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治理:內控財務制度建設是根本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治理:內控財務制度建設是根本

加強制度建設,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造假者的成本,是治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欺詐的根本
  文/魏青松 張慧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通過會計造假操縱利潤,損害國家和投資者的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已經成為我國財經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財政部2007年11月7日公布的“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顯示,SST天海(愛股,行情,資訊)、ST花炮、航天通信(愛股,行情,資訊)三家上市公司過去幾年中均有會計造假存在。天津市天海集團有限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將利用外國政府貸款購置的價值7.2億元的船舶長期掛往來賬,未納入固定資產核算;其下屬子公司天津市海運股份有限公司連續兩年偽造銀行存款1.5億元,以隱瞞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問題。瀏陽花炮股份有限公司為避免2003年、2004年連續虧損,將以前年度發生的費用1859萬元及欠繳稅款786萬元推遲計入2005年度。航天通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至2005年劃出資金通過其他單位進行周轉,虛增利潤3110萬元。此波還未平息,一波又起。2007年11月10日,內地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睿富房地產(0625-HK)在上市時對旗下北京佳誠廣場的租金收益,竟然較實際高估近3億元,成為首家涉嫌上市欺詐的內地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日前,睿富已向香港聯交所、證監會及警方報告該事件,其將要面臨的處罰我們尚不得而知,但資產價值虛假消息的公布本身已經給睿富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經濟利益是最常見的會計違法動機。理性經濟人對會計違法與會計守法行為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會計違法與會計守法之間的成本和收益的差異以及經濟人對風險的偏好的態度。如果會計違法的預期效用大于會計守法的預期效用時,理性的經濟人便會從事會計違法行為。面對嚴重的會計造假問題,我們或許有理由懷疑我國會計制度中的存在缺陷使得會計違法的預期效用過大,從而使得眾多的上市公司鋌而走險。因此,如何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會計制度的建設已成為重要課題。

  美國會計造假治理:亂世用重典

  安然事件的爆發是美國重典治理會計造假的導火索。在政府監管部門、媒體和市場的強大壓力下,2001年11月8日,安然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文件,承認其從1997年到2001年間共虛報利潤5.86億美元,并未將巨額債務入賬。如果說安然事件的爆發還有可能會被懷疑為偶然事件,而隨著環球電信、世通、施樂等一批“經濟巨人”會計造假案的紛紛曝光,人們開始懷疑暴露出來的假賬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頻頻曝光的公司造假案給美國的經濟蒙上陰影的同時嚴重打擊了公眾信心。在一連串的會計造假丑聞曝光后,美國的立法、司法、監管部門就如何杜絕與治理會計造假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

  1.立法部門積極響應。2002年7月2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2002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對未來企業運作、證券市場、審計體制設置了嚴格的規定。其主要內容有5項:(1)創立上市公司審計監督委員會,對承擔大公司審計業務的會計事務所進行監管,對違法的會計事務所及審計人員擁有調查、執法和懲罰權;(2)創立有關證券欺詐的重罪,最高徒刑可判25年;(3)對企業高層主管欺詐罪行的懲罰從原來的5年徒刑提高到了20年;(4)對犯有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5)禁止會計事務所向提供審計服務的公司提供咨詢服務。

  2.司法部門加大懲罰力度。美國參眾兩院組成專門委員會,調查安然和世通兩公司的財務欺詐案,對多位高管人員相繼發出逮捕令并提交訴訟。

  3.監管部門強化監控職能。“安然事件”爆發后, SEC提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修改建議》,修改內部人買賣股票報告制度與各種公告的披露要求,并規定重要會計政策需披露。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治理現狀存在嚴重缺陷

  如前所述,加強制度建設,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造假者的成本,是治理會計欺詐的根本。目前,我國有關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治理、相關法律責任認定方面的法律法規存在嚴重缺陷。

  1.行政責任雖較為豐富,但處罰力度偏輕,威懾作用不足。盡管我國《會計法》、《證券法》等均對會計造假行為的行政處罰進行了規定,但從以往處罰情況以及法律規定來看,處罰力度總體偏輕。依照《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的規定,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證監會有權處以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這樣的處罰力度顯然不夠。

  2.刑事責任相對較輕。我國《刑法》、《公司法》和《會計法》都對公司由于欺詐上市和財務造假而承擔的刑事責任做出了較明確規定。然而,上市公司主要負責人因此受到刑事處罰尚比較少見,而且即使違法行為受到刑事處罰的,量刑也較輕。

  3.民事責任的追償受一系列前置條件的限制。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該規定為法院受理和審理因虛假陳述引發的證券市場上民事侵權賠償案件設置了一系列前置條件,如只受理有關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已經生效的案件;不接受集團訴訟等——這極大增加了小股東的訴訟成本,限制了賠償責任。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治理前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治理會計信息造假的過程是一個產權制度、公司制度、會計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

  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內部制衡機制和監督機制。(1)國有股減持。這將有利于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在股東間形成制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2)增強董事會內部的制衡。中外上市公司財務丑聞案件處理結果表明,大多數公司會計造假行為都有董事、高管人員參與。因此,公司治理結構的健全和完善,增強董事會內部的制衡機制顯得至關重要。舉措有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強化監事會功能、完善公司內部會計審計體系等。

  2.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加強法制建設。首先,完善民事責任追償程序,擴大法院受理的民事索賠案件的范圍,同時取消一系列前置性條件的限制,減少小股東的訴訟成本。其次,適當增加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提高對會計違法者及其責任人員的經濟處罰額度等,增加法律的威懾力。同時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計造假問題突出的單位和責任人員,可通過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及發表公告等形式,公開曝光其違規事實和對其處罰情況,提高法律的約束力。

  3.加強外部監督,特別是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外部監督體系,強化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對財務會計工作的監督,對上市公司財務審計工作實施實時監督和過程監督,有利于從源頭上遏制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健全注冊會計師的監督管理體系,改革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格局,成立會計監督機構,負責對從事上市公司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監督和調查,對違規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進行嚴厲處罰,從而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與審計質量。同時還應當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督管理,實行無限責任,提高違規風險成本。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