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桐廬縣“工業興縣”戰略的不斷推進,民營企業已成為我縣經濟結構中的主體,它在增加政府財源,增加就業機會,減輕就業壓力,推動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筆者在稅收征管和稽查中發現,我縣民營企業在財務會計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有些還相當嚴重,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一、民營企業財務會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1.會計主體界限不清。會計主體是會計核算的四大前提之一,民營企業存在企業產權與個人財產界限不清問題,投資者就是經營者,企業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經常發生相互占用的情況。企業中重要財產管理崗位如出納、倉庫管理等,由家庭成員或親屬擔任,將家庭與企業財產融為一體。企業的財產象家庭財產一樣處置,不受任何限制,給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不少困難。
2.會計機構與人員配置不到位。會計機構設置與會計人員任用不符合會計規范要求。基于成本考慮,在會計機構設置上,大多民營企業不設置會計機構。在會計人員任用上,民營企業最常見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親屬當出納,外聘兼職做會計。外聘會計往往身兼數個單位,少則一兩個,多則五六個兼職單位,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會計核算的質量可想而知。
3.民營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不容樂觀。目前,我縣現有會計人員的基本情況是,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人員近4300人;從會計從業人員的職稱和學歷來看,擁有助師以上職稱和大專以上會計學歷的從業人員比例過低;并且擁有助師以上職稱和大專以上會計學歷的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行政事業單位,民營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擁有助師以上職稱和大專以上人員數量很少。
4.不按會計法、會計準則和相應會計制度建賬。有些民營企業根本不設賬,或者雖然設賬,但賬目混亂。我縣大多民營企業的賬本主要是應對稅務部門使用發票,特別是增值稅發票必須建賬的規定而設立,并不是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還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設兩套賬或多套賬,報鄉鎮統計部門、報銀行、報稅務部門用不同的報表,其實這些報出的大多是假賬,只有“夫人”那本流水賬是真實的。另外,不按會計制度的規定使用會計科目,不遵守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待攤費用、預提費用不按規定攤提;收入與費用不配比;人為操縱利潤,采用倒軋方式計算利潤等情況時有發生。
5.會計職能錯位,會計監督職能沒有得到發揮。由于民營企業的管理者經常干預會計工作,會計人員受制于管理或利益驅使,按企業主的意圖行事,會計的監督與反映職能缺失。
6.內部監督制約機制不到位。民營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內控制度不全。如我縣某制筆企業的出納由“老板娘”擔任,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缺少必需的財務知識;而事實上出納的許多工作都由會計“幫忙”,印鑒均由會計人員保管,結果被會計人員采用購置兩本支票的方式盜取公司90萬元款項。
二、加強民營企業會計核算的對策
1.加強單位內部會計管理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貫徹執行會計法規,保證單位會計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會計工作的重要手段。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具體包括內部會計管理體系、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財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財務會計分析制度等。必須加強民營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從制度上保證會計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2.加強對財會人員從業資格的管理。民營企業應按規定設置會計機構,根據自身業務量的大小,配備足夠的、業務素質較高的會計人員;保證會計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堅持以人為本,從工作、生活等方面關心和愛護會計人員,積極支持會計人員開展工作。同時,財政部門要聯合稅務部門對會計兼職制定必要的管理辦法,限制會計的兼職數量,提出會計兼職核算中最基本的會計核算要求,保證和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
3.強化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加強會計人員教育培訓中的考核,保證會計對新會計、稅收知識的學習時間與掌握程度。會計人員應不斷加強業務學習,熟悉會計的基本知識,同時不斷加強對政策法規的學習,嚴格按照會計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處理各種會計事項,并順應科技發展,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應用技能,掌握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新的會計處理及納稅申報的方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要求。
4.實施會計從業的激勵機制,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責任心。首先是要確立單位內部的激勵機制,民營企業應當妥善安排會計人員的培訓,保證會計人員每年有一定的時間用于學習和參加培訓,對參與學習培訓優秀或合格者要給予學習培訓費用的報銷,或給予適當的獎勵;對于工作突出的會計人員應該予以嘉獎,對不能勝任會計工作的人員,要從會計崗位上調換下來。其次,財政部門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考核獎勵,對會計業務知識水平高、會計工作出色、堅持會計法規原則等表現突出同志給予獎勵、表彰。
5.各部門的協作加強民營企業會計執法情況的檢查。目前,由于財政部門對會計管理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企業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有從業資格,會計機構的設置是否符合會計法的要求,會計工作質量是否符合法律、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的要求以及培訓教育等事務方面,難以兼顧開展對所有企業會計執法情況的檢查。而稅務部門在稅務檢查中經常發現許多企業存在許多違反會計法規與制度的行為和事項,稅務部門由于缺少對會計違法行為處罰的權力,難以對其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和糾正。一方面是監督的缺位,一方面是缺少執法權。因而可以將財政、稅務有關職能結合起來進行檢查,對會計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對于促進企業核算的規范化必將十分有利。
6.充分發揮中介機構作用,加強民營企業外部監督。從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現狀來看,靠企業自身來規范會計工作是不現實的,應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監管,如會計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在對企業會計事項、稅務事項的鑒定中幫助民營企業實現會計規范化。
總之,要解決民營企業會計工作規范化問題,有必要加強財政部門的監管與稅務部門的協作,會計從業激勵機制的建立、加強培訓等多種舉措,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從會計人員的需要、企業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等多角度解決問題,并在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過程中,解決民營企業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幫助民營企業實現科學化管理,才能使民營企業從根本上解決會計工作規范化問題。
(作者單位:桐廬縣地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