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部分企業的故事充分說明:只要企業走出誤區,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
大連市國稅局最新統計顯示,在2016年度匯算清繳中,大連市共有778戶企業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利好,同比增加了582戶,同比增長297%,加計扣除的金額高達16.7億元。據記者了解,新享受優惠的這部分企業,相當一部分都是原來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享受或者放棄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的企業。那么,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企業為何最后又享受了稅收優惠呢?
誤區一:享受優惠會加大虧損
根據大連市國稅局的調查,一部分處于虧損狀態的企業認為,選擇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優惠后,會增加企業虧損額,因此主動放棄享受該優惠政策。
◎典型案例 ◎
大連文思海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IT服務與解決方案的外資企業,連續多年被認定為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企業,具有大規模的自主研發能力。在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調查中,企業負責人表示不愿意享受此項優惠政策。據該企業負責人反映,企業目前處于虧損狀態,如果享受該政策,會增加虧損,在報表上“不好看”。
◎應對措施 ◎
對企業負責人的錯誤觀點,稅務人員表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增加的虧損只是企業所得稅報表中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并不增加企業利潤表中的虧損。經過測算,企業加計扣除的金額高達263萬余元。經過輔導后,企業的顧慮消除了,最終享受到了這一政策利好。
大連市國稅局有關負責人認為,企業因對政策的理解有誤導致了企業不愿意享受此優惠政策,稅務機關現已組織各類培訓會,開設微信群、公眾號提供“7×24”小時不間斷服務,錄制了稅收微課堂讓納稅人隨時隨地了解相關優惠政策。該負責人建議,當納稅人在享受稅收優惠有顧慮時,應該及時與稅務機關溝通,而不要盲目放棄,確保稅收優惠“應享盡享”。
誤區二:共用設備不能加計扣除
實踐中,一些企業生產設備與研發設備是生產部門和研發部門共用的,按照原來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屬于“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設備,不能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大連市國稅局在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并不了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以下簡稱119號文件)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7號,以下簡稱97號公告)打破了這方面的限制,依然“固執”地認為共用設備不能加計扣除,從而未能享受到最新的優惠政策。
◎典型案例 ◎
寶上電纜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電線和電纜制造的企業。工廠所用設備絕大多數都為共用設備,在用于生產電纜的同時用于研發新產品的實驗檢測和標準檢測等,頻率較高、更新較快,約有70%以上的時間用于研發新產品。根據原有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該企業的設備不屬于專門用于研發的設備,所產生的費用不可以享受此項稅收優惠。119號文件和97號公告發布后,企業未能及時研究最新的政策規定,依然認為共用設備不能加計扣除。
◎應對措施 ◎
稅務人員通過實地參觀企業生產車間,了解生產研發流程后,針對此次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新政策提供了專業的政策解讀和業務輔導。大連市國稅局有關負責人表示,119號文件對于研發與生產經營共用部分產生的費用,不再強調“專門用于”四字,即企業可以依據合理的分配方法,對共用費用作出分配,并對其中研發費用的部分加計扣除。經過輔導,企業通過研發支出輔助賬匯總表歸集了共用設備儀器的折舊費,最終成功實現了共用設備費用的加計扣除。
誤區三:委托研發都需要支出明細
按照原來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委托開發的項目,受托方應向委托方提供該研發項目的費用支出明細情況。在實際操作中,受托方以多種理由拒絕提供相應支出明細,委托方企業覺得“太麻煩”,因此放棄享受該部分的加計扣除優惠。119號文件和97號公告發布后,不少企業的這一慣性思維依然存在。
◎典型案例 ◎
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以軌道交通動力裝備技術開發、設計制造、試驗檢測和信息服務為主的專業研究所,目前隸屬于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根據原政策規定,需要提供受托方的財務明細,甚至需要得到對方的賬務憑證。但是,該企業的受托方時常以商業秘密為由不配合,該企業也不愿意為此投入過多精力,因此選擇放棄享受該部分稅收優惠。
◎應對措施 ◎
稅務人員在新政出臺后,想到了企業存在的難題,及時上門與財務負責人作了溝通解釋。119號文件第二條“特別事項的處理”中明確規定,企業委托外部機構或個人開展研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按照費用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委托方研發費用并計算加計扣除,受托方不得再加計扣除。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實際發生額應按照獨立交易原則確定。如果委托方與受托方不存在關聯關系,則受托方無須向委托方提供該研發項目的費用支出明細情況。
大連市國稅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表面來看,119號文件降低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但是實際上大大降低了委外研發的加計扣除的難度,使企業更加容易享受優惠政策。最終,在稅務機關的幫助下,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僅委托研發部分享受到的加計扣除優惠就達260余萬元。
誤區四:寧可放棄優惠也不設立賬目
按照19號文件和97號公告,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不再需要對研發費用“專賬處理”,但需要對享受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按研發項目設置輔助賬,將輔助賬的匯總表作為企業備案的附件報送至稅務局,并在申報時填寫“研發項目可加計扣除開發情況歸集表”。但是,實踐中不少企業依然認為“設置賬目很麻煩”,最終放棄享受優惠。
◎典型案例 ◎
大連高科阻燃橡膠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橡膠地板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現已成為橡膠地板行業的龍頭企業。為擴大企業的生產能力,企業決定啟動新的投資計劃,在原有基礎上增加5條生產線,投資總額高達3000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政策為企業帶來了一場“及時雨”。
政策想享受,申報卻成了難題。因加計扣除政策對財務核算要求高,申報表填寫也較為復雜,這對企業財務人員的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財務人員一直面臨很大的工作壓力。從財務人員的角度看,要想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就需要在賬務處理上花費大量的精力。權衡之后,大連高科阻燃橡膠有限公司決定放棄享受優惠。
◎應對措施 ◎
考慮到企業存在的難題,大連市國稅局、科技局、地稅局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共同努力,自主研發出“研發加計錄錄通”軟件并推廣至納稅人使用。該軟件內設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查詢、納稅人基本信息維護、研發費用輔助賬管理、研發支出輔助賬匯總表和歸集表一鍵生成、軟件內表格一鍵導出四大功能模塊,是一款免安裝的便捷、高效軟件。借助該軟件,大連高科阻燃橡膠有限公司成功地享受到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
誤區五:認定“三新”有風險便放棄
根據97號公告,企業享受加計扣除優惠的前提條件是研發活動滿足“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以下簡稱“三新”)這三個基本條件。企業因研發的項目多、范圍廣,對是否符合文件規定范疇把握不準,對產品認定標準等技術問題有疑慮。
◎典型案例 ◎
大連樓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現已申請專利達540項,著作權17個,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等汽車前沿領域取得了諸多突破。企業財務總監坦言,雖然加計扣除政策緩解了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但他們對“三新”的認定標準把握不準,怕因此產生稅務風險。
◎應對措施 ◎
考慮到企業存在的顧慮,主管稅務機關與轄區科技局合作,發揮科技局專業特長,幫助企業提高“三新”標準的認定能力,同時與轄區管委會合作出臺了《企業研究開發項目認定備案管理辦法》,借助專家的力量解決專業方面的難題。大連市國稅局據此與大連市科技局進一步協作,聯合建立了“三新備案平臺”,實現了企業端、稅務局端及科技局端的三方互通。企業在遇到不知是否符合條件的研發項目時,只需要將資料通過網絡上傳至該平臺,科技局立即組織專家評審并出具評審結果,納稅人和稅務機關就可以依據評審結果判定企業研發項目是否符合“三新”標準。目前,大連市科技局正在積極籌備將此平臺在全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