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作者:諶祖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支持單位員工對公益事業的捐贈,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捐贈稅收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9號)和《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99號)精神,許多企業會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完善捐贈支出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的流程。本文結合稅收規定,就企業從兩個方面支持員工公益慈善事業捐贈作如下分析。
加強政策宣傳,力促員工捐贈能享受優惠政策
一方有難,八方支持。員工捐贈,企業除了張榜公布弘揚激勵外,還應加強對員工的涉稅政策宣傳,讓員工了解公益性捐贈的個人所得稅政策,知道符合稅法規定的捐贈可以按照個人所得稅法有關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全額稅前扣除。為簡化分析,假定本文所稱企業員工均屬稅法規定的居民個人。
(一)受贈對象應符合規定
員工進行公益性捐贈,應符合稅法如下規定,才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1、個人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的捐贈;
2、個人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
(二)捐贈渠道應符合規定
除稅法規定允許直接捐贈的情況外,個人捐贈渠道符合如下規定才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1、通過境內公益性社會組織進行捐贈;
公益性社會組織指依法設立或登記并按規定條件和程序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慈善組織、其他社會組織和群眾團體。
2、通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進行捐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指的是只要符合縣級及以上的條件且屬于國家機關范圍,不論哪個政府部門(如民政局、衛生局等),捐贈者通過他們捐贈就可以享受全額扣除的優惠政策。
3、直接向承擔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的捐贈。
(三)捐贈應取得合法票據
個人捐贈應取得合法的捐贈票據作為享受稅收優惠的憑據。
1、取得公益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接受個人捐贈所開具捐贈票據。
2、個人發生公益捐贈時不能及時取得捐贈票據的,可以暫時憑公益捐贈銀行支付憑證扣除,并向單位提供公益捐贈銀行支付憑證復印件。個人應在捐贈之日起90日內向單位補充提供捐贈票據,如果個人未按規定提供捐贈票據的,單位應在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
3、企業統一組織員工開展公益捐贈,企業可以憑匯總開具的捐贈票據和員工明細單扣除。為便于填報《個人所得稅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扣除明細表》,員工明細單應注明員工姓名、身份證號、捐贈金額等信息。
發揮企業優勢,指導員工捐贈用好政策
稅法對不同受贈對象實施優惠的程度不同,企業財務部門相對員工而言,對稅收政策比較了解,應加強對收到個人捐贈扣除事項的審核和判斷,幫助員工用好稅收優惠政策。
(一)提醒員工選擇個稅扣除途徑
1、委托單位辦理。許多企業的員工工資由人事部門計算,財務部門負責付款發放。但對個人捐贈扣除事項,財務部門應提前參與。對企業統一組織的捐贈,由牽頭組織的部門將匯總開具的捐贈票據和員工明細單交給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審核后交人事部門在發放工資預扣預繳時扣除。對員工自己進行的捐贈。員工應將捐贈票據復印件交給單位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審核后交人事部門在工資發放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企業應提醒員工,捐贈票據應按稅法規定自行保存5年備查。
2、個人自行辦理。有些員工因存在經營所得或其他情況,而自行辦理的捐贈個人所得稅前扣除事項。對這部分員工,如參與了單位統一組織的捐贈,應提前向本單位財務部門報告,避免出現重復扣除情況。
(二)指導員工選擇扣除順序
對存在享受不同政策扣除的員工,以及除了工資、薪金外還有其他所得的員工,如其對公益性捐贈扣除需要幫助,企業財務部門應盡力指導幫助。
1、選擇全額扣除與部分扣除的扣除順序。稅法規定,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捐贈全額稅前扣除的,按照規定執行。個人同時發生按百分之三十扣除和全額扣除的公益捐贈支出,自行選擇扣除次序。
2、選擇在不同類所得中扣除順序。企業財務部門可指導員工,根據其各項所得的收入、公益捐贈支出、適用稅率等情況,自行決定在綜合所得、分類所得、經營所得中扣除的公益捐贈支出的順序。
總之,企業積極鼓勵和幫助員工支持公益事業,有利于宣傳正能量,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
作者單位:江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