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本題15分】甲公司是一家集成電路制造類的國有控股集團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17年末,公司的資產總額為150億元,
負債總額為90億元。2018年初,公司召開了經營與財務工作務虛會。部分參會人員發言要點摘錄如下:
(1)總經理:回顧過去,公司產品連續3年取得了同行業省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成績;展望未來,集成電路產業作為國家鼓勵的戰略性新興技術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并將持續成為社會資本競相追逐的投資“風口”,本公司具有較強的外部資源獲取能力,要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當前,公司正在擬定未來發展規劃,總體目標是力爭今后3年實現公司銷售收入每年遞增30%,市場占有率進入國內行業前五名,為維護穩定發展的公司形象,公司將繼續執行每年利潤固定比率(現金股利支付率15%)政策,秉承“從管理效率提升中求生存,從產品研發和創新中謀發展”的企業文件,不斷鞏固和強化公司產品的競爭優勢,實現公司快速增長。
(2)投資總監:實現銷售收入增長30%,需要對現有加工車間進行擴建,以擴充生產能力。車間擴建項目有A、B兩個風險相當的備選擴建方案;投資均為1億元,建設期均為半年,當年均可以投產,運營期均為10年;A、B兩方案年度平均現金流分別為0.25億元和0.31億元,回收期分別為2.5年和3.5年。
(3)財務部經理:按照銷售收入增長率30%測算,滿足公司下一年度增長所需的凈增投資額共計3億元,必須全部通過外部融資解決。
(4)財務總監:雖然公司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資產負債率也急劇上升,并高于行業平均水平(45%)。如果繼續增加債務融資,將會加大公司財務風險。因此,應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始終將公司最優資本結構下的資產負債率控制在45%這一常數點。
(5)戰略發展部經理:集團旗下參股和控股企業數量眾多,內部資金往來交易量巨大。本集團已初步具備了成立財務公司的條件。為加強資金集中管理,建議著手組建集團財務公司:①成立專門工作組,動員成員單位積極入股,并適當吸收社會其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入股;②集團財務公司可以為成員單位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辦理貸款和承銷股票等業務,從而拓寬成員單位資金的來源渠道。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 根據資料(1),判斷總經理發言所體現的公司總體戰略的具體類型,并指出甲公司是否符合該戰略的適用條件。
2. 根據資料(2),分別計算A、B兩方案的投資收益率,指出甲公司采用投資收益率法和回收期法的決策結論是否一致,并說明理由。
3. 根據資料(3)和(1),結合融資規劃和企業增長原理,判斷財務部經理關于年度所需的凈增投資額必須全部通過外部融資解決的觀點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說明理由。
4. 根據資料(4),判斷財務總監的觀點是否恰當;如不恰當,指出不當之處并說明理由。
5. 根據資料(5),分別判斷①和②的陳述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說明理由。
【答案】
1. ①成長型戰略中的密集型戰略。
評分說明:僅答出成長型戰略的,得分值的一半;答出密集型戰略或密集型戰略下級分類(市場滲透戰略、市場開發戰略、產品開發戰略)之一的,得相應分值。
②甲公司符合該戰略的適用條件。
評分說明:如果①不得分,則②也不得分。
2. ①A方案投資收益率=0.25÷1×100%=25%
B方案投資收益率=0.31÷1×100%=31%
評分說明:可不列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正確即得相應分值;計算過程正確,但計算結果錯誤的,得相應分值的一半。
②采用兩種方法決策結論不一致。
理由:
采用回收期法,A方案回收期短,優于B方案;采用投資收益率法,B方案投資收益率較大,優于A方案。
【提示】“投資收益率”目前教材已改為“會計收益率”,計算公式為會計收益率=年均收益額/原始投資額×100%,建議按照新內容掌握。
3. ①不恰當。
②理由:企業增長所需的凈增投資額等于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之和,由于企業有內部融資量(留存率85%),實際外部融資量小于3億元。
4. ①不恰當。
②不當之處:始終將公司最優資本結構下的資產負債率控制在45%這一常數點。
理由:最優資本結構不應是一個常數點,而是一個有效區間。
5. 要點①恰當。
要點②不恰當。
理由:企業集團的財務公司的業務范圍不包括為成員單位承銷股票。
評分說明:關于要點①、②的判斷,如果考生指出“都恰當”或“都不恰當”,得要點①或要點②的相應分值;如果僅指出“恰當”或“不恰當”,不得分。
考點體現:
(1)企業總體戰略的類型——成長型戰略;企業總體戰略選擇——成長型戰略選擇;
(2)投資決策方法——投資收益率法(現行教材為“會計收益率法”)、回收期法;
(3)融資規劃與企業增長管理;
(4)企業資本結構決策與管理——資本結構調整的管理框架;
(5)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財務公司業務范圍。
考核方式:
(1)判斷所體現的公司總體戰略的具體類型,并指出是否符合該戰略的適用條件;
(2)計算方案的投資收益率,并指出采用投資收益率法和回收期法的決策結論是否一致,并說明理由;
(3)判斷觀點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說明理由;
(4)判斷觀點是否恰當;如不恰當,指出不當之處并說明理由;
(5)判斷陳述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
1. 通過上述5小題的問題,我們了解到高會考試的形式為:“判斷……”、“計算……,指出……,并說明理由”、“判斷……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說明理由”。這些問題都是需要依據教材理論對資料進行分析、計算的。本題考核的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知識點,雖然表面上看題目比較綜合,但是從每一道小題來看,幾乎每小題對應一個資料,所屬章節非常清晰,綜合性并不強。
2. 聯系考點我們可以延伸一下:
(1)考核的是企業總體戰略的類型——成長型戰略、企業總體戰略選擇——成長型戰略選擇。企業總體戰略的類型是第一章中考核頻率最高的知識點,尤其是成長型戰略,題目通常要求考生指出某公司采取的具體戰略類型,并說明理由。所以建議各位考生重點把握成長型戰略三種基本類型的定義、適用情況等,以應對類似題目。
(2)考核的是投資決策方法——投資收益率法(現行教材為會計收益率法)和回收期法。今年教材將“投資收益率”改為了“會計收益率”,并對其定義、優缺點進行了修訂,需要適當關注。會計收益率(ARR)=年均收益額/原始投資額×100%,各位考生首先應該掌握會計收益率的計算公式,題目中給出相關數據,能夠根據相關數據計算出方案的會計收益率。其次,各位考生應該掌握會計收益率、回收期的決策原則,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能夠做出一定的分析,選出最優方案。除此之外,各位考生應該能夠舉一反三,掌握其他投資決策方法(如凈現值、內含報酬率、現值指數)的計算與分析。
(3)考核的是融資規劃與企業增長管理。企業增長所需的投資額一方面依賴于內部留存融資的增長,另一方面依賴于外部融資(尤其是負債融資)。這里應該注意融資優序假定,即:先內部融資,后債務融資,最后為權益融資。
(4)考核的是企業資本結構決策與管理——資本結構調整的管理框架。本題考核的比較細,看書不到位的考生可能沒有注意到這個小點。根據財務彈性要求,即使最佳資本結構也不應該是一個常數點,而是一個有效區間。資本結構調整不但必須,而且是一種常態,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建議各位考生看書要全面,重點內容要掌握,還要兼顧“犄角旮旯”。
(5)考核的是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財務公司業務范圍。本題考核的也比較細,應對這類題目就是要熟悉教材,根據題目知道考核的是什么,迅速的找到教材的位置,對應分析。除財務公司可以經營哪些業務外,各位考生還應該掌握財務公司的服務對象是誰,財務公司的設立條件有哪些,尤其關注帶有數字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