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
“銷售難、收款更難”是我國企業長期以來面臨的雙重困境,據統計,目前我國企業在國內貿易中應收賬款的到位率平均不到70%,有的企業甚至不到50%,因信用問題每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8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因逃避債務、合作詐欺造成的直接損失近50%。而今年以來,南方雪災以及四川地震災害使我國數以萬計的企業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加上物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更使上述雙重困境雪上加霜。因此,如何應對上述主客觀原因造成的貿易信用風險,使銷售最大化的同時,實現回款最快化和壞賬最小化,將成為絕大多數企業所面臨的緊迫任務。而為企業的應收賬款投保險,則將成為企業緩解信用危機、轉移壞賬風險的一條必由之路。面臨著這樣巨大的商機,作為保險公司來說,全面完善和大力發展以應收賬款保險為核心的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亦將成為其拓展保險業務、開發保險產品、擴大保險市場的一項重要舉措。
理財看點一:規避信用風險
企業信用風險的直接表現就是應收賬款壞賬的增加,而造成應收賬款壞賬的根本原因概括有二:第一,主觀信用差導致企業間的惡意拖欠、商業欺詐和三角債等;第二,客觀自然災害導致的企業無力償付貿易賬款。
而應收賬款保險保障的是企業應收賬款的安全,承保的風險主要是買家信用風險,包括:因買方破產、無力償付債務以及買方拖欠貨款而產生的商業風險。其基本功能是當上述風險發生時,為企業難以收回貨款而造成的應收賬款損失提供補償,保險費由買方的信用等級和信用期長短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費率水平比一般企業每年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低許多。另外,保險公司還會利用自己的網絡信息優勢,及時為企業提供相關的信息,協助企業在銷售過程中加強信用風險管理。
理財看點二:拓展融資渠道
目前“應收賬款+信用保險”已經成為國際上通行的新的融資模式,為企業擴展融資渠道另辟蹊徑,既可解決即時的現金流問題,還可使融資額度隨著營業額的增長而增長。據國際保理協會統計,世界各國平均而言,保理業務只占所有應收賬款的2%,而該比例在中國不會超過1%。因此,發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在中國有著很大的潛力和市場需求。
我國2007年3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出臺,為企業,尤其是面臨融資難困境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物權法》第228條規定:“以應收賬款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應收賬款出質后,不得轉讓,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應收賬款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即《物權法》擴大了企業可用于擔保的財產范圍,明確規定應收賬款可以進行質押融資。而投保后的應收賬款,無疑可以提高銀行授信評估等級,獲得貿易融資就更加便利,還可降低融資成本。企業可以積極使用訂單風險信用保險(CreditInsurance)及現代貿易中的“保付代理服務”等包括:信用審批、信用保證、貸款等信用保險功能,以幫助企業在避免和減少信用風險的同時,更容易地獲得生產經營所需的周轉性融資,實現融資渠道的多元化。
理財看點三:強化資金鏈管理
“應收賬款”不僅占用了企業大量的現金流,也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它猶如掩蓋在平靜的資產負債表下的“冰山”,使許多企業的報表有利潤,但無實質資金,更有不少企業因巨額資金占壓,使資金鏈斷裂,最終難逃倒閉的厄運。投保應收賬款保險的企業在采用賒銷方式下,因欠方資金周轉不開或者惡意逃債導致的大額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時,保險公司將幫助企業進行追賬。追不回的賬款,保險公司對賒方支付。在追索時限方面,中國平安(601318行情,股吧)保險公司的應收賬款保險制度規定:如被賒方出現破產的情況,保險公司會在收到索賠資料后30天內進行賠付。可見,應收賬款保險可以彌補企業遭遇買家破產或拖欠的信用風險造成的損失,及時補給企業的經營周轉資金,維持企業現金流的連續性,強化企業的資金鏈管理,保證企業既定財務計劃和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
理財看點四:開拓市場的保證
在目前的國內貿易中,絕大多數商品處于買方市場。如果企業采用信用銷售方式,不僅簡化了交易手續,還使買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買方的積極性。而為應收賬款投了保險的企業,其回收貨款的能力將大增,由此導致的自由現金流量和償還貨款的能力也將提高,因此更容易通過賒銷方式開拓市場,提高營業收入。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保險機構更加方便可靠地得到買家的資信情況,對買家持續跟蹤,從資金實力、信用程度、道德風險等多方面對買家做出全方位的評估,從而抓住更多的貿易機會,達到拓展市場的目的。
經濟發展越快,信用保險的需求就越大。從世界范圍來看,福布斯500強中,有80%的企業購買了貿易信用保險。而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央企業以及中小型快速發展公司是最應當投保應收賬款保險的企業,可為其持續經營保駕護航。面對如此巨大的商機,保險公司應當根據市場狀況、客戶需求以及相關法規,在應收賬款保險費率的確定、投保流程的規范(如:風險預評估、投保、簽訂保單、交納保費、銷售申報、告損失、索賠)等方面不斷完善,抓住市場機遇,最大限度地拓展應收賬款保險業務,使其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青睞,成為企業進行高效理財、實施戰略發展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