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衡陽市財政局在預算績效管理中突出結果應用,推進財政支出由“重分配”向“重績效”轉變,逐步完善“花錢必問效”的機制。
一是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探索與預算編制的結合機制。2016年,市財政對市級工業技改資金、服務業發展資金、開放型經濟發展資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科技項目資金、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資金、農業公共服務資金、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等九大專項資金納入重點評價范圍。根據2016年度績效評價結果調整了2017年度預算安排。科技項目資金、農業公共服務資金、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使用效益好,2017年度預算分別調增至2100萬元、2900萬元、1700萬元;服務業發展資金結余規模大,未能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2017年起取消財政預算安排。
二是將績效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被評價單位,建立反饋和整改機制。對部門資金的績效評價,財政第一時間將績效評價結果反饋給預算單位,要求預算單位針對評價報告中提出的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進行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調減或取消預算安排。
三是將績效管理考核結果納入政府考核體系,建立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在全市目標管理考核中明確專項資金和部門整體支出預算績效目標申報不完整、資金管理辦法不規范、指標下達不及時、績效評價不科學、績效目標和績效評價報告未按要求公開,對績效評價發現的問題整改不到位的給予扣分。
(孫浩 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