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核算論文 > 企業各項收入的年終賬務處理

企業各項收入的年終賬務處理

 筆者自1月21日刊出“企業年終結賬注意事項之收入篇”后,陸續接到一些讀者來電,要求擴展相關部分內容。本文就收入方面,總結出在年終結賬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在建工程試運行收入會計上從謹慎性原則出發,把處于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的在建工程所發生的費用作為在建工程的成本,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收入作為不確認收入,而沖減在建工程成本中。稅收上根據國稅發〔1994〕132號的規定,企業在建工程發生的試運行收入,應并入總收入征稅,而不能直接沖減在建工程成本中。
  例:某企業購入一條土工材料生產線,在試運行階段該生產線生產土工制品發生實際成本200000元,銷售后共取得款項280800元。企業賬務處理如下:
  發生成本時:借:在建工程——其他支出
  200000貸:銀行存款200000銷售時:借:銀行存款
  280800貸:在建工程——其他支出
  24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0800。
  年終匯算清繳時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40000元。
  超過一年以上的勞務收入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規定,對于開始和完成分別屬于不同會計年度的勞務,應在資產負債表日,視提供勞務的結果是否能夠可靠估計,而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的勞務交易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應當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的勞務交易結果不能夠可靠估計的,區分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預計是否能夠得到補償,而分別采用按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確認收入及成本和將發生的勞務成本計入當期損益而不確認收入的處理方法。一般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勞務收入,在確認時,應按確定的收入金額借“預收賬款”(或“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貸“主營業務收入”。結轉成本時,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
  例:某設計單位,2007年12月1日為一客戶提供設計服務,合同總額150萬元,合同期限3個月。至12月31日已發生成本60萬元,預計完成合同還將發生成本40萬元。預收賬款80萬元。12月31日,經專業測定,工作量完成40%。
  2007年應確認勞務收入:150×40%=60萬元;應確認相關成本:(60+40)×40%=40萬元。
  年末“預收賬款”余額為:80-60=20萬元?!爸鳡I業務成本”余額為:60-40=20萬元,余額20萬元應并入資產負債表的“存貨”中反映。
  財稅差異:會計制度在收入的確認條件上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所得稅法不承認謹慎性原則,而是更注重收入確認的形式。
  應付未付款項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規定,應付未付的款項屬于企業非日常活動產生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屬于利得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在稅法上,對于應付未付的款項,外資企業規定:凡債權人逾期兩年未要求償還的,應計入企業當年度收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內資企業的應付未付款,《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通知》(國稅發〔2006〕56號)文件中關于《銷售(營業)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細表》的填報說明對此進一步明確:“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一欄填報納稅人應付未付的3年以上應付賬款及已在成本費用中列支的其他應付款。
  盤盈收入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第11條中提到“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以及存貨、固定資產盤盈等”。存貨和固定資產的盤盈都屬于前期差錯,但存貨盤盈通常金額較小,不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以前年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判斷,因此,存貨由于流動快,不容易區別具體年份,所以盤盈時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進行核算,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沖減“管理費用”,不作為前期差錯,調整以前年度的報表。而固定資產是一種單位價值較高、使用期限較長的有形資產。因此,對于管理規范的企業而言,在清查中發現盤盈的固定資產是比較少見的,也是不正常的,并且固定資產盤盈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以前年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判斷。因此,固定資產盤盈應作為前期差錯處理,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
  會計處理如下:企業盤盈的各種材料、產成品、庫存商品等存貨,借“原材料”、“庫存商品”等,貸“待處理財產損溢”。企業在財產清查中盤盈的固定資產,作為前期差錯處理。盤盈的固定資產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
  接受捐贈的收入由于新會計準則將接受捐贈資產的價值計入“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與稅法對企業接受捐贈的處理保持了一致,不存在暫時性差異。只有在“企業取得的捐贈收入金額較大,并入一個納稅年度繳稅確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可以在不超過5年的期間內均勻計入各年度的應納稅所得”的情況下,稅務處理在不超過5年的期限內分期確認收入,而會計處理則是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這時才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如果企業接受捐贈的收入金額不大,則直接借“所得稅費用”,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如果企業接受捐贈的收入金額較大,所得稅費用負擔較重,應按照捐贈資產計算的所得稅費用,借“所得稅費用”,按照形成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計算確定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貸“遞延所得稅負債”,按當期應交所得稅,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此外,在稅務處理上,企業對接受捐贈的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可按稅法規定結轉銷售成本、計提折舊及無形資產攤銷額等。
  特許權使用費用收入新會計準則規定,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使用費收入等。在會計處理上,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企業應當分別下列情況確定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金額:利息收入金額,按照他人使用本企業貨幣資金的時間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主要是指金融企業對外貸款形成的利息收入等;使用費收入金額,按照有關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收費時間和方法計算確定。
  在稅務處理上,企業持有到期的長期債券或者發放長期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按照實際利率法確認收入的實現;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財產轉讓收入財產轉讓收入是指納稅人有償轉讓其各類財產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轉讓固定資產、有價證券、股權以及其他財產所取得的收入。稅收上將財產轉讓凈所得納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依法計征企業所得稅,年終匯算時主要財稅差異是調整轉讓資產的減值準備。其他財稅處理相對簡單,在此不加贅述。
  債務重組收益《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變化較大的地方是:改用“公允價值”作為債務重組的交易價格。債務人首先用非現金資產(或權益)的公允價值進行處置,確認轉讓收益;再以公允價值償付債務,確認債務重組損益。若資產沒有計提減值準備,則無財稅差異。所以新準則下“公允價值”的運用,使得財稅差異逐步縮小。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