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方面,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推進國有資本投資,改善和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確保資產保值增值。
為此,對國企國資進行審計監督,顯得更為重要。
大數據審計得到推崇
審計署黨組書記、審計長劉家義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國企國資審計作為審計署在今年要重點抓好的8個方面工作之一。在實現方法上,充分利用大數據,是實現其與審計密切銜接的有效方式。
劉家義指出,要全面推進數字化審計方式,加快實施“金審三期”工程,提高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審計和宏觀分析的能力,從根本上提升新形勢下審計工作的層次和水平;要加強全國審計工作的統籌和管理,整合各專業各層級審計資源,加快推進以大數據運用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
審計署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在審計創新方面作了探索,這一點在地方審計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湖南省審計廳金融審計處處長李作堯對記者說:“我們試圖不斷創新審計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整理,建立各種審計分析模型,逐步形成依托信息化技術的審計方法體系。”湖南省湘潭市審計局中心組兩次召開科以上干部參加的擴大會,要求全局審計干部做到“六個結合”。其中之一就是推進大數據審計,2017年全面實施“集中分析、發現疑點,精準定位、重點核實、綜合提煉”的大數據審計,積極探索實施數據聯網審計,實現對所有一級預算單位的審計全覆蓋。
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江華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運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是創新審計方法的有效手段。我們大力推進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實現審計一線與后臺審計分析的聯動一體化。”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IT審計高級合伙人譚祖沛對記者表示:審計師采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審計的目標需要明確。就目前而言,大數據審計應該著眼于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相關性。除此之外,審計目標與行業數據及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相關性分析這一特點,是大數據審計的核心。”
大力推動企業審計全覆蓋
縱觀2016年企業審計情況,審計署共組織實施了20戶中央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審計覆蓋面較以往年度有了明顯提升,加大力度推動了企業審計全覆蓋。劉家義指出,今年要有重點、有步驟、有深度、有成效地推進審計全覆蓋,這是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必然要求。
今年,審計署將更加聚焦重點單位和內容,以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履行為主線,突出企業總部和關鍵二級單位,對重大事項、重點投資延伸三級以下單位。據了解,審計署通過對近年來企業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在審計內容方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式,并通過“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系統研究”的數據分析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在地方,審計全覆蓋這一理念也得到貫徹。
近年來,青島市北區加大對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監管,借助社會力量整合審計資源,實現企業審計全覆蓋。據了解,青島市市北區對區屬企業情況進行了摸底,摸清區屬企業家底。通過綜合分析,對區屬企業采用多形式的企業審計方式,對區屬重點公司開展全面經營績效審計,對其他企業通過城維費專項審計等其他審計方式,實現審計全覆蓋。同時,以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采取市場化、契約化方式,向具有相應資質的社會組織購買審計中介服務,發揮社會各種專業人員的特長,保證審計項目的有效開展。
審計署相關人士指出,2017年企業審計將按照“發展、改革、安全、績效”的總體要求,繼續深化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進一步加大企業審計的覆蓋面,維護國有資產安全,提升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服務深化改革完善審計監督制度
在運用現代技術方法做到審計全覆蓋是加強國家審計監督作用的一種有效方式,根本還是要立足改革,完善監督制度。
眼下,國企國資改革已經全面啟動。
如何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作用,讓審計監督貫穿國企國資改革的全過程至關重要。
去年,審計署配合修改完善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若干意見》,健全完善了相關審計制度,這體現出黨中央、國務院對審計工作的高度重視。
審計署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要圍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境外投資以及企業領導人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做到應審盡審、有審必嚴,國企國資走到哪里,審計監督就要跟進到哪里,不能留死角。”而對于企業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建議不但針對具體問題積極提出整改措施,更著重建章立制,形成運營規范、決策科學、問責嚴格的企業治理機制。同時,審計建議也得到有關部門的采納,國資監管、財政稅務等多個部門積極研究制定措施,進一步加快改革、完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