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宗東
2016年4月,本人參加了甘肅省會計高端人才培養班在天水的集中培訓,期間有幸聆聽了南教授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的解讀,深受感觸。工作二十多年來,自己先后在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從事財務工作,一直致力于發揮財務會計職能,加強單位財務管理,在建立和完善單位內控體系方面做了許多探索,但都是一些片面的、浮淺的認識。聽了專家教授的解讀,感覺豁然開朗,對內控體系建設有了系統的認識。
結合工作實踐,個人認為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體系建設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一、認真梳理經濟業務活動,制定運行圖,找準防控風險點,進行全面風險評估。一是合理的崗位設置和權限劃分。要進一步規范和明確內部機構設置以及權限分配,嚴格做到不相容職位之間的分離,在各個崗位、各個部門之間達到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目的,保證崗位和部門設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是全面梳理經濟業務活動。要結合單位職責和工作實際,對各項經濟業務活動進行全面梳理。緊緊圍繞問題易發多發的環節和領域,開展清權確權,梳理工作流程,排查風險。全面梳理單位內設機構工作職責,鎖定風險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確定重點風險防控環節。三是找準風險點,進行風險評估。要針對查找到的風險點,在認真分析梳理匯總的基礎上,按照重點環節和關鍵崗位的權力運行軌跡,制定風險信息目錄、工作責任分解圖、權力運行圖。征對梳理結果和確定的風險防控點,對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評估。二、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單位內控配套制度。根據各崗位辦理業務和事項
的權限范圍、審批程序和相關責任,建立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和會簽制度。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對有關經濟活動實行統一管理。建立健全本單位議事規則、政務公開、服務承諾、公務接待、財產管理、出差管理、辦公耗材購置管理、干部請休假等機關日常管理制度。制定本單位財會管理制度,加強會計機構建設,強化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處理程序。建立資產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機制,采取資產記錄、實物保管、定期盤點、賬實核對等措施,確保資產安全完整。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經濟活動業務流程,在內部管理制度中明確各項經濟活動所涉及的表單和票據,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按照規定填制、審核、歸檔、保管單據。建立健全經濟活動相關信息內部公開制度,確定信息內部公開的內容、范圍、方式和程序。對制定完善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認真梳理修訂,形成一套符合單位實際、具有較強操作性、制度之間相互協調、內容全面的制度體系。三、加強財務管理,完善會計基礎工作,為內控提供堅實數據保障。精細化、規范化的會計基礎工作是深化財務管理工作,發揮財務管理職能的有效保障。單位要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及國家頒布的有關財會法規要求,認真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規范,督促財務人員從會計工作最基本的環節抓起,不斷改進和加強會計工作、提高會計工作水平。要加大財務人員培訓,不斷豐富財務知識、提高開拓創新能力,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內控意識。建立依法監督檢查制度,定期與不定期對財務工作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要嚴格按照《會計法》進行責任追究,確保會計基礎工作到位和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四、加快單位信息化建設,實現各類信息共享。根據單位自身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辦公自動化、會計電算化、財政大平臺、審批網絡化等專業管理軟件數據共享,做到內控方案設計和信息系統功能的相互銜接,將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授權審批、流程控制等方法固化于信息系統中,
實現對經濟活動情況實行常態化網絡管理,及時監控變動信息,準確掌握各類經濟活動分布、運行狀態,實現動態管理,以信息化推動控制活動的科學化、規范化。五、建立單位內控體系的監督檢查和完善長效機制。對內控體系運行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嚴格落實責任制,進一步加大對內控執行情況的監督考核力度,做到監督與考核并重,真正讓內部控制發揮出它監督和制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