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新《預算法》、《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等政策法規的頒布,以及部門預決算公開、國庫集中支付、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的實行,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也增加了新的內容。包括:
一、新預算法執行情況的審計
新預算法的一大亮點就是實行全口徑預算,規定部門收、支、結余全部編入年度預算;增加了預算的公開透明度,對公開的范圍、主體、時限等提出明確要求,對轉移支付、政府債務、機關運行經費等社會關注事項要求公開說明;更全面地解釋、細化預算支出,要求預算支出要按功能和經濟分類分別編制;對厲行節約、硬化支出預算約束做出嚴格規定,確定了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要求嚴格控制機關的運行經費和樓堂館所等基本建設支出。
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政策執行情況的審計
預算、制度、改革、嚴控、監督是《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五大關鍵詞。預算即針對一些黨政機關預算制度執行力度不足、執行過程缺乏監督機制,導致超預算、無預算支出情況突出等問題,要求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增強預算執行的嚴肅性,提高預算執行的準確率,嚴禁超預算或者無預算安排支出,嚴禁虛列支出、轉移或者套取預算資金,防止年底突擊花錢等;制度,就是要建立健全公務接待集中管理制度、公務接待審批控制制度、接待費支出總額控制制度和公務接待清單制度;改革就是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實行社會化提供;嚴控主要針對存在于差旅費、出國(境)費、會議費、辦公用房等領域的浪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從嚴控制”措施;《條例》明確規定,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監督檢查機制,并接受監督,審計部門也應當加大對黨政機關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的審計力度。
三、財政存量資金的審計
財政存量資金,從財政的角度來說等同于財政結轉結余資金,是指留存在各級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的尚未使用的財政資金,主要包括預算凈結余、預算結轉資金、各類財政專戶結存資金、其他財政存量資金。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主要關注留存在部門預算單位的財政存量資金,要求各部門銀行賬戶中全部結余資金以及兩年以上的結轉資金,由同級財政收回統籌使用;對不合規財政專戶和違規設置的單位銀行賬戶及時撤并,并將存量資金全部調入國庫。因此,審計需要核實各部門(單位)財政存量資金真實的規模、結構、趨勢及預算安排情況,分析項目支出結轉結余形成的原因,揭示項目進展緩慢、項目支出預算編報不符合實際等導致年末結余結轉資金較大、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高,未按規定處理基本建設結余資金,以及隱瞞轉移結余資金等問題。
四、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情況的審計
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專業舉措,是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各地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相繼出臺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明確了公務用車改革的時間和步驟。地方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改革于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屆時行政區域內普通公務出行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方式,實行社會化提供,對各級黨政機關在編在崗廳局級及以下公務員和參公人員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取消的公務用車采取公開拍賣等方式予以處置。審計機關應加強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審計工作,將取消車輛的處置、公務交通補貼的發放納入審計監督范圍,查處車輛處置不規范,處置收入未及時足額上繳財政,超范圍、超標準發放公務交通補貼等違規行為,并對保留車輛的配備使用、車輛運行維護費用,以及“六不得”要求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五、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要求,發揮審計促進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保障作用,審計署辦公廳印發了《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觀調控部署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實施意見(試行)》,以推動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各地審計機關也相應按照審計署的統一部署和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目標、任務、要求,根據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制定了本地區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方案,力求通過審計,推動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到位,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措施順利實施,保障政令暢通、政策落地生根和發揮實效,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也要結合國家和地方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主要內容,對部門開展預算執行審計。
參考文獻:
[1]華春雨,黃小希,崔靜,史競男,孫鐵翔.《預算·制度·改革·嚴控·監督——專家解讀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五大關鍵詞》
[2]《國務院十大舉措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