要考慮主數據 —致性問題、考慮到雙方系統的入 賬口徑、統計方式的差異性問題。 ②來源于掃描和圖像識別技術的結 構化單證數據標準化。即使企業上 了各種各樣的業務系統,從業務開 展的角度,依然有大量的紙面單證, 并且是審核和做賬角度不可或缺 的。如:銷售發票、采購發票、差 旅發票等。通過掃描、OCR識別、 稅務平臺、電子合同等方式識別各 類單證,獲取并識別出票樣信息, 并進而根據識別出的票面要素進行 歸類并生成標準化的會計信息。
(2 )賬務處理標準化。在原 始憑證輸入標準化的基礎上,根據 企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不同,制定 不同的會計入賬規則相對就成為— 件比較容易的事情。賬務處理標準 化主要是根據不同的經濟業務類型 確定不同的入賬規則。這是一個非 常規范化和標準化的要求。以集團 公司為例,每年對下屬單位的財務 制度將不是一本紙面指導,而是詳 細的入賬規則設定,直接固化在做 賬系統中。只有總部有調整系統入 賬規則的權利,每年根據會計制度 要求調整入賬規則成為了總部核算 規范化的手段。下屬單位財務不需 要也沒權利關心如何入賬和做賬的 問題,只是對業務數據的正確性做 好確認即可。
(3 )檔案管理標準化。會計
檔案是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的載 體,井然有序的會計檔案管理是財 務工作良好開展的基礎保障。企業 應建立會計檔案資料收集管理全流 程規范,對檔案立卷、檔案歸檔、 檔案保管、檔案移交、檔案調閱和 銷毀等檔案管理的全流程進行標準 化,明確每一環節的操作標準和管 理規范,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滿 足財務工作的需要。針對系統中的 原始電子化單證、會計憑證還需要 把單證影像、電子化的會計憑證、 歸檔管理等建立起從獲取、生成、 對照、歸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 而,企事業單位也必須建立一套集 電子會計憑證管理、會計檔案收集 歸檔、檔案管理、保管、檢索利用、 鑒定銷毀等功能完善的會計檔案系 統,進行檔案存儲、查閱、銷毀等 全面的管理。
五、總結
一直以來,企事業單位的財 務和業務都是獨立分開的,傳統的 財務管理模式是以事后的核算和監 督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財務 活動對于企事業單位發展的業務指 導、發展決策的支持力度不夠。作 為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 量的重要手段,智能化背景下業務 和會計標準化不僅是企事業單位高 效低成本運營的基礎,更是智能化 財務應用落地的重要抓手。財務的 職能不再是記賬、報銷、成本結算 等這些事后核算,而是要將財務職 能往前推進,進行事中甚至是事前 控制。因此,在企事業單位推進財 務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可借力標準 化管理這一重要工具打好財務工作 的基礎,以規范的流程、標準化的 管理和富足的精力迎接智能化財務 的落地。
作者單位天津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