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燕/文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高校承擔的社會責任進一步加強,高校資金的來源渠道呈現多樣化,資金流日益增長,高校在資金籌集、經費使用、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日益擴大,隨之而來的資金使用效益低下、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也逐步暴露和顯現。將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運用于高校財務管理,可以提高高校的資金使用效益,降低高校財務的風險,提高高校整體管理決策水平,促進高校又好又快發展。
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運用管理會計是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的要求。全過程的控制使高校教學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從而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改變管理松散、效率低下的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規模的擴張,使得其對資金的需求逐步增長。管理會計中的貨幣時間價值與風險報酬率兩個指標的結合,為籌資資金成本的測算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我們將投資報酬率引入高校籌資決策當中,就是通過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率兩項來確定籌資的資金成本。籌資過程中的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降低籌資風險、降低籌資成本, 應當充分考慮和權衡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率的因素,采用多元化籌資策略,制定合理、可行、最優的籌資決策方案,達到資金效益的最大化。
績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實現成果和效率,在高校績效預算管理中,不僅要實現經濟利益,而且要實現社會效益,以完成其社會使命。高校目前也越來越重視預算的編制與執行控制,但由于高校非營利性的目標,使得高校在資金使用的追蹤問效和資金的使用效益方面還有欠缺。
本量利分析(CVP 分析)是進行決策、計劃和控制的重要工具。本量利分析法運用的基本公式為:利潤 = 收入總額 - 成本總額 = 收入總額 -(變動成本總額
管理會計可提高
高校整體管理決策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思考
■胡素精 渠力強/文
建設中國特色的行政事業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既不能照搬西方政府有關理論,也不能純粹地把企業的套路搬到行政事業單位中來,而是必須要立足于我國國情和行政事業單位實際,研究出適用的管理會計應用方法, 為我國行政事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提供完備的理論基礎。
提高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應用
有效的內部控制應具有按管理部門需要來保證執行經濟業務和完成工作的職責。在制定上嚴格按準則要求與上級規定,制定出適合于本單位實際的有效內控制度。在執行上要堅持原則,發揮內審部門的獨立性與權威性,保證內控程序高效發揮。要適當借鑒企業管理會計的模式和運行方式,將內控系統與管理會計系統充分結合運行。一方面,在預算標準準確的前提下,內控系統為管理會計系統提供依據與標準;另一方面,管理會計系統把內控執行過程中的信息反饋給相關人員,有效反映預算執行情況,明確責任,考核業績。
領導者作為單位決策的一把手, 在思想上一定程度影響著單位的發展。即使單位的內控制度再完善,會計人員的專業和職業素養再高,如果得不到領導的合理管理,也很難發揮出有效的作用。因此,必須增強領導者的會計管理意識,積極支持會計管理工作;單位領導者要主動讓財務人
+ 固定成本總額)= 業務量×單價 - 業務量×單位變動成本 - 固定成本總額。利潤可看做高校的預期結余,收入總額為高校組織的當年全部收入;業務量毋庸置疑應為當年的在校學生人數;單位變動成本為隨著學生人數變動而發生變動的成本費用,如各院系的日常辦公業務耗費,實習、實踐、學生活動費等;固定成本總額是指不隨學生人數變化而固定發生的成本費用、教職工人員工資及社保支出、行政部門運行費用等。
當需要預判年度結余時,整理利用相關數據資料確定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進而利用基本公式計算出年終結余。當我們需要確定保本招生規模時,將基本公式變形為:保本招生規模=固定成本總額/(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單價是指生均教育事業收入。當招生規模達到保本點規模時,其業務收入正好等于業務成本,此時經營不盈不虧。若要盈利,必須擴大業務量,超過保本點招生規模。
平衡計分卡是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等4 個維度,提供價值管理控制的一種管理會計方法。內部流程
管理會計的引入無疑是強化高校內部競爭優勢,提升高校內涵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
是指實現教學質量管控目標的全過程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相關的協作關系,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培養方案的擬定、專業課程設置,以及教學過程中與行政、教輔、后勤保障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
財務維度主要反映資金的來源與教
學資金的投入。客戶滿意度衡量是否能
為其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對高校而言主要是滿足學生、用人單位、資金提供者以及社會的需要。對于學生來說, 希望從學校獲得知識并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用人單位則期望學校培養出適合單位需要的,具有理論基礎并能活學活用的應用型人才。平衡計分卡方法則通過對這 4 個維度的監控管理與評價,保障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控制,從而保證教學工作質量,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管理會計應用的保障措施
管理會計的引入無疑是強化高校內部競爭優勢、提升高校內涵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管理會計在高校的運用只是在部分領域及具體業務中進行,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章可循的成熟體系,還亟待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探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探索。
一是業財結合,轉變管理觀念,提高人員素質。要轉變財務工作的理念,由傳
統的報賬、記賬向為管理提供有用信息轉
變。財務人員的業務范圍不能僅局限于資金的支付過程,而是要嵌入于高校教學一線,了解各業務部門的主要業務、工作特點、資金走向,將財務工作與高校的業務活動緊密結合。如此才能更好地運用和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提升財務管理的內涵建設。
二是強化高校的信息化建設。由于高校的非盈利性目標的限制,對信息的不敏感,使得高校在信息化、共享化的運用上相對滯后,在信息化、體系化的建設方面也較為落后,不能實現基本財務數據的共享,不利于管理會計手段與工具的推廣與使用。因此應建設學校的數據平臺,確保單位、部門負責人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得相關數據,實現基本財務數據共享,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信息技術支持。
三是加強制度保障。制度是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管理會計在高校推行運用的前提。筆者認為,單位層面制度、業務層面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信息網絡制度、組織機構架構、業務制度流程等的建立,是管理會計應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