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文 衛 西安協同軟件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劉忠敏
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受產出規模、資本、技術的限制,以及受家族式管理和宏觀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多數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已經不能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1)缺乏現代財務管理意識,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還停留在算賬、記賬、報賬方面,財務管理效率低、水平低,阻礙了財務管理職能的發揮,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其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2)家族式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造成一方面財權、事權不分,職責不明確,越權行事,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多數企業憑感情、義氣辦事,在進行重大經營戰略決策時缺乏科學管理和民主決策,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3)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完善,會計控制、監管不力。部分企業的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部分企業雖然建立了其中幾項財務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并未得以執行。另外,內部審計在中小企業中不能得到足夠重視,多數企業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得不到保證。(4)會計人員素質水平整體偏低,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有的中小企業財務人員雖然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但理財觀念、理財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會計監督法律意識淡漠,導致會計基礎工作薄弱。(5)缺乏誠信,籌資成本高。由于部分中小企業管理不規范、效益不好、自身信譽差、信用觀念淡薄、經營行為失信,加之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披露不規范、不透明,會計信息缺乏可信度,導致企業的社會信譽度和認知度低,從而引發擔保難、籌資難等系列問題。(6)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由于中小企業存在種種缺陷,其在經營管理中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而中小企業一般都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業務上,很少真正關注經營風險,缺乏風險管理和控制機制,更沒有投入專門的經費、設置專門的部門和人員來切實加強防范、控制和降低風險,風險管理意識差。
為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如何加強財務管理,已成為理論界研究的重要課題。針對上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相應措施:
第一,轉變財務管理理念,確立戰略核心地位。首先應從思想上更新企業財務管理觀念,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戰略地位。財務管理不僅要做好財務數據的記錄和處理工作,更要認真研究如何建立會計規范體系以確保財務原始數據的準確性,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同時應充分利用預算工具進行管理。
第二,加強法律觀念,樹立誠信意識,重塑中小企業的良好新形象。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一種信用經濟,信用是企業增強競爭力最有力的法寶。但實際情況是,受各方利益沖突的影響,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經常出現不講誠信甚至違法亂紀的行為,其根源就在于企業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誠信理念。因此,要減少和消除不誠信經營和違規違法行為,必須建立中小企業的誠信文化,加強法律觀念,努力提高管理者及員工的法律意識和誠信素質。同時可以通過制度的規范樹立中小企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良好新形象。特別是對會計人員要進行全方位誠信教育,使其真正理解誠信的含義,以誠信作為做人和從事會計工作的標準。
第三,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審計制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中小企業首先應從思想上提高對內部審計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保證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其次要明確規定內部審計的職權、責任、工作范圍、行為規范等,將內部審計納入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保持其客觀公正性。同時要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
第四,強化營運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營運資金在企業的全部資金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且周轉期短、形態易變,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小企業要認真分析生產狀況,合理確定營運資金的需要量;在保證生產經營需要的前提下遵循勤儉節約原則,挖掘資金潛力;加速營運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第五,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會計核算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全面的業務知識和技能。中小企業要通過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會計人員熟悉和了解國家、行業的政策、法規,提高法律意識,自覺遵守經濟法、會計法、稅法等法律制度;通過進行定期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樹立并更新會計人員的理財觀念,提高會計人員處理會計業務的專業技能;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會計人員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盡職盡責的良好職業道德。
第六,增強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降低經營風險。中小企業受種種因素影響,其風險抵御能力較低。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增強風險意識,充分發揮會計對風險的預警、防范作用,科學地預測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及其影響。要提高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使其對各類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鑒別力,為避免和控制重大風險提供依據,使企業能預先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
參考文獻:
[1]葉榮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會通訊》(理財版)2006年第1期。
(編輯 龐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