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Q公司有一個大型在建項目,根據上級單位要求,需要對進度和投資風 險進行動態評估,以掌握在建項目的風險狀態,并采取措施將項目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 圍內。
(1) 工作程序.
①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2021年4月成立了在建項目專項風險評估領導小組和 工作小組。
②制訂工作計劃
③收集基礎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判斷風險發生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大小的風險準則; 體現風險偏好的風險等級判斷標準;2021年度風險清單;在建項目的進度計劃、投資概 算、質量安全管理目標;在建項目的工程項目月報.
④進行風險識別.圍繞在建項目的進度、投資、質量、安全控制目標,工作小組組 織相關業務單位和各個層級的管理人員,通過風險問卷和調研訪談、資料研究、數據分 析等形式,開展風險識別,參考2021年度風險清單,結合在建項目實際,從內部和外部 兩個維度,識別出各項目未來影響控制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因素,并明確責任部門和單 位,形成各在建項目的風險清單.
⑤進行風險分析.開展風險識別的同時,工作小組組織各業務單位和各層級的管理 人員,按照公司統一的在建項目風險準則,結合各項目管理現狀、現有風險應對措施、 同行業風險管理經驗,對風險清單中的風險進行分析,分別判斷各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 性和影響程度.工作小組對于風險分析的結果進行核實與篩選,并使用定量分析軟件進 行初步分析。
⑥進行風險評價.按照Q公司的風險等級判斷標準,對于上述分析結果進行風險評 價,區分風險等級,進行敏感性分析,明確需要重點應對的風險.
⑦制定風險管理策略與應對措施.對于評價出的需要重點管理的風險,工作小組組 織相關責任單位分別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和具體的風險應對措施,并明確執行時間,考核 衡量標準.工作小組同步組織相關責任單位,進行再次評估,以便預估風險應對效果 對比判斷風險應對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將風險控制到了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⑧編寫報告與上報。
(2) 風險評估結果.
①進度風險評估結果.經過本次評估,在不追加新的風險應對措施的情況下,2021 年11月21日在建項目實現商運的可能性約為50%,2021年11月30日(約72.5個月工 期) 實現商運的可能性約為88%
②投資風險評估結果.建立風險分析模型,使用蒙特卡洛模擬,得出疊加風險后的 投資可能的波動范圍.均值是296.34億元.有5%的可能性大于303.80億元.
使用預測投資額(均值) 與投資概算的偏差作為度量投資風險大小的指標,未采取 風險應對前,項目面臨的投資風險約為189879萬元,如圖3-11所示.
模擬預測 |
3.0383 |
1.2
1.0
0.8
0.6
0.4 |
6932 |
(萬元)
3 o0o 000
2 o50 00
2 900 000
2850 000
2 800 00
2 750 000
2 700 000
2 650 000
通過風險應 對 活 動 , 預 期降低的風 189 879 182947 277355 |
險 水 平 |
2963 436 |
2956 504 |
模擬預測 投資概算 風險應對后預測
圖 3 - 1 3
(3) 風險評估結果說明.
本次Q公司在建項目專項風險評估,充分聽取了公司不同管理層級和業務一線反饋 的信息, 結合了項目的建設特點,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使用了國際上 先進的項目風險分析方法與工具,保障了風險評估程序和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但由 于認知能力的限制, 以及對相關信息的短期不可獲取性 (如關鍵設備供應商的生產進度 和費用信息、總包方工程公司的工程進度、費用信息等),使得部分項目風險本身的不確 定性難以得到特別完全和準確的評估,進而可能會影響本次評估結果的精確性.
此外,在建項目中的各項風險會隨著項目進度和時間推移而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本次評估的結論,在后期可能會隨著有關信息的進一步明確而發生變化 . 因此,對于在 建項目的專項風險評估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動態開展,難以使用一次評估結果完全覆蓋
和準確體現整個項目周期的風險狀態變化情況。
要求 :
1.結合案例,指出在建項目專項風險評估的步驟.
2.若Q 公司對進度風險的承受度是超進度計劃的可能性不高于 10%,本次評估出的 進度風險超出承受度了嗎?
3.結合案例,分析專項風險評估結果的局限性.
解析 :
1.成立風險評估工作組 ;制訂工作計劃 ; 收集風險評估所需的基礎數據與信息 開展各個層面的研討訪談,進行風險 (數據) 識別、分析、評價 ; 組織制定或更新風 險管理策略及應對計劃、評估對比風險應對效果 ;編制報告.
2. 本次評估出的超進度計劃的可能性是 12%(1-88%) , 因此超出了 Q 公司的 進度風險承受度
3. 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 以及對相關信息的短期不可獲取性,使得部分項目風險 本身的不確定性難以得到特別完全和準確的評估,進而可能會影響評估結果的精確性. 此外,在建項目中的各個風險會隨著項目進度和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難以使用一次評估結果完全覆蓋和準確體現整個項目周期的風險狀態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