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2020年初,新冠肺炎忽然間肆虐大江南北。突發疫情不僅對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造成影響,而且也使得我國一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陷入困境。目前,相關疫情已得到一定的控制。此次疫情防控,也是社會整體治理體系對于“黑天鵝事件”系統性風險的應對。
2017年9月,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發起人委員會(COSO)發布了《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第二版)(下稱《框架》),改變了2004年版的立方體8要素框架,改為5要素20原則的框架。本文結合COSO所頒布的《框架》,探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啟示。
治理與文化
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為達成自身戰略目標,一般采用制度控制和文化建設兩個路徑,通過企業治理體系予以體現。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而言,雖然事發突然,蔓延較快,但還是及時得到了一定遏制,關鍵就在于管控措施和力度。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在政策層面,當疫情突發時,企業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等規定實施。
對于財務管理工作而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現金鏈條斷裂風險和財務違規風險等。
在日常管理環境方面,首先就是需要梳理各方面的業務流程點,制定涵蓋全流程的制度體系。其次需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自身戰略安排,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控制度體系,日常有監控制度安排,突發風險事項發生時有應對措施安排。同時,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為抓手,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建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文化,使風險防控成為公司員工的行動自覺。
戰略與目標設定
在戰略規劃過程中,風險管理、戰略和目標設定是密切聯系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地應根據疫情變化情況,就疫情發展情況以及疫情蔓延風險、經濟損失風險等各類風險的影響和后果等進行研判,做出相應安排,如“封城”決策所涉及的各方面風險后果考慮等。
就企業財務風險防控來看,首先要明確公司的財務戰略,包括公司的投資、融資和股利分配戰略;其次根據企業整體的風險容忍程度,明確具體的財務戰略措施,如對于公司閑置資金,是采取存款、理財還是購買高收益性二級貨幣市場工具。明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譬如購買理財工具的安排、投資失敗的應對措施等都是對應企業財務戰略的相應制度。
風險管理
對影響戰略和商業目標實現的風險進行識別與評估。主要包括風險識別、評估、排序和應對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重點話題就是武漢市啟動疫情緊急防控措施的時點,以及各地所采取的防控措施等。
對于風險管理而言,關鍵就是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當武漢漢口的華南海鮮市場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時,武漢應該發出預警采取措施的時點安排?當疫情蔓延時的相應措施,如禁止聚集性活動、“封城”、建立臨時性醫院等的安排等都是相應應當考慮實際情況所采取的情況。如果武漢早采取預警措施,可能疫情蔓延情況會有所降低。當疫情發生,做出應對措施時,應對可能的各類風險進行綜合評估等,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目前,我國采取集中各地醫療力量收治疫情重點地區病人、緊急調配重要物資、緊急建設臨時性“戰地醫院”、采取隔離防控措施、延遲復工復學等組合型系統性風險應對措施。
同理,風險應對措施可以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予以應用,財務人員需要針對企業運營特點,建立適當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如現金流收支情況、資產負債情況等,及時進行預警。而當風險實際發生時,譬如在疫情期間,企業因無法及時復工,現金流緊張,則應根據預警情況,提出應對方案,譬如加速應收款收回、延遲應付款支付、申請租金減免和財政補貼等,萬不得已時變賣資產,保障企業保持一定的現金流維持正常運轉。
審查和修訂
事實上,當企業采取一定的風險管理措施時,應當及時對企業績效情況進行評估,審核分析風險管理措施,并及時修訂。
在此次新冠肺炎初期,武漢市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偏松的。當疫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特別是當證實新冠肺炎的感染性特征時,武漢市及時調整,采取“封城”措施。后續又根據疫情防控變動情況,采取“檢測全部疑似病例,收治所有確診病人”的措施,就是對應對措施的及時調整。
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方面,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都應根據采取措施的效果和企業具體環境的變化進行及時修訂。如當企業資金告急,擬采取借貸融資方式時,利率上調至影響后續績效分析結果,則需要對融資方案進行再評判。
信息溝通和報告
疫情期間最重要的一點是信息公開透明,杜絕不實謠言影響社會公眾心理。在疫情防控期間,信息不透明帶來的后果是真假消息滿天飛。因此,采取的措施則是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每天公布疫情情況,及時在微信公眾號和門戶網站發布實時消息。該項措施也可以在企業財務風險管控措施中予以運用。
企業對于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以及采取的措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必要的溝通,有利于相關部門根據財務風險管控措施采取相應的舉措,避免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相關措施落地大打折扣。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產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