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同樣是用垃圾發電,深圳項目一噸 垃圾可發電400度,江西的項目卻只能 發電300度。通過對比分析,找出差異, 提高發電效率,每年可多創收近百萬元; 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合理進行資金籌劃, 統籌安排項目進度及付款時間,每年可 節約資金成本約幾千萬元……在首創環 境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首創環境” )財務 總監曾兆武的“博士超強大腦”中,業財 融合不再是空洞的理論或者噱頭,而是 一個個具體的可測算的數據、一項項能 落實的詳盡的策略。 “我認為業財融合應 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業財雙向交互,第二 步是財務分析指導,第三步是信息化支 撐,用大數據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助 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曾兆武在接受《中 國會計報》記者采訪時稱。
業財融合三步走
首創環境是首創集團下屬固廢領域 的產業投資平臺。作為公司初創人員之 一,曾兆武當年從外企進入到首創環境 時起,就一直致力于做好業財融合工作。 “財務人員要了解商業模式,要懂 業務,要知道每個環節的投入產出,成本 多少、利潤幾何。同樣,業務人員也應了 解財務,不能只知道一個項目能賺多少 錢,還要了解現金流的概念,確保所賺的 利潤及時回款。”曾兆武理解的業財融合 先從二者之間相互熟悉開始。 首創環境共有財務人員130多人, 其中總部有17人。總部的財務人員招 聘到位后必須先到項目公司工作一段時 間,了解學習業務。待其期滿后,曾兆武 親自面談,如果感覺財務人員對業務還 不夠熟悉,就繼續呆下去。 “我們提倡業 財之間互相打通障礙。每做一筆業務, 不僅要從財務角度看是否合理、能否優 化,還要從業務角度來看資產、負債和現 金流的平衡關系,因為當月收款和到年 底收款,收益是不一樣的。”曾兆武稱。 通過不斷引導,當大家都具備業財 融合意識后,下一步就進入財務分析指 導階段。 “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對所有的 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我開始的想法是每 個月做一次全面分析。”曾兆武如是說, 但因為所處行業受季節影響太大,每個 月進行全面分析的效果不是太理想,就 改成每個季度進行,但是每個月都會實 時跟蹤數據。每個季度末,公司整體業 績出來后,曾兆武會組織公司管理層召 開財務分析會,從財務的角度提出管理 建議,比如這個季度收入的同比環比差 異的原因是什么、計劃實際差異原因是 什么、利潤為什么不及預期等。 他舉例說明,從運營的角度分析, 如 果這個月處理了3萬噸垃圾,產生的收 入是1000萬元。但是從財務的角度來 看,這筆收入如果短時間內沒收回來, 就 會產生折現,如果6個月才收回來,1000 萬就變成950萬了,因此管理重點就是 要加強應收賬款的回收。再比如,項目 公司在日常運營材料儲備方面,為了運 營的便利,業務人員希望能夠備下充足 的生產用品,對資金占用及庫存成本影 響很大,而從財務角度來看,最優存貨量 才是最能實現公司價值的。 上述財務分析結果讓業務人員心服
口服,但業財融合的最終目的還是要 支撐業務發展,為公司創造價值。靠 什么支撐?只能靠信息系統。從2019 年開始,首創環境在CEO曹國憲的支 持下,計劃投資上千萬元進行信息化 建設,上線“智慧電廠”、完善報銷系 統、升級財務系統,從系統上將財務流 與業務流打通,所有的流程節點全部 通過系統進行流轉,財務人員通過對 運營產生的大數據進行分析,為管理 層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當信息化建設完成后,如果想查看某 個公司的運營情況,輕點鼠標,該公司的 各項數據都會一一列出,原始憑證也會直 接體現,極大提高工作效率。以財務報銷 為例,通過手機拍照上傳到APP,然后自 動流轉,不僅避免了錄入錯誤,還可查驗 發票真偽,設定差旅標準。在審批環節, 由電子審批代替人工審批,審批人員可隨 時隨地簽批報銷費用;在付款環節,由系 統批量付款代替了逐筆轉賬付款;在賬務 處理環節,由系統自動化代替手工記賬, 不僅節省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以財務分析降本增效
“業財融合不是選定一個財務軟件
就萬事大吉,關鍵要轉變傳統觀念,提高 人的智慧。”曾兆武一直倡導財務人員 要加強系統學習,他自己已經是國際會計 師、國際內審師,還不斷地帶頭進行學習, 在工作緊張繁忙之余又考取了博士,每年 帶領財務團隊至少進行兩次集中培訓。 他希望財務人員要有大格局,不僅 眼盯賬本,還要關注國家政策,從政策中 捕捉商機。在曾兆武的主導下,公司每 年都會獲得各種政策資金上億元。在今 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 告中提出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 曾兆武根據自己多年的職業經驗,判斷 相關政策會很快實施落地。他馬上安排 部署工作,要求所有公司整理合同,檢查 相關合同是否簽訂了價稅分離,如果沒 有,趕緊去找供應商談,要改成價稅分 離,這樣增值稅率下降之后,就會享受到 稅收紅利。果然,國家隨后宣布從4月1 日起降低增值稅率。 談起財務理念,他如學者般侃侃而 談;談到捕捉商機,他像戰士樣敏銳。曾 兆武認為,商場如戰場,先知先覺就能贏 得商機,商機稍縱即逝,如果等政策出臺 后,再開展相關工作,先機已經失了。 除了“仰望星空”,財務人員還要腳 踏實地、明察秋毫,做好本職工作,以財 務創造價值。除了在公司內部不斷進行 比較、推陳出新,曾兆武還率領財務團隊 進行橫向比較,與國內同行業不斷對標, 通過分析固廢行業其他公司的財務數 據,找差距、補短板、做優化。 “財務優化的目的不是控制業務, 而 是要為業務提供合理化建議,支撐業務 前進。”曾兆武告訴記者,信息化能夠從 系統上打通業務端和財務端,通過優化前 端成本和業務單元的作業流程降本增 效。現在,首創環境的業務部門都意識 到:增收不能靠量,因為量不會一直增加, 要靠效率;節支不能靠控制,要靠優化。
創新融資方式穩杠桿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鞏 固“三去一降一補”工作。首創環境自 成立以來就堅持做優質資產,加之業 財融合的廣泛應用,2017年的負債率 僅為58.2%,2018年底是67.7%。 “我們 沒有降杠桿的需求,但是我們需要穩 杠桿,不能給集團增加負債率。”曾兆 武稱。 曾兆武非常重視現金流,他親自帶 領團隊抓融資業務,堅持融資端和收入 端兩頭發力,穩杠桿。他很推崇集團總 經理李松平的“大壩理論”——如果你的 資產夠優質,即使大水漲到脖子處,洪水 也沖不毀你構筑的堅固大壩。首創環境 一直在踐行首創集團的發展理念,在項 目選擇中堅持優中選優。 在融資端,除了傳統的融資產品之 外,首創環境今年計劃發行固廢綠色 ABS(資產證券化)產品,借助首創證券 平臺,完善資產證券化融資方案。ABS 不僅因成本低能降低融資成本,還能夠 將綠色的聲譽傳播給各個投資者。 “我 們做綠色這么多年,除了把企業做好, 還需要把綠色的概念傳播出去,讓投資 者、社會了解我們,了解行業,進而幫助 到這個行業的發展,現在已經有很多境 內外投資者想要申購我們的產品。”曾 兆武稱。 此外,首創環境還在研究債轉股融 資方案。 “爭取成為北京企業中的第一 家。”曾兆武表示,債轉股方案不僅是國 務院國資委提倡的,也得到了首創集團 的大力支持和推介。曾兆武透露,首創 環境通過使用各種創新型的融資工 具,既能夠保證公司現金流的穩定,又 能夠保證年底負債率控制在理想的范 圍之內。 在收入端,借助信息化系統,曾兆武 率領財務團隊實時跟蹤付款節奏,聯合 業務部門合理控制項目進度,和供應商 有效溝通,商定合理付款時間,管理付款 賬期。在銀行貸款方面,他根據項目進 度,精準安排放款日期,減少財務費用, 控制企業負債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