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會計控制是指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措施。為規范各會計主體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建設,財政部頒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基本規范和部分具體規范(試行)》。規范各單位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并結合部門或系統的內部會計控制規定,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組織實施。建立一個具體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應著重關注哪些要素呢?筆者淺談一點個人的認識。
明確企業具體內部控制規范基本目標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基本目標應以財政部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基本規范為基礎,即規范單位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但是企業可以把以上基本目標進行分解,調整為符合本單位、本系統實際情況的內容。
基本原則也應以《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基本規范為基礎,即內部會計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單位實際情況,內部會計控制應約束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所有人員,任何人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會計控制的權力。內部會計控制應當涵蓋單位內部涉及會計業務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的關鍵控制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環節。內部會計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機構、崗位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應當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以合理控制成本達到最佳控制效果。內部控制應隨外部環境變化、單位業務職能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
審慎選擇合適人員從事相關業務和行使權力。選擇道德水準和業務水準較高的單位負責人是整個內部控制規范的核心。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負責,是《公司法》授予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授權委托人員的職權。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和價值取向,直接關系到該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
選擇道德水準和業務水準較高的會計人員是整個內部控制規范的基礎。辦理具體會計業務的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忠于職守,廉潔奉公,遵紀守法,客觀公正。同時,單位要不斷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中大量的具體工作由普通工作人員完成,每個人的工作都是內部會計控制的具體環節和內容,工作的質量只能由具體操作人員的素質來決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單位資產的安全和效益帶來影響。
構建公開透明的內部控制程序和體制,規避內部控制制度的固有缺陷。內部控制制度理論從出現到被普遍應用,雖然為社會上不同會計主體提供了管理方面的借鑒,發揮了重大作用,是管理科學的一大進步,但是其本身所存在的固有缺陷,使得一些會計主體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產生了疑問。
內部控制的固有缺陷:一是內部控制制度是根據經常發生的業務來制定的,對于無法預知的事項,無法制定合適的制度來規范。二是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則,如果內部控制成本大于喪失控制預期可以產生的損失和浪費,內部控制是不能順利建立和落實的。三是不相容職務分離可以為避免一個人單獨從事和隱瞞不合規行為提供基本保證,但是不能完全防止兩個以上部門和人員共同舞弊。四是各種控制方法、程序都是管理工具,卻不能完全保證發現和防止負責監督控制的管理人員濫用權力。五是內部控制系統發揮作用依賴于具體執行人員實際運作水平,可能導致控制失敗。
內部控制制度本身缺陷可以通過建立透明的管理體制來規避。業務的透明可以保證公開、公正。公開內容和方式是根據每個會計主體具體情況而定的,主要是達到權力相互制約的目的。比如預算管理,預算內限額事項由分管責任人審批,無預算不予審批,預算內限額之外由集體決定,可以有效制約權力不正常行使。
設立懲罰措施,促進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制度落實。任何沒有懲罰措施的制度都是無用的制度,制定罰則的基本原則應當是為違法、違反規范和制度支付的成本大于獲得的收益。罰則不僅應針對違規事項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也應對不認真履行職責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進行懲罰。因為重大內部控制制度違規往往是從簡單違反內部控制制度開始逐漸發展而來的,如果對日常監督所發現的問題及時嚴肅處理,可以杜絕許多重大違規事件發生。比如負責對賬人員及時核對銀行與單位資料,可以有效杜絕私開支票侵吞公款行為;比如會計人員及時進行存貨盤點,可以有效杜絕保管人員侵吞實物行為;對未及時對賬和存貨盤點的人員,即使未造成嚴重后果也應嚴肅處理,以督促每個內部會計控制環節人員履行職責。
對于尊重并執行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員工應給予獎勵,對于避免重大損失的員工更應給予與貢獻相當的獎勵。
全員參與,使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種習慣,并使全體參與者成為遵守內部控制制度的受益者。每個會計主體、每個經濟活動和與經濟活動有關的內容均是內部會計規范控制范圍,沒有負責人的重視和全體人員參與,要進行有效管理和規范是不可能的。提高員工覺悟、給予必要利益,才是建立健全和落實規范的根本方法。觀念的認同和利益的驅動相輔相成。在每個控制環節出現問題時責任員工會及時制止,在每個環節已有控制制度無法適應目前或未來的外部環境變化時,第一責任員工會第一時間發現并提出符合實際的改進意見,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監督體系。如此,違反內部會計規范的情況發生的幾率都將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