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堅持社會公益性定位,推進“減量提質”的“內涵式”發展戰略和成本精細化管理,在開展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完成全院近3000項醫療項目成本核算和一萬多種病種成本(按ICD-10分類)核算,形成完整的成本數據鏈。成本大數據使管理者對醫院運營做到心中有“數”,決策有的放矢,有效地提升了醫院社會效益和管理效益。醫院藥占比、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次均費用持續下降,患者滿意度提高。其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建立成本精細化管理體系。第一層是業務系統,包括HIS系統、會計核算系統、物流系統等;第二層是成本核算系統,包括科室全成本、醫療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核算系統;第三層是醫院經營預測和決策支持系統,包括院長、科主任決策支持系統。
二是引入“作業成本法”,采用計算機建模,確保成本分攤公允性。首先,將醫療服務項目分解成不同作業;其次,將科室直接成本歸集到作業上,其余成本通過成本動因分攤到各個作業上;再次,將項目作業匯總,得到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最后,將治療某一病種所耗費的醫療項目成本、藥品成本及單獨收費材料成本進行疊加,形成單病種成本。
三是強化成本管控,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通過規范醫務人員行為,降低藥品、耗材成本;定期開展處方點評會議,重點控制抗菌藥物、輔助用藥合理使用;建立耗材追蹤溯源系統,鼓勵在保證醫療質量下采用國產耗材。同時,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完善績效指標體系,突出工作負荷、工作效率、醫療質量、衛生經濟學指標,形成關鍵績效指標考核體系。運用節能降耗新技術,做好綠色規劃,降低能耗成本。目前,醫院已對108個病種實施臨床路徑管理,開展各類日間手術250余種,為患者節省近30%的醫療費用;開設遠程網絡醫院總數為524家,完成123萬人次的培訓,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