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高新華/文
伴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 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接觸的內外環境都 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業務工作面臨著新 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客觀分析財務 人員面臨的職業危機,進而提升其職業 能力和綜合素質,已成為當下亟待解決 的問題。
不斷完善的財政制度 提出要求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 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 化需要發揮財政宏觀調控作用。 國家 治理同時是一項龐大且綜合的系統工 程,最終趨向為實現善治與良治效果。 政府會計治理既與國家治理宏觀設計 密切聯系,同時又對公共財政治理產生 直接的巨大的作用,既涉及政府、市場、 組織等,又與公民社會培育與發展緊密 相連,影響極為深遠。 政府會計信息通過影響政府決策、 公眾問責而影響公共資金績效、政府運 行績效,通過影響財政透明度而作用于 民主政治。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推 動政府會計信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治 理框架中發揮作用。在此過程中,必然 要求財務人員從單純的預算管理向治 理取向轉變,從而滿足政府、公眾等進 行決策、管理、監督、評價等多層次的信 息需求。
政府機構改革提出要求
新時代的政府機構改革,更加突出 轉變政府職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 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同 時構建職責明確、運轉高效的政府機構 體系等。 政府機構改革的目標是構建職責 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加快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對于部 分財務人員而言,必然面對著職能轉 換、機構撤并、編制縮減、人員精簡的改
革工作。與此相適應,財務人員工作能 力除了具有基本的會計職業素養、溝通 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之外,應綜合 掌握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知識,重點關 注政策理論解讀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和 管理會計實踐能力。此外,財政部門落 實“放管服”的改革要求,為會計行業松 綁的同時,意味著財務人員將承擔起財 政部放權后的部分責任。若是財務人 員素質能力不足、對于知識掌握得不夠 牢固,則會增加職業風險。
信息技術對財務人員的沖擊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財務機器 人等高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高調現身,還 停留在費用報銷、會計核算、出具財務 報表、稅務申報等工作的會計,很有可 能是最早一批被取代的,處于這個崗位 的財務人員,更要有危機感。 目前,財務機器人還存在開發成本 高、技術財務維護人才不足、系統風險 等缺點,給財務人員留有時間去學習和 轉型。但今后,隨著人工智能這一科技 創新技術引到會計、稅務、審計等財務 工作中,數據的產生、采集、錄入、傳遞、 匹配、校驗和無人值守自動報銷等財務 標準化、流程化的工作不可避免地會逐 漸被機器人替代。 大數據影響著政府的工作,政府部 門構建會計人員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和 失信人員懲戒機制,利用大數據等數字
化工具將失信人員的信息列入“黑名 單”。網上納稅、網上銀行的盛行給財 務人員提供許多的便利,但是不能忽 略了信息共享平臺給單位帶來的安全 隱患。 財務人員運用財務軟件的同時就 會有信息系統管理問題,可能存在人員 違規登錄、篡改數據或越權等行為使財 務信息失真等危害出現。
財務人員要發揮會計監督作用
腐敗實際上是指公共財產向私人 部門的不正當轉移行為。一個單位的 財務管理如果是混亂的、會計監管是乏 力的,就會直接造成貪污等腐敗行為的 發生。堵住、切斷、消除公共財產不正 當轉移的首要防線就是會計監管。目 前,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巡視、審計、檢查 力度不斷加大,工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深 入。從巡視、審計、檢查結果來看,大多 經濟腐敗會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會計運 作,開展非正常的資金活動。財務人員 作為會計監管的執行者,在參與單位管 理的同時,需要準確判斷經濟行為合法 與否,有責任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 準則,維護國家、社會公眾及本單位的 合法利益,確保相關經濟活動嚴格依照 法律法規執行。
會計人才競爭激烈
會計行業是一個不斷更新、完善和 改革的行業,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更 新替換速度比較快,正朝著一個綜合 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近幾年來,國 家不斷推出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和行政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管理制度和解讀文 件,在會計理念、核算基礎、會計處理原 則和報告披露等諸多方面和現行會計 制度體系均存在較大變化。 會計人大概是全國最龐大的專業 技術執業團體之一。但會計人員在行 政事業單位的作用得不到重視。比如, 有的行政事業單位采取公開招聘、財務 共享中心、社會購買服務等方式不斷壓
縮現有單位財務人員人數,財務人員面 臨著數量龐大的外來財務人員的競爭。 “會計越老越吃香”的觀點已經在 行政事業單位行不通,財務人員不保持 持續學習的能力就面臨被淘汰的危 險。資格較老的會計要想在單位立足, 就要不斷學習新的政策、法規和業務知 識,強化信息化運用水平,才能跟上這 個時代發展的步伐。年輕財務人員更 要努力學習,不僅要學習財務專業知 識,更要擴展管理技能,將理論學習與 單位具體工作實踐緊密結合。
單位發展需要業財融合
財務管理與其他管理最大的區別 在于它的綜合性。楊紀琬教授曾經說 過, “會計什么都管,什么都不管”。就 是說,會計對什么都不直接管,但要間 接地參與管理。這就要求日常管理工 作中能處處看到財務人員的身影、聽到 財務人員的聲音,達到“潤物細無聲”的 境界。 財務人員本身具備較強的責任意 識、風險意識和服務意識,能客觀公正 的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準確的記錄與 處理,同時在一定范圍內為單位做好財 務服務。同時,財務人員還要轉變觀 念,理解單位發展戰略和行業特征,具 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和市場意識。跳 出財務看財務,樹立“環境——戰略 ——行為——過程——結果”一體化 的會計思維,不斷拓寬知識面,完善職 業判斷、計劃預測、決策分析、風險管 理、內部控制、創新能力,將戰略、會計 與業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運用職業 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財務人員發展的未來是什么?每 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在具有 頂層危機意識的人眼里,挑戰與機遇并 存,危機感就是對未來的先機。面對 優勝劣汰的競爭,希望廣大財務人員 保持危機意識,提升職業能力和綜合 素質,實現職業轉型升級,在國家治 理、機構改革和其他管理工作中發揮 應有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