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京財績效〔2021〕1193號
各市級預算部門、各區財政局:
為持續深化本市全成本績效管理改革,促進預算部門提高成本績效意識,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21〕5號)要求,進一步規范預算支出管理,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按照年初全市財政工作會議確定工作安排,2021年繼續組織預算單位開展項目支出成本效益分析,不斷完善各區各部門分行業、分領域支出標準體系建設。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原則
(一)精打細算,“過緊日子”。各區各部門要踐行精細化理念,對項目實施每一個環節、流程、步驟、細節開展精細管控、精準管理,注重加強資源統籌整合,充分利用現有資產和資源,實現集中共享、經濟節約。各區各部門要在“過緊日子”上動真格,學會打好“鐵算盤”,通過全成本分析,厘清項目成本內容、成本結構和歷史成本或市場成本水平,剔除無效和低效成本,算清必要和有效成本。
(二)科學規范,健全體系。通過成本績效分析,逐步建立分類分檔財政支出標準體系,將支出標準作為預算編制的基本依據,徹底打破項目預算“基數+增長”模式,增強預算控制力和約束力,不斷提升財政資金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精準管控,降本增效。成本分析與控制要與目標的實現“無縫對接”。預算項目成本支出標準,要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績效指標和標準相匹配,注重結果導向,突出項目支出的精準有效。各部門要通過成本績效分析,充分掌握和運用成本變動的規律,尋找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讓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益,確保財力有效轉為保障力,以實現首都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實施范圍
(一)所有納入市政府績效考評范圍的市級部門均須開展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此項工作已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專項考評內容,具體考評細則將另行通知。其他預算單位可自行試點開展成本績效分析。
(二)各區成本預算績效分析工作,由各區財政局結合本區實際自行組織開展。各區成本績效分析工作納入市對區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具體要求另行通知。
三、工作程序
本次工作擬采取“兩上兩下”的方式開展,具體程序如下:
(一)選定分析領域階段。市級部門挑選1-3個擬分析的領域,于2021年7月15日前征求市財政局對口業務處室意見后確定。
(二)形成分析報告和成本標準階段。市級部門需對選定領域的成本進行全面梳理,結合績效目標分析出該領域的支出標準;并于9月20日前將項目成本預算績效分析的報告(模板見附件1)、《市級預算部門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支出定額標準表》(見附件2)和《市級預算部門成本預算績效項目預算安排表》(見附件3)等材料(一式四份)報送至市財政局各對口業務處室。各業務處室要結合支出政策、項目要素及成本、財力水平等,對市級部門項目的成本要素及支出標準進行嚴格審核測算,各業務處室確認后,10月20日前將匯總后的材料交預算處和績效評價處。
四、工作內容及成果
(一)分析領域
市級部門可以選取以下領域開展成本績效分析:
1.國家尚未出臺標準或國家授權地方出臺標準,且我市尚未確定支出標準的;
2.財政保障標準已確定,但各部門實際執行項目時,支出標準不清晰、不具體或是暫未形成支出標準的;
3.各部門已經確定支出標準,但原支出標準未經財政部門預算評審中心評定的,或者經過財政評審評定已超過5年的。
建議各部門優先選擇體現本部門職責特點、有一定歷史支出數據、市場或相關行業標準數據可得、支出內容可量化的延續性項目或領域開展成本績效分析。財政部門已經制定通用標準的項目則不需進行成本績效分析。如市級部門及所屬單位的全部項目已有國家或我市統一支出標準作為支出依據的,經市財政局對口預算管理處室確認后,可不開展成本預算績效分析,但須將本部門現行支出標準整理后填寫《市級預算部門支出定額標準表》(見附件4),并按照上述規定時間提交市財政局對口業務處室審核匯總后,統一反饋預算處和績效處。
涉密部門或項目仍需進行成本績效分析,但相關工作和材料嚴格按照涉密規定進行處理。
(二)分析方法
各市級部門可參照《北京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北京市市級財政支出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操作流程〉的通知》(京財績效〔2020〕893號),將成本理念和方法貫穿于預算管理各環節,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作業成本法、因素分析法、凈現值法等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方法,按照績效目標、投入成本、產出質量與效益匹配對應的原則,科學測算、全面衡量各方投入成本,實現成本定額標準、財政支出標準和公共服務標準相統一的基礎上,合理設置成本、質量和效益等方面的績效目標和監督考核指標,以實現預算安排核成本、資金使用有規范、綜合考評講績效的預算管理模式。
(三)分析結果及應用
1.將支出標準作為預算編制和執行的依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成本績效分析形成的成果,強化支出標準對預算的約束作用,將財政部門確認后的支出標準作為2022年度預算編制的基本依據,不得超標準編制預算;執行過程中,不得超標準列支。
2.實現績效和支出標準“雙監控”、“雙考核”。為充分調動各部門開展成本績效分析工作的積極性,營造支出標準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各部門形成項目支出標準后,預算執行中要嚴格執行支出標準,實行績效目標和支出標準的“雙監控”。市財政局按市政府要求將各部門成本績效分析工作及成果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績效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實現預算績效結果和支出標準“雙考核”。其中被專家評為優秀的成本績效分析報告和標準將被選出用于部門間的交流學習;被評為其他檔次的成本績效分析報告及支出標準,將按照政府績效考評的專項評分細則予以扣減相應分值,具體評分細則將另行通知。
五、職責分工
(一)市級部門。負責挑選擬開展成本績效分析的領域或項目報市財政局業務處室審核;對市財政局審核確認的領域及時開展全成本績效分析,并測算相關支出標準;按照有關要求及時報送績效分析報告及相關材料;嚴格按照市財政局審核確認的支出標準編制和執行預算;動態監控和適時調整支出標準報市財政局審核確認。組織所屬二級單位試點開展成本績效分析工作。
(二)市級財政部門。各預算管理處室負責會同市級部門對項目支出標準進行測算;將各部門的分析報告和支出標準等材料匯總后反饋預算處和績效評價處;動態監管市級部門的項目支出標準。市財政局預算處負責適時將支出標準納入市級部門項目支出標準庫管理。市財政局績效評價處負責組織專家對市級部門和各區成本績效分析工作進行考評。
(三)區級財政部門。負責組織指導本區各預算部門的成本績效分析工作;建立本區分行業、分領域、分類分檔的項目支出標準庫,并動態管理;2021年11月30日前將本區2021年成本績效分析工作具體開展情況、分析的領域、組織的形式、參與的部門及分析出的支出標準等形成總結材料報市財政局績效評價處。
六、工作要求
(一)充分認識成本預算績效分析工作的意義
推行成本預算績效分析工作是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的重要手段,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和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舉措,也是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各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將成本績效的理念和要求傳達至負責單位項目決策和實施的每一位領導干部,力爭將成本績效分析方法培養成各級領導干部的一項基本功,熟練掌握并運用。
(二)強化成本預算績效分析主體責任
各部門要增強成本績效意識,積極發揮主體責任,有效組織實施本部門的成本預算績效分析工作,不斷完善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指標、標準和方法。市級部門要當好本行業、本領域成本績效的探路者、排頭兵,加強科學謀劃、系統規劃、頂層設計,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進一步拓展管理半徑,通過算法、成本數據驅動現有資源和資產科學配置、有機整合、全面融合,讓各類資源資產的產出和效益在本行業、本領域“變現”,用科學治理提升管理效能,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各區財政部門要強化主體責任,組織指導區級部門開展項目成本預算績效分析,不斷完善適合本區特點的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做到預算編制核成本、預算執行看成本、預算評價考成本。
(三)采取合理有效方式常態化推進成本績效分析工作
成本績效改革任重而道遠,需要常態化推進。各部門開展成本預算績效分析制定支出標準時,可采取先易后難、逐步攻破的方式進行;同時要注重數據集成、動態監測,可運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使用數據的數量及質量,注重日常支出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收入、部門單位事業發展、工作實際需要以及數據整合等情況,及時動態監測和調整支出標準,報財政部門審核確認后執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財政局
2021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