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支撐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稀缺資源,是影響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水利改革發展。近年來,全區各級黨委政府按照《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意見》、《關于推進自治區水價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積極探索水權改革、大膽實踐,取得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昌吉州在推進水權改革方面工作尤為突出,州黨委、政府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先后制定印發了《自治州農業水權水價綜合改革方案》、《昌吉州農業初始水權分配和水量交易管理辦法》等辦法,為全面推進水權水價綜合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撐。目前,昌吉州7 個縣市已100%完成農業水權確權分配,各縣均建立了水權交易中心,瑪納斯縣已率先開展農業水權向工業用水流轉交易,化被動為主動,調優用水結構,放大水資源效益,為全區開展水權水價綜合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啟示
通過昌吉州瑪納斯縣水權交易的破冰之舉,在推進水權交易解決水資源短缺、實現水資源空間轉換方面得到幾點啟示。
1.頂層設計是統領。推進水權交易、水價綜合改革,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出臺符合當地實際的總結過去、部署當前、指導未來的綱領性文件,自上而下推進改革,并適當改進審批監督管理模式,積極推進涉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2.確權定額是前提。農業初始水權確權分配應嚴格按照“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要求,完成水權水量核算,本著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和保障生態用水的原則,對二輪承包地、移民安居、牧民定居耕地確定初始水權,初始水權需確權分配到鄉鎮、村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或協會、農戶,頒發水權使用證書。其它行業應結合當地實際和行業特點,依法依規確定水權,建立水權水量管控體系。
3.水價確定是基礎。新疆農業水價改革推進比較緩慢,水價與供水成本差距較大,水資源的稀缺性和商品價值未得到充分體現,嚴重影響了改革的推進步伐。對農業用水實行按供水工程實行分級水價、按種植作物實行分類水價、按用水定額實行分檔水價,綜合考慮供水成本、區域水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水戶的承受能力,保證成本水價,體現水資源的商品價值,進而促進水權交易。
4.限制范圍是原則。合理的交易范圍是水權、水量交易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農業初始水權只對水量交易,不對水權交易。在地下水限采區的地下水取水戶不得將水權轉讓,為生態環境分配的水權、對公共利益、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水權不得轉讓,對國家限制發展的產業不得轉讓水權,這些基本原則必須堅持。
5.建立平臺是關鍵。區域內水權交易必須有平臺支持,實現水權指標收儲、信息發布、交易和管理,并依托水銀行(水庫等蓄水存水設施)及配套輸配渠道(各類供水工程)實現水權水量存儲與轉讓。分級建立水權交易中心,由自治區交易中心負責跨流域、跨地州水權指標收儲、信息發布、交易和管理;各地州、縣市的交易中心負責區域間水權交易。通過平臺實現全區水資源配額、交易和流轉。
6.培育市場是方向。在合理界定和分配水資源使用權基礎上,依托各級水資源交易管理中心,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水資源使用權在地區間、流域間、流域內上下游、行業間、用水戶間流轉,并建立和完善有關水權交易制度和規則,規范水市場。同時,鼓勵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成立或引入供水公司,積極發揮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在建設水權轉換工程中的投融資能力和管理能力,保證水市場健康持續發展。
二、建議1.借鑒經驗,因地制宜。認真總結昌吉州瑪納斯縣水權交易推進工作中的寶貴經驗,各地州、縣市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借鑒瑪納斯縣經驗,加快推進水權交易。2.高位推動,以地確權。由各級政府推動,抓緊對本地二輪土地承包面積進一步行核查,根據年度區域用水定額,把水權量化到地塊,按作物類別確定每畝定額水量,為水權交易做好基礎。3.搭建平臺,規范管理。各地盡快搭建轄區內水權交易平臺(水權交易管理中心),通過平臺對水權交易進行統一管理、統一交易、統一結算,公開水市場運行機制,實行信息化管理。4.調蓄流轉,空間轉換。建立水銀行(水庫等存蓄水設施)調蓄水量、流轉水權機制,實現水資源空間轉換,降低農業用水比例,向二、三產業調配水資源,增加水資源附加值。責任編輯:葉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