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近年來,會計信息化發展已經基本 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但由于建設需求 差異大、標準規范少及人才隊伍缺乏等 因素,財務信息化建設持續化發展、標準 化開發、整體化推進以及正規化運行受 到一定程度的制約,筆者建議從4 方面開 展工作。
第一,堅持把加快財務網絡建設作 為支撐點,搭建上下聯通的網絡平臺。
一是確保網絡體系“一個標準沉到 底”。建立統一的信息編碼、關鍵接口和 安全防護標準,擴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對基層單位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支 持,實現互聯互通。
二是確保網絡經脈“一條通道觸到 邊”。建立財務信息網絡與其他相關網 絡安全、順暢、穩定連接,實現系統之間 實時信息傳遞和共享。
三是 確保 網 絡設 施“ 一套 網 絡 兩 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應統籌考慮單 位建設和財務專項需要。 同時,建立預 備信息網絡,或對網絡節點財務疏散配 置,實現信息一體共享,避免重復建設。
第二,堅持把強化數據綜合集成作 為關鍵點,建立統一的后臺基礎數據庫。
一是信息數據獲取。基礎財務信息 數據由系統錄入生成,各業務子系統按 流程提取共享,外部專業信息數據統一 格式、開放接口,系統交互使用。輔助決 策信息數據利用挖掘工具和輔助決策軟 件采集加工。
二是信息數據儲存。每個單位應設 置獨立的數據庫服務器,各級系統之間 按照財務供給關系自下而上形成財務業 務數據鏈,下級發生的業務處理信息自 動同步更新到上級單位數據庫,同時按 照供給關系接續傳遞,直至同步更新到 信息數據庫。
三是信息數據使用。改進完善財務 數據處理模型,建立信息數據采集、處 理、注冊、共享聯動機制,實現廣域網環 境“一數一源,一源多用”,實現跨部門、跨 單位財務數據的實時抓取、準確處理和 及時反饋,實現由傳統的基于日常業務 的應用模式向基于數據分析的決策模式 轉變。
第三,堅持把注重實際應用作為落 腳點,開發覆蓋全業務流程的財務信息 系統軟件。
一是組織體系構成要素實現功能齊 備。 區分業務管理、查詢反饋、輔助決 策、人才建設和管理平臺等功能模塊,形 成從業務到辦公、從替代手工到輔助決 策、從財務隊伍建設到面向大眾服務的信 息化綜合管理平臺,達到財務管理全方 位、全過程、全信息的可視、可控、可用。
二是系統業務操作流程實現連貫優 化。按業務流程,在業務管理功能模塊 下設置預算管理、資金收付、結算審核、 會計賬務等子系統。其中,預算管理是 龍頭,完善預算執行監控,開發績效評價 模塊,預算批復下達以后,預算系統立即 向后臺提交數據,會計賬務管理系統提 取自動生成會計憑證、硬性控制年度借 款、經費指標;結算是關鍵,結算審核系 統涵蓋借款和報銷管理兩項功能,年初 從預算管理系統提取數據生成部門年度 經費限額指標,借款通過系統填制和打 印借據,報銷憑證信息由經辦人員網上 錄入系統,財務實行“實物流”和“信息 流”雙審核,系統限額管控、超支報警提 示;會計核算是反映,會計賬務系統資金 收入按發生時間從出納登記的資金收付 系統提取,借款報銷、經費支出業務賬務
處理從結算審核系統提取自動生成,賬 目調整與結轉等業務手工操作。
三是系統功能升級實現同步改革。 系統設計要適應新時期推開績效預算管 理,嚴格控制行政消耗性經費開支,滿足 會計權責發生制核算和加強資產管理等 新要求,及時更新升級功能模塊,改進會 計核算科目設置,與財務理論改革發展 同步,與時代管理要求同頻。
第四,堅持依托地方信息資源鞏固 拓展建設成果。
一是進一步拓展業務辦公智能化。 通過與銀行的專線連接,實現以網上銀 行為核心的網絡銀行支付結算方式,實 現各類大額資金支付的網上流轉;規范 以銀行卡為核心的個人支付結算方式, 重點是以資代發和公務卡等小額資金結 算業務;逐漸引入以手機銀行為核心的 個人資金的移動結算支付方式。
二是推進安全監控實時化。與開戶 銀行建立專線連接,上級財務部門通過 統一平臺全程可視下級單位資金運行情 況,實時監控大額資金支付與現金提取, 準確掌握資金的流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