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敏教授這位業界精英,既有扎實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通過對我國當前內部控制體系的設立,實施,評價和監督多角度的分析,使我們清晰意識到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于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突出的問題,內控出現了真空點,失控點,風險點,管理混亂從而導致貪污腐敗的發生。2015年出臺《關于全面推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2015〕24號文,對于全面推行建立內部控制建設做出了明確規定,這也為我們的今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規范經濟行為,防范貪污腐敗。學習后經過深刻思考,對醫院內部控制談些自己的看法。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既承擔醫療服務保障,又追求效益最大化,因此醫院所面臨的各項風險與日俱增,傳統的內部牽制制度已遠遠不能適應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規范當前醫院經濟管理活動,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目前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者缺乏足夠的風險意識
當前,醫院的中高層管理者許多來自醫生,普遍注重醫療技術的建設與提高。在醫院的運行管理中遇到問題時,往往不按程序辦事,隨意性大,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對于可能發生的風險認識不足,在工作中產生漏洞,容易造成經濟損失。
1.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存在缺陷,由于內控制的執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而管理者往往為了追求低成本,而減少內部控制的環節,對于業務發生的各個環節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監督,致使某些業務由一人或者一個部門來完成,而導致貪污盜竊,挪用公款,國有資產流失等行為發生,造成更大的財產損失。
2.從業人員水平較低
目前,不少大型醫院普遍存在機構重疊、管理層次多和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特別是財務管理機構的重疊設置,影響了財務管理目標的明確性和財務制度的執行力,使得內控執行力大大減弱。此外,我國許多醫院尚未形成健全的人員準入制度,對醫療技術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而對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相對較低,導致多數醫院的會計人員、審計人員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的學歷層次、職稱普遍較低,造成記賬隨意,手續不清,差錯頻繁,和會計資料嚴重缺失。
3.缺少有效評價、監督機制
內控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一層不變,檢查和監督流于形式,不能隨著醫院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以及時間的推移的變化,而進行有效的評價及監督,因此未能達到控制的目的。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幾點建議
1.樹立風險意識、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目前,某些醫院的資金結構、收入結構不合理,給醫院發展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因此要提高全體人員的風險意識,建立財務預警體系,對于財務數據和指標定期進行分析,設立警戒指標,及時發現調整,將風險停留在可控范圍內。建立醫療風險基金,為醫務人員購買醫療責任保險,抵御未來可能發生的醫療風險。加強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降低醫療風險的發生。
2.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由于內部控制制度涉及醫院的各項經濟活動,因此控制的環節越多,控制的效果越好,控制目的越能達到。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合理設置會計崗位,建立規范、標準、程序的業務操作流程,從上到下,從招標到采購,從預算到支出,層層把關,針對重要控制環節,實行重點控制,崗位之間、部門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牽制。
3.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在近年來隨著科學化管理的不斷深入,對財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該加強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組織大家學習新知識,參加專業培訓,交流,使財務人員能夠為醫院的內部控制制度獻計獻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非醫療技術人員建立健全激勵與獎懲制度,調動積極性,培養其參與管理的意識。
4.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發揮監督職能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醫院內部的管理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部門的職能也從傳統的財務審計,轉變為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分析和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方面。因此,需要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有效地行使其監督權。
5.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有效評價體系
醫院應當結合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與實施情況,從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協調性、合理性等方面,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綜合評價,重點審查醫院經濟業務的關鍵環節,指出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實現內部控制的科學化管理。
6.建立信息化內部控制體系
隨著信息化管理在醫院管理中的廣泛應用,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原本繁雜的手工工作變得更加有效便捷,因此將內部控制嵌入日常工作流程中,從申報到審批,通過內部信息網絡,將各個控制環節有效的結合,將更有利于內部控制的實施。
總之,將醫院內部控制制度與醫院的發展目標有效結合,任重道遠,需要綜合運用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模式,運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李鑫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