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行政預算管理論文 > 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安排與措施管理

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安排與措施管理

為切實做好我省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不斷增強農村財會人員的業務能力,全面提升農村財會人員政策理論水平,根據財政部關于財政基層培訓工作部署和有關要求,現將做好今年全省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有關事宜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抓好培訓落實
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既是財政部財政基層培訓的重要內容,也是各地財政部門的一項常態化工作,更是農村廣大財會人員熱烈歡迎和受益頗多的一項關系“農業、農村、農民”的民心工程,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級財政部門的領導要對此項工作給以高度重視,加大組織落實工作力度。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廣泛開展宣傳。各級財政部門的領導要提高對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廣泛宣傳支農培訓工作的重大意義,積極主動協調工作,研究落實培訓經費,提出抓好培訓工作要求,對培訓工作給予大力支持。
二是要積極主動協調,加強部門合作。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與當地有關部門密切聯系,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積極協調紀檢監察、組織、農業、教育、黨校等部門,爭取它們對培訓工作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并要做大量的工作,從而有效地推動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要建立組織機構,抓好責任落實。各市州縣財政局要組建成立“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協調領導小組”, 局長要親自掛帥任組長,負責全面培訓工作,主管局長任副組長,負責主抓培訓工作,相關科室的領導任成員,負責培訓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檢查指導,研究制定培訓工作有關政策,安排落實培訓經費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會計科(處),明確專人具體負責培訓工作。針對培訓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的實際情況,各地應該結合本地實際,可以政府名義建立組織領導機構,由財政局、農業局等部門共同組成領導機構,實行任務分解,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組織有力,協調順暢。
二、創新培訓思路,探索培訓模式
按照建立財政基層培訓工作長效機制的總體目標,在支農培訓過程中,要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問計于基層,在充分了解基層培訓需求的前提下,準確定位培訓內容,科學有效的設計課程,進一步提升培訓質量。積極探索支農培訓模式,不斷提高培訓工作管理水平。
(一)制定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為了使培訓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各地要認真做好培訓的組織實施工作,制定培訓實施方案或指導意見,編制培訓計劃,制定培訓時間表,安排落實培訓經費,明確培訓要求,指導培訓工作,確保培訓工作組織到位和有序開展。
(二)深入開展培訓調研。一是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工作,了解基層培訓情況和要求,研究基層財會人員渴望培訓什么,掌握農民需要了解什么,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實現培訓效益的最大化,這樣才能找準工作著力點,把握培訓重點,突出特點,彰顯亮點,不斷推進財政支農培訓工作。二是認真總結培訓經驗,查找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健全完善相關培訓管理制度,確保培訓工作規范順利開展。
(三)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各地要以及時有效地指導幫助農村財會人員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培訓目標,以最新的政策內容講解為培訓重點,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結合農村生產和農村財會工作的實際需要,不斷豐富支農培訓內容,重點應該包括:農村綜合改革相關政策,鄉村振興戰略,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檔案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財政扶貧政策,財政支農惠農相關政策的具體操作,財經紀律和廉政教育,農村基層干部黨風廉政建設和思想道德教育,農村財會工作中農民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等。
(四)積極擴展培訓對象。在培訓農村財會人員的基礎上,要適當增加村干部、村理財小組成員和村民代表等培訓對象,主要應該包括:
1、村書記、村主任、村紀檢委員、村會計、婦女干部。
2、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出納。
3實行村級委托代理服務后的村報賬員、代理會計、資金會計、出納。 
4、村理財小組成員、村民代表成員。
5、財政所、農經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會計。
6、大學生村官、農業龍頭企業法人、家庭農場主等。
(五)培訓方式要靈活。一是培訓方法采取分期分類培訓,不僅培訓對象要分類,培訓內容也要分類,采取合班與分層,面授與自學,實務與理論相結合方式。二是堅持以需求為導向,采用案例分析、組織觀摩、實際操作、多媒體課件演示等多種方式。三是按照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及培訓需求的不同,推動各地采用對師資人員進行網絡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對支農惠農政策宣講采用電視、廣播、媒體培訓等方式結合使用。四是財政部門與農業部門組成師資團,分批、分期、分內容組織培訓,采取“請上來”或“走下去”的方式。五是通過電視電話會議或以會代訓的方式等。
三、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培訓管理
(一)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按照財政部的要求,農村干部和農村財會人員及相關人員每年應接受不少于24學時的支農政策及相關知識培訓。按照《中央組織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中“鄉鎮干部每年參加各類學習培訓的時間累計一般不少于100學時或12天,其他干部一般不少于40學時或5天”的規定,各地可以結合當地生產和工作的實際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培訓時間。培訓時間原則上安排在農閑季節進行,力爭在11月底前全部完成培訓工作任務。
(二)建立培訓師資隊伍。建立穩定的培訓師資隊伍是保證培訓工作質量的重要基礎。各市縣要建立支農培訓師資庫,每個市縣至少要有5位以上穩定師資人員。要依托財政、農業、紀檢監察、組織部門、教育、黨校等單位,精心挑選業務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的人員組成師資隊伍,承擔全省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師資授課和咨詢任務。
(三)安排落實培訓經費。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49號)、《預算法》和省審計廳要求,今年各地的支農培訓經費省財政廳不再安排專項補助,由各地使用省對市縣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及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資金統籌安排解決。
1、經費安排。按照《關于做好2018年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經費安排的通知》(吉財會函[2017]1432號),省財政廳已要求各市、州、縣財政局依據2017年培訓規模和標準將培訓經費列入各地2018年財政部門預算。
2、經費用途。按照《關于印發<吉林省省直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吉財黨群[2017]1059號)規定,培訓經費主要用于培訓人員住宿、伙食費、培訓場地費、講課費、培訓資料費、交通費、其他費用等支出。
3、使用要求。各地要嚴格按照財政部和省財政廳要求,合法合規使用培訓經費,堅持厲行節約,嚴格控制培訓成本,保證培訓經費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對當年結余的培訓經費,要結轉下年繼續使用;對上年經費使用情況要進行檢查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
四、健全培訓機制,提高培訓效果
一是要健全完善培訓考勤制度,早晚要簽到,有事要請假,實行上課隨機抽查辦法,對培訓學員進行嚴格管理和監督。二是建立專人負責制度,各市縣、鄉鎮、行政村都要指定專人負責帶隊,責任層層落實,全程陪同,一并學習,共同提高。三是建立培訓考試驗收制度,各地培訓結束后,對所有學員進行考試或考核驗收,對成績優秀的財會人員,鼓勵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逐步把農村財會人員納入全省會計人員統一管理范疇。四是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在培訓現場要組織學員填寫培訓問卷調查表,隨時了解掌握培訓情況。五是建立跟蹤服務制度,授課后將培訓老師的聯系電話告知學員,供學員隨時咨詢。六是建立定期回訪制度,通過電話回訪、上門專訪、接待上訪等形式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借鑒經驗,共同提高。
五、做好培訓考核,確保培訓質量
一是各級財政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支農政策培訓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和考核評價標準;二是農村財會人員培訓后,各地要對培訓人員和講課教師進行考核評價驗收;三是要建立培訓人員信息檔案,既要建立紙質檔案,又要建立電子檔案,將培訓人員的姓名、單位、聯系電話、職務、培訓、誠信等信息納入到個人誠信檔案中;四是對形成的電子檔案要及時上傳到財政部支農培訓管理系統,最遲要在2018年11月底前全部上傳完畢。上傳過程中如遇到問題要及時與省財政廳聯系。五是各市縣要將2018年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培訓方案、培訓計劃、培訓實施辦法及開展培訓的時間、地點、內容等相關的培訓材料,在培訓實施前一周以電子文檔的形式上報省財政廳,省財政廳將視情況到現場觀摩、指導和檢查。各地要在培訓工作結束后15日內將培訓工作總結材料以電子文檔的形式上報省財政廳會計處(郵箱:[email protected])。省財政廳將對各市縣的培訓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將定期檢查調度各地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對培訓工作組織有力、措施有效的市縣,省財政廳將及時總結經驗和做法,并在吉林省會計網等媒體予以宣傳表揚。
全省2018年的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培訓人員將不斷增加,培訓對象數量大,分布廣,需求多,時間緊,任務重,各地要克服困難,繼續努力,強化管理,為我省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再上新臺階做出更大貢獻。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