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國糧食庫存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我省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企業轉制、人員分流、財政減負、糧食安全等目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全國糧食市場化改革朝著“市場放開、直補糧農、省長負責、加強調控”的目標全面推進。為從容應付糧食安全風險,完善糧食財政補貼機制,進一步加強糧食購銷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是當前糧食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糧食財政補貼和內部會計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糧食儲備缺乏相對統一的補貼定額和基本穩定的參照標準。由于糧食安全與縣級政府的任期目標關聯不大,財政分灶吃飯,儲備糧補貼能壓則壓。現實儲備糧規模、品種是省定,保管時間基本限定,錢從中央糧食風險基金包干政策不變中解決。隨著糧食形勢的變化,對糧食補貼不再是簡單的減人減負擔,而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需要,上級部門可以制定一個相對的儲備糧補貼標準,由各地在可控的幅度內財糧商定,政府決策。
2.糧食應急供應預案的落實缺乏財政支持。要確保預案的實際操作性,必需增加適量的周轉糧、成品糧庫存,按一定區劃合同鑒定適量的應急供應網點、加工企業。但財政沒有落實此新增的補償費用(如庫存貼息、加工能力維護費用等)。
3.在財糧關系新機制的形成過程中,糧食財政補貼的可控性增強,糧食事權、調控權弱化,由此應對糧食市場風險的調控資金、過渡性補貼到位難,直接影響糧源組織采購和市場抗風險能力。
4.糧食體制改革后,企業組織形式與內控制度滯后。糧食企業實行“兩個置換”后,產權清晰了,人員減少了,資產收益提高。但是在糧食管理組織形式上、企業內部控制上沒有什么改變,甚至管理上、內控上更加遷就和放松,使一些企業嚴重缺乏經營意識、發展意識。5.信息的不對稱性制約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隨著糧食政策及業務的單一化,糧食財務會計地位弱化。企業中一些重大經濟業務活動如項目投資、資產重組、儲備糧輪換等經濟事項(如項目資金拼盤、資產評估作價、資產租賃合同、輪換合同與憑證),財會人員事前不知道、事后不明白,則既不利于會計賬目的規范處理和審計檢查,也不利于防范財務風險。
二、思考與建議
1.要明確職責、加強協商、政府決策,完善財政與糧食關系新機制。糧食安全是政府行政安全的重要方面,應確立糧食行政管理的公共性、政府性。為此,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第一,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糧食安全的預警分析和市場監測,加大儲備糧規模和品種結構的調控力度,降低儲備風險,從數量上、價格波動市場機制上把握糧食供求基本平衡。第二,財政部門要確保糧食風險基金的足額到位,有關過渡性糧食財政資金應專項用于糧食安全。并隨著全省各地中心糧庫建設的基本完成,制定相對統一的儲備糧保管定額和費用補貼標準。要基本穩定補貼標準,完善獎懲辦法,促進糧食儲備輪換工作機制的創新。第三,縣政府要從縣域糧食市場穩定、主銷區糧食外購與運輸實際情況出發,加強有關糧食安全措施的督促落實工作,完善糧食財政資金的管理,確保儲備糧權、事權的統一,逐步提高糧食抗風險能力。
2.要與時俱進、注重實效,儲糧儲錢兩手抓,確保糧食安全和市場穩定。在糧食供求趨向平衡的形勢下,外購糧源的組織模式面臨挑戰,外購運輸、外購成本、保管費用等都將大幅提高,財政壓力增加。并隨著糧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糧價波動頻率和幅度進一步增加,儲備風險增大,糧食風險基金、政府調控資金的作用突顯。為此,一要根據中央“四個確保”的要求,立足縣情,對基本農田、糧食主產農業農民,財政應采取適當補助措施,保持一定農田的糧食生產能力。二要建立政府糧食調控資金,專項調控省外購糧食風險,鼓勵以糧食收儲公司為龍頭,與種糧大戶、糧食生產區搞好產銷協作,構筑可靠的糧源基地。三要支持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糧食信息網絡監測和預警工作,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對信息采集和發布中所必須的經費,財政應予以保證。四要充分認識上級政府的支持。省級儲備糧也是縣市級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根據省、縣級儲備糧規模,結合糧食應急預案,可考慮糧食加工廠的配套建設,建設資金可通過儲備糧定期輪換這一糧源保障,吸引社會投資方式解決。這樣,既有利于應急預案的落實,也減輕了政府投資風險。
3.要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內部制約機制。一要健全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明確劃分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特別要完善貨幣資金、儲備糧采購與銷售、中心糧庫工程項目、固定資產租賃、經營決策、內部稽核等方面的規范,嚴格錢賬分管制度、定期對賬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預算管理制度,并在考慮職務分離時,考慮各職務崗位之間能夠相互制約,做到職責明確、程序規范,才能避免扯皮推諉、管理失控。二要對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進行明確。企業對儲備糧異地代購代儲、糧食資產處置、資金調度等經濟業務事項,涉及金融信貸資金“庫貸掛鉤”、代儲費用補償糧食實物資金等重大的經濟活動,是非常重要的財務管理問題,必須由領導集體決策,并報糧食、財政、農發行相關部門商可。財務必須全面掌握經營活動中資金運行方向與整體情況,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三要嚴肅財產清查制度,強化內部審計監督。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對各項財產物資進行實地盤點,對庫存現金、存款、債權債務的清查核對,尤其是要加強對異地代儲糧食的核查,促進改善管理,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同時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進行內部審計,實施必要的再監督。
(作者:王旭 單位: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