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項目經費作為一項備受關注 的特殊經費,其預算體系對于整體把 握和協調控制經費投向投量起著舉足 輕重的作用。筆者認為,績效管理作 為一種“1+1 >2”的優選模式,必將在 一定程度上給軍隊項目預算體制機制 帶來深刻的變革。
整合項目預算“量化”資源
單位項目經費作為專款專用的定 性經費,其投入與產出的性價比要想 體現預算的法規性、約束性,源頭量化 是關注的重要目標。要努力促使以績 效推進預算平衡發展,以預算彰顯績 效的良性循環態勢,實現預算過程靜 態與動態的整體管控。 受單位項目經費自身彈性的束 縛,其預算綜合衡量的精確度相對標準 經費而言有所下降,均衡發展理論的應 用無疑為績效預算宏觀統籌作用的分 析依據和參考標準做了很好的鋪墊。 科學擬定項目經費標準是深入搞 好項目經費預算的關鍵環節。在經費 標準化程度穩步提高的今天,為保證項 目經費的高效運用,制定相對健全的經 費標準對績效“標桿”作用的發揮越發 重要。筆者認為,應科學制定一套與項 目經費預算相匹配的標準規定,以后勤 經費中營房管理費為例,部分單位現行 辦法為以上年度公務事業費決算作為 參考,在總量的基礎上拼湊數字,年度 項目經費隨意性開支較為普遍。
致力項目預算“質效”提升
項目經費的實際運作作為績效管 理的關鍵環節,從中提取其實踐經驗 對于推進績效管理的進一步完善彌足 珍貴。以人為主體的組織、單位,始終 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致力 于個人、組織與單位的績效管理是擺 在當下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是打破“意志作為”弊端,突出 強調“人為績效”意識。預算行為本身 的載體——人的參與在一定層面上影 響,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左右了預算的 執行軌道,反作用由此而生,主要表現 為: “分肥效應”的影響制約了項目經 費的順暢下達; “蝴蝶效應”的擴散弱 化了預算的法制效力。 二是破除“基數預算”舊識,穩固 形成“組織績效”觀念。當前,各級財 經管理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 傳統的經費基數預算仍沒有從根本上 革除,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比較,相 互爭基數的現象仍沒有完全避免。 三是摒棄“權利投入”模式,持續 推進“單位績效”凸顯。當前,在單位 經費支出的“權利規則”制約下,傳統 “投入型”經費預算模式仍較為突出, 主要表現為各單位在項目經費的爭取 上“常抓不懈”,而對于經費績效、有效 配置等問題,可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激發項目預算“循環”動力
項目經費績效管理的高性能運轉 受益于內外雙重力量的互補作用,只 有形成較為完備的體制機制,加之反 復推敲、不斷改進,才能找到各個“零 件”契合的最佳角度,才能為其綜合效 能的發揮提供原動力。 一是聚力于內部環境共建,切實 打牢體內循環機制。績效預算作為一 項復合密度較高的工作,其對于內部 環境協調的渴求性較為苛刻,績效管 理應注重業績考核與行為考核,基于 項目經費的績效預算就是致力于部隊 整個團隊的通力協作。 二是定位于信息同步共享,傾力 打造綜合管理平臺。通過網絡將涉及 項目經費測算的相關標準及其評估手 段、方法集于一體,建議形成以軍區級 單位為中心,按照預算單位級別合理 加以授權的網絡信息結構。 三是凝心于外部系統強化,著力 激發內外評估互動。績效管理的出發 點以經費投入與產出的比例分析為核 心,通過績效評價對經費如何投入產 出的綜合性能加以完善升級。因此, 績效評價作為整合利用資源的“橋 梁” , 其作用不容忽視。 四是依托于績效問責機制,極力 提升責任追究威懾。必須以提升整體 合力為抓手,建立集所有參與者于一 體的績效問責機制,對在預算編制和 執行過程中未能達到績效管理目標或 規定標準的各級預算部門單位及其責 任人員實行績效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