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內部審計就是企業的免疫系統,是企業的保健醫
生,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預防警示系統,它不同于國家審
計,也不同于社會審計,具有向內性,是為企業提供增值服
務的。內部審計要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新功能,其核心必須
由防弊興利上升為增加價值和提高機構的運營效率上來。內
部審計部門通過介入企業的風險管理、運營治理和控制領
域,促進企業運營結構的進一步完善,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一、內部審計創造企業價值的表現形式
內部審計在企業的價值鏈上是一項間接、輔助活動,它
對于企業的價值增值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內部審計創造的直接價值
由于內部審計人員在執業過程中積累了有關組織的全
面知識,非常熟悉組織的價值創造過程,內部審計可以通過
自己的努力幫助企業預防和減少損失,當內部審計成本小于
1-27
挽回的損失(或創造的效益)時,企業價值就相應增加。同時
對公司管理層提出管理建議,完善相關管理規定,為公司挽
回損失,增加了價值。
同時,內部審計人員也是改善組織流程的理想咨詢者。
內部流程的改善首先為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創造機會,同時也
會給供應商和顧客產生正面影響,這樣內部審計也能給外部
各方增加價值。根據國內外內部審計實踐,內部審計可以在
企業供應鏈的多個環節發揮作用:單個環節的增值作用,如
采購環節的物資采購比價審計,可以完善采購環節控制的合
理性和有效性,降低采購成本;對企業整體價值的提升,完
善的內部審計制度促進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公司治理的
完善,表現在資本市場上就是企業的經濟增加值。
(二)內部審計創造的間接價值
間接價值是指“威懾價值”,即無論內部審計是否發現
了問題,但因在公司治理結構設計中有內部審計的存在,客
觀上會對企業內的經營管理者和其他職能部門產生潛在的
1-28
威懾作用,使他們知道因為要不斷地接受內部審計的監督與
檢查,不得不維持良好的控制系統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
他們的工作績效。
(三)內部審計創造的潛在價值
內部審計還可以通過信息溝通、協調管理,優化組織內
部價值鏈的每一個鏈節,降低鏈節間的協調成本,為組織創
造“潛在價值”。專家提出內部審計是解決企業內部信息不
對稱問題的利器。內部審計直接向公司審計委員會或董事會
進行匯報,確保管理層能夠真實地掌握公司運營管理的實際
情況,進而做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決策,提高企業的經
營效率。
二、內部審計在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企業對內部審計認識不足
由于企業一定程度地存在“重經營,輕管理,重結果、
輕過程”的思想,對內部審計的作用和功能認識不足,認為
內部審計是“找茬”,對內審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支持,
1-29
存在抵觸和僥幸心理。
(二)企業內部審計的權威性不夠強
內部審計在查找風險過程中,未被賦予對重大風險事項
及時采取制止措施的權利。很多時候對發現的風險隱患只能
提出意見建議,不被重視,整改落實和成果運用的效果不盡
人意。
(三)內部審計的方法與模式有待改進
企業對風險管理的審計工作開展得較少,內部審計還是
以傳統的財務審計方法居多,并偏重于事后審計,而此時大
部分的風險痕跡已經形成甚至已顯露出來,這種滯后的方式
方法嚴重影響著內部審計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同時,由于內
部審計事項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一些敏感事項
涉及人事關系復雜,舞弊手段隱蔽,內審人員取證難度大,
從而面臨較大的審計風險。
三、如何實現內部審計增值作用
(一)內部審計定位轉型
1-30
內部審計是企業管理與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
圍繞企業的內在需要,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和經營管理服
務。因此內部審計工作以“內向服務”為中心,要實現五個
轉變:一是審計定位實現從旁觀者向參與者的轉變,主動參
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二是審計目標實現以查錯防弊為主
向內部控制評價與風險評估的轉變,為企業提供保證與咨詢
服務;三是審計方式實現以事后審計為主向事前參與、事中
監控、事后評價的轉變,進行全過程審計監控;四是審計職
能實現從就事論事的單純性審計向綜合分析評價、提供咨詢
服務的轉變,逐步擴大審計內涵,豐富審計信息;五是審計
成果實現以追求單純數字成果向追求審計綜合績效的轉變,
最大程度地提升內審工作的綜合價值,力爭在應變中求發
展,在發展中求創新。因此,企業內部審計必須突破傳統的
審計思路,向管理審計轉移。
(二)不斷拓寬審計領域
事后審計,雖然能揭示和反映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糾正
1-31
和處理問題,但在預防問題的產生、化解風險上存在職能的
缺失,不利于及時發現問題,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不利
于及時糾正問題、加強管理、堵塞漏洞。內部審計應不斷拓
寬審計領域。對經營風險和重大項目風險點在科學分析的基
礎上提出防范措施并給予提示;對業務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
的風險從風險防范效果揭示、糾正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和經
濟價值。
(三)提高內審人員素質,不斷改進審計技術和方法
審計人員構成應趨向多元化。不僅需要精通財務會計人
員,還需要精通其他業務領域人員。只有高素質的內審隊伍,
才能挖掘出深層次的問題,提出深層次和有價值的建議,才
能具有針對性和較強的操作性,才能被領導層和決策層采
納,才能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趙雪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