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財政體制改革也得到了不斷的深化。行政事業單位在運行過程中,實施部門預算和政府采購等,使政府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得到充分提高,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提升政府對社會的服務質量。當今社會不斷發展,要想使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得到充分提升,就需要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并使內部控制制度得到不斷完善。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和預算績效之間存在的關系
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指的國家機關、團體以及相應的事業單位等采取相應的措施管控或者防范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而使事業單位的既定目標得以實現。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控制和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其中的內部控制主要指的是,行政事業單位為了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并且為會計信息資料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其需要在單位內部實施科學的自我調整,同時對相關人員進行適當的約束,并制定出一定的規劃,采用科學可行的方式和手段,這些內容均屬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但是預算績效管理則屬于系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工作過程中的一項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制定預算管理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使資源的配置進行科學優化,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有效實現[1]。以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為例,行政事業所實施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其預算管理工作之間存在著相對重要的聯系,行政事業單位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其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取得雙重效益的基礎性因素。
二、內部控制視角下完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對策
當下,各個基層的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抓住內部控制的契機,改變舊有觀念,建立新的理念,進而使績效工作得以完善,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加強對內部控制、預算績效管理的宣傳和培訓
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宣傳的方式將內部績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錯誤認識進行科學扭轉。一方面,可以使內部相關部門對績效管理的重視度有所提升,幫助相關人員理解到,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只要使用財政資金,就涉及了經濟活動。這時就需要通過內部控制,并實施內部控制和管理[2]。第二方面,使行政事業單位干部執行以及預算績效管理和內部素質以及能力具有相應的提升作用,進而使培訓的全覆蓋目標得以實現。與此同時,可以使財務部門、內部控制部門等的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等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幫助其他部門的人員對預算績效管理以及內部控制過程中的基本知識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從而使預算績效管理和內部控制之間的融合得到推動。
(二)結合內部控制要求,有針對性地細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實施績效評價屬于行政事業單位績效管理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判斷所設計的績效評價指標是否存在一定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特點,直接對預算績效管理的執行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實施規范的內部控制,為其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應當準確的認識到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并對各個關鍵點做到充分認識,對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具有一定針對性的修改,并對其進行科學完善。一方面,實施項目決策過程中,對目標進行設定應當屬于振幅智能范圍內的工作,建立相應的研究機制,為專家和技術人員的集體研究提供平臺,通過這一平臺,進行技術咨詢和集體決策,對重大經濟制度的決策進行科學評審。第二方面,對相關項目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制定并增加和政府采購標準相適應的項目執行制度,并且對合同進行科學的內部管理,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與此同時,定期的進行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保障不相容的職務之間是相互分離的。第三方面是,對項目進行績效管理過程中,建立并增加完善的預算執行和考核制度,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對預算執行情況實施動態監控。
(三)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實現對預算業務的風險控制
實施過程中,要保障預算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摒棄傳統管理過程中,“重分配、輕過程、輕產出”的做法,加大對預算環節的管理力度。第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建立相應的預算執行追蹤制度。財務管理部門需要對項目實施單位所存在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嚴格監督,定期對這一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第二方面,使內部信息的有效溝通得以實現,使內部管理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第三方面,及時采用必要的措施,針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偏離績效目標情況,進行及時糾正。針對預算執行過程中所提出的預算調整的相關事項,需要實施嚴格的預算調整[3]。
(四)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的效率
行政事業單位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設計并開發和績效管理需求相適應的子系統。這一子系統中包括對績效目標的設置、對預算的編制、實施追蹤管理和績效評價。同時,使信息技術在政府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收集、信息比較以及信息分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通過以上方式使績效管理和信息系統的有效銜接得以實現,并且使預算績效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五)將編制流程進行細化
導致編制流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編制方法不夠全面,因此,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必須建立健全的編制方法,進而為預算以及編制工作提供有力依據。預算編制人員實施編制的過程中,應當將主觀意見適當的去除,對績效管理的目標進行明確,使其和相關的與預算管理政策相適應,進而使事業單位的發展得到有效推動[4]。與此同時,預算編制工作實施過程中涉及的部分較多,因此,需要處理的數據量也較大,這就需要行政事業單位重視人才的培養,使相關管理人員的法律知識和財務知識有一個充分的提升,同時要是預算編制人員和內部部門之間的聯系得到增強。編制人員頻繁的和事業單位內部各個部門之間進行交流,從而對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從而實現科學編制和合理編制。
三、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績效管理過程中,為了使組織目標得以實現,各級單位共同對績效管理進行相應的計劃和評價,在此過程中,會將整個績效管理過程向預算管理中融合,進而使個人、部門以及組織的績效得到有效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運行過程中,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的效率,并且將編制流程進行細化,從而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海鵬.淺談內部控制背景下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研究[J].會計師,2014(21):49-50.
[2]田祥宇,王鵬,唐大鵬.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會計研究,2013(09):29-35+96.
[3]張英慧.內部控制體系下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建設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7):20-21.
[4]安廣實,周文琳.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業務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5(06):33-38.
(作者單位:內蒙古河套灌區永濟管理局)