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本報記者 楊文君
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把財政資金花得有效益?這已成為現代財政制度和全面績效管理這個“大賬本”需要面對的問題。近年來,錢花得越來越“計較”,打好“鐵算盤”的同時,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也有了“度量衡”,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的工作在各地逐步展開。
為探析全國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往常不同,這一次,記者撥通了各地財政廳(局)綜合處的電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河北、江蘇、浙江、山東、重慶、貴州和云南等地已經出臺了相關制度文件,為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因地制宜,搭建“制度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要用好于民。為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財綜〔2018〕42號)(以下簡稱“財政部42號文”),我國許多地方都對照出臺了相關制度文件,為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構建制度保障。
記者打開各地文件,仔細閱讀后發現,這些文件形式上不盡相同,內容上也詳略不一。
通知、實施意見、實施辦法、實施方案……各類名稱,見諸文件。像北京、江蘇是以通知的形式布置了當地的相關工作,即《北京市財政局關于轉發的通知》《江蘇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19年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通知》;山東、云南兩地則是以指導意見和實施意見的方式對有關工作進行部署;河北、貴州和重慶則通過實施辦法的形式發布了該項制度文件,浙江出臺的是《浙江省深化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試點實施方案》……
通過形式洞見工作實施力度,從內容上可細察工作著力點。
——某些地方的文件呈“宏觀部署型”。比如,北京市財政局發布通知,對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作了“梗概式”安排,并從試點探索、解決問題、總結提高和認清要義等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
——大多數地方還是按照“比對+拓展”的模式制定了相關文件。在對照財政部42號文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進一步提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規定。
以山東省為例,《山東省財政廳關于山東省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實施意見》基本對照財政部42號文,在明確主體責任、確定評價范圍、優選評價機構、完善績效目標、健全指標體系、規范開展評價、強化結果應用、嚴格經費管理、加強信息公開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要求。同時,其也結合本省實際指出,對列入《山東省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指導目錄》或本部門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受益對象為社會公眾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社會管理性服務項目應當積極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就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規范性、經濟性、效率性、公平性、效益性等開展評價。其中,屬于黨委、政府確定的公共服務重點領域、重點項目,應大力推進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鼓勵開展行業管理與協調服務項目和技術性服務項目的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
除此,很多地方對評價機構的選擇與考核、評價結果的應用,評價經費的管理,合同的簽訂等內容提出了更為詳細的要求。比如,在擇優選擇評價機構方面,貴州要求,嚴格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相關規定,擇優選擇具備條件的研究機構、高校、中介機構等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第三方評價機構應具有一定規模的專家隊伍和專業結構合理的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其中擁有中級職稱以上(含中級)或相關注冊資格專業技術人員應在5人(含)以上;具有良好的業績和信譽。執業時間三年以上,且近三年沒有重大工作失誤、違法違規、違反職業道德等不良記錄;具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工作質量控制制度。
再如,對于評價結果的應用,云南規定,評價得分原則上按百分制測算,其中,90分以上為優秀,60-89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對承接主體的評價結果為優秀的,在以后年度安排預算時給予相應傾斜,在選擇承接主體時給予優先考慮,評價結果為不合格的,應進行通報并分析原因,厘清責任并實施整改。
記者注意到,江蘇省發布的《江蘇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19年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通知》(蘇財購〔2019〕11號)是內容延伸最為充分的,信息量很大。此通知共分為“依法依規加強政府購買服務管理”“扎實有序實施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及時報送政府購買服務信息”三部分內容,并提出了嚴禁利用或虛構政府購買服務合同違法違規融資、報送典型案例、推進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等方面的內容,而這些要求是在其他省份出臺的文件中沒有見到的。
——有些地方文件則作了更“精算化”的要求,建立了指標體系。記者從貴州省財政廳獲悉,貴州省作為此次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的試點省份,在參照財政部42號文的基礎上制訂了《貴州省財政廳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黔財綜〔2018〕80號)(以下簡稱《貴州試行辦法》),并對指標體系作了細化。
另外,浙江在其發布的《浙江省深化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試點實施方案》中著重強調了評價指標的重要性,其指出,按照中央和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有關要求,各地財政部門應建立健全各部門普遍適用的共性績效指標框架,各部門各單位應根據項目特性,加快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政府購買服務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提高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質量。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應能夠客觀評價服務提供狀態和服務對象、相關群體以及購買主體等方面滿意情況,并能反映項目在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前后的績效對比情況。特別是服務對象為社會公眾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其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指標權重,原則上不低于30%。各地各部門在編制部門預算時,應進一步規范購買主體績效目標編制,細化量化績效目標。
多方權衡,制定“指標系”
指標體系是本次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制度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
記者對江蘇、重慶和貴州的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比較發現,指標體系圍繞項目的投入、過程、產出和效果四個方面內容而建立,只是各地對指標的細分情況以及考量辦法有所不同。
關于指標內容,項目投入一般是從項目立項的規范性、績效目標和資金落實等方面進行考量;而過程則主要是依據采購管理、資金管理、業務管理三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產出則衡量的是項目完成的質量和時效;效果分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服務產生的可持續性,滿意度通常征求的是購買主體和受益對象的意見。
在指標細分方面,重慶和貴州都是建立了二級指標體系,江蘇把指標分為直接指標和可選指標兩大類,并劃分為三級。
對于如何評價,各地都給出了評價要點或計算方法,重慶和貴州還明確了每個指標的得分,其中產出和滿意度占據的分值較高。經過對比,各地在評價要點方面的內容基本一致。江蘇省財政廳的工作人員挑選了其設置的幾個較為重要的指標,向記者作出了說明。據介紹,在基本指標中,一級指標評價內容為投入、過程、產出和效果四項。二級指標的評價內容包括資金落實、業務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產出、項目效益。三級指標又做了更具體的明確。例如,對資金落實,三級指標將之分為資金到位率和到位及時率。資金到位率考核的是實際到位資金與計劃投入資金的比率,計算公式為:資金到位率=(實際到位資金/計劃投入資金)?100%。到位及時率考核的是及時到位資金與應到位資金的比率,計算公式為到位及時率=(及時到位資金/應到位資金)?100%。
“另外,可選指標也設置了細化的考核內容,例如對效果的評價,包括項目效益和滿意度。項目效益從生態效益和可持續影響兩方面進行考量。生態效益是指項目實施對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情況。滿意度在三級指標中細化為社會公眾滿意度,是指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對項目實施效果的滿意程度。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是指因該項目實施而受到影響的部門(單位)、群體或個人。一般采取社會調查的方式。”該名工作人員繼續說道。
縱觀三地的指標體系,很多人更關心這些指標是如何挑選出來的,以及評價方法是如何生產的。通過采訪,“借鑒+原則”是各地普遍的做法。
“江蘇省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江蘇省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績效評價辦法》為基礎,借鑒了本省績效管理部門確定的指標體系,并結合了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特點,設計時堅持了一系列原則。”江蘇省財政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指標設計遵循了一些原則,包括相關性原則、重要性原則、不重復原則、客觀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有實踐指導意義原則。與此同時,指標體系的設計也是有原則性的,如目標導向原則、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定性指標占指標體系數量比例原則上不超過20%;穩定性與前瞻性相結合原則以及兼顧績效性與合規性,但績效性指標占比一般不低于50%。
同時,記者從貴州省財政廳了解到,他們主要是借鑒了廣東、浙江等發達省份的績效指標體系(包括其他一些財政項目的績效評價內容),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同時征求相關部門的指導意見,最后形成了當地的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體系。
“實際上,政府購買服務是有一定內在邏輯的,依次為,政府為什么要提供服務?為什么要采取采購模式?政府購買服務要達到什么目標?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下的政府職責是什么?相應的,政府購買服務評價指標的選擇也要遵循這一邏輯思路。”對于指標的挑選,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政府采購與績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章輝提示到,具體來說,可以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購買服務立項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二是政府購買服務類項目實施的過程管理,涉及預算保障、政府采購、合同規范、資金撥付程序等;三是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履約與協調,包括合同履約、日常監管、協調機制等;四是政府購買服務類的產出和效果,涉及產出數量、產出質量和成本效益等;五是政府購買服務的相關方評價,涉及社會大眾或特定群體對服務產品的認可,以及購買主體對所購對象的認可。
有條不紊,畫出“時間線”
自財政部42號文發布以來,各地列出了一條時間線,以試點為抓手,把握好關鍵節點,事前、事中、事后一系列工作鋪展開來。
調研走在前面。記者了解到,各地在出臺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的相關文件之前,都作過充分的調研。像江蘇,其早在2015年印發了《江蘇省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績效評價辦法》,明確了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的機制、原則、內容、程序、結果及應用。為了有序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江蘇省財政廳結合《江蘇省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績效評價辦法》,在制定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試點工作方案和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進行了廣泛調研,征求了有關部門、市縣財政部門的意見,與省財政廳績效管理處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交流。
試點正在行進中。根據財政部42號文要求,天津市、山西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貴州省、深圳市等10個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被列為試點省市,從而逐步探索創新評價形式、評價方法、評價路徑,穩步推廣第三方績效評價。而出臺相關文件的地方,對試點內容均有提及。如北京要求,市民政局、市城管委、市文化局等重點公共服務領域主管部門每年選取2個以上受益對象為社會公眾、資金量大、社會關注度高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開展第三方績效評價。浙江表示,綜合考慮工作開展基礎和深化改革進展情況等因素,選取嘉興、金華和麗水三個設區市,建德和平湖兩個縣級市,以及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和省建設廳四個省級部門,開展深化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試點工作。各試點地區和部門要結合購買服務項目,健全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體系。其中,試點市縣應選擇不少于當年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總金額10%的項目開展試點,試點省級部門應選擇至少一個條件成熟的項目在全省各級系統中開展試點。
據了解,云南省雖然不是本次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的試點省份,但是其主動積極作為,在2018年就出臺了試點文件,選取了昆明市、玉溪市和大理州作為試點單位,其他州市可結合具體情況自行組織。目前,根據省內各地情況,《云南省財政廳關于推進購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實施意見》正在逐步向全省推開。
推進結果尚待明晰。“實驗”項目現在推進得如何了?據了解,各地目前正處于項目評價結果信息報送階段,后續該如何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還有待“信息收集-項目檢驗-方法改善-實踐探索”等一系列環節。但經過平時的調研,也有工作人員反映了兩個困擾性問題,即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績效評價同其他財政項目、政府采購項目的績效評價有何不同?實踐中是否需要將它們區分開來?此類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由于試點項目樣本量有限,同時各地尚在匯總信息階段,記者還不能更加具體地總結各地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未來,記者將根據各地的實踐情況,在立足本次制度文件梳理的基礎上,持續跟蹤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